大慶,在中國現代史上是能夠佔據一席之地的。並不是因為它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沒有秀美的山川、壯美的河流亦或是珍禽異獸,翡翠瑪瑙。大慶的出名完全是因為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石油工業在國民生產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大慶就是生產石油的,特別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提供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持續多年的高產、穩產。當年就曾經響亮的提出了一個口號&34;,可見大慶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
大慶在東北,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旁邊。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機會去了一次大慶。是四月份從西安到哈爾濱的,四月的西安已經很暖和了,人們脫下厚厚的冬裝,換上了輕薄的春裝,但是東北的四月還是冬天。從哈爾濱機場出來,一股凜冽的寒風迎面而來,儘管已經穿著冬裝,但是還是不禁打了個冷戰。哈爾濱的天很藍,上面漂浮著朵朵白雲。從哈爾濱坐機場大巴去大慶,大約要用時三個多小時。一路上看到路邊的白樺樹快速閃過,一望無邊的田地和沼澤地上還壓著厚薄不均的積雪,車走很久也看不到一個村莊,只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有能用的,有不能用的。
經過三個小時的行駛,就到了大慶郊區,就可以看到隨處都有的用於開採石油的俗稱&34;的採油機,大慶是先發現油田,然後建的市,因此城市是建在當年開採石油的工地上,而現在城市裡的一些地方,仍然能夠採出石油,因此採油機還在繼續工作著。車到大慶後,又倒了兩趟公交車,到了駐地,房間裡暖暖的,還放著暖氣。
大慶這裡很多地方都能體現出曾經和現在的工業城市,如果坐公交車,一路會經過很多&34;的車站,採油機也經常能碰到,有的是在路邊,有的是在小區內。在一般城市的公交車上設有&34;專座,這裡除了設置這種專座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專座,上面寫的是&34;專座,可見這座以石油出名的城市,對當年參加大慶石油會戰職工們的尊重。
大慶的街上,在上班的時候,路上的行人很少,路上的車也很少。這個時候大慶人都在上班吧,整個大慶市就如同一個大的工廠一樣。街上的飯食也基本以東北當地的飯菜為主。
大慶市最有名的建築景點是&34;,紀念館是集中體現當年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大批石油戰線工人克服艱苦環境,給祖國開採石油的場景。紀念館外形宏大,氣勢恢宏,在紀念館大門前矗立著一尊高大的王進喜站立石像,石像雕刻的王進喜臂膀有力,目光炯炯,望著遠方,表現著對未來的無比憧憬。進入到館內,紀念館規模很大,分為四層,用大量的實物、雕塑、圖片、文字、文物再現了王進喜和他的戰友們當年熱火朝天的石油開採場景,讓人們通過這些物件了解當時的艱苦環境和創業艱難,更加體會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紀念館裡是設施、陳列都很整潔、完善,沒有絲毫的陳舊感,顯得很是現代。
我們臨時租住的房子是當年石油企業職工們居住的,是靠近郊區的。近些年由於很多年輕人都在城裡買房了,父母也跟著一起過去生活了,在這裡居住的人不算多,每天晚上數數樓上亮燈的房間,大約只有三分之一。小區很大,樓與樓之間的間距很大,設施也很全。有活動室、澡堂、花園、幼兒園、旁邊還有一個菜市場,樓下就有汽車站,生活還是很方便的。只是房子是老房子,設計的不是很合理,客廳非常小,只能擺一張桌子吃飯。小區中間有一塊大的場地,每天晚飯後,大爺大媽們就一起聚集在樓下跳體操舞,一邊放著音樂,一邊排著隊整齊的跳著,每天基本是從晚上六點到八點,到八點準時收攤,不會影響別人休息,所以雖然很多人跳舞,但是小區依然和諧。
夏天,大慶也不是很熱,就是中午有點熱,早晚都很涼快,很利於睡覺,在大慶很少能看見房子裝空調的,就是偶爾有裝的,也基本上是酒店。大慶周圍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就是比池塘大,比湖小的水域。水基本上是鹹水,不能喝,也不能養魚。因為有這些水,從春夏之交開始,一直延續整個夏天,蚊子就特別多。夏天的傍晚,只要你出門,往外面一站,&34;的一下,一大堆蚊子就把你包圍了,就算噴了花露水也沒有用,百十隻蚊子拼命往你身上撲,就是死也要叮你一口血,不誇張的說,你在外面跑一會,肯定有很多蚊子飛進到你嘴裡。所以夏天一下班人們就趕快回家了,沒事都不在外面待,在外面就要拿一個類似拂塵的東西,來回揮舞著驅趕蚊子。
大慶人有著東北人顯著的特點,說話聲音很大,顯得脾氣很暴躁的樣子。人其實也不壞,就是當地的風土人情吧。當地的飲食也有著東北明顯的特色,就是量特別大。如果要是飯量小的朋友去大慶吃飯,一定要注意飯菜不能點多了,點多了肯定吃不完,會浪費的。
大慶市內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