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撰文/葉樺
戰友、攝友相約行攝內蒙,說走就走了。我們一行八人於7月25日從武漢天河機場乘機飛達內蒙白塔機場。雨後到達,空氣清新,稍感清涼。
行程從次日開始,我們去呼市大召寺、塞上老街感受了一下蒙文化。
行攝第一天的目的地是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蒙古語意為「黃色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遊俗稱「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廟「普會寺」而得名。
生平第一次親近大草原,難免有幾分新鮮與好奇,更讓人耳目一新。一望無際的草原,在藍天下伸向遠方,藍天與草原匯合在茫茫天際,令人心曠神怡。站在草原上眺望遠方,藍天上白雲朵朵,隨風卷舒,變幻無窮,十分養眼。置身草原,讓人心胸頓感寬闊,蒼穹深處,唯有自我,伸展雙臂,深呼吸一口,那種陶醉令人終身不忘。
草原上牛羊成群,放眼望去,草原如綠色的地毯,一眼望不著邊。遠坡上的羊群,如浩瀚宇宙裡的繁星點點,無處不是風景,處處都是大片。
當地牧民介紹,今年雨水充沛,是近年少有。草原草綠且長,牛羊草量充足,今年註定是一個豐收年。幸福的喜悅瀰漫了牧民古銅色的臉。
他指向草原告訴我,他家有三千來只羊,幾百頭牛,還有馬群。從牧民質樸的臉上和如數家珍的介紹中,不難看出,他們心中蘊藏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對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
一行攝友,沿著草原上的小道,走向草原深處。大片的草原被鐵絲網分成一大片一大片,這就是牧民的「自留地」。
牧場、牛羊、馬隊、蒙古包,還有那前後亂竄的牧羊犬。一幅草原牧民的生活場景,極具民族特色。在藍天白雲下,吸引著我們的眼球,讓人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門,定格那一個個美妙的瞬間。
我們下榻的騰格爾塔拉遊客接待中心,座落在草原腹地。藍頂的蒙古包為工作用,黃頂的則是住宿用。蒙古人很好客,下車便是帥哥靚妹送上的下馬酒,更有那蒙古風情表演和民族特色篝火晚會。
蒙古服裝花色豔麗、蒙古舞蹈歡快遒勁、馬頭琴聲渾厚悠長。這裡的生活雖遠離現代,卻古風古色,一種原始美和原生態的生活亦讓人心馳神往。
廣袤草原好風光
藍天白雲湧綠浪
牛羊成群馬兒壯
馬背民族笑聲朗
欣賞了大美草原的自然風光,下一站則與其反差很大,我們將去「不毛之地」——銀墾塔拉沙漠。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展旦召嘎查境內,距達拉特旗樹林召鎮22公裡,是融沙漠生態文化和草原文化為一體的國家4A級綜合性旅遊景區。
銀肯塔拉沙漠沙丘連綿分布,景色壯觀,嫩黃色的沙漠,一望無垠,景區內有東西500米長的沙灣,呈彎月狀,沙丘高度110米,坡度為40度,從沙丘頂部滑下,沙子會發出轟鳴聲,形成著名的「響沙」奇觀,因而叫做響沙山,銀墾塔拉響沙山就是罕見的自然景觀。
一望無際的沙漠,尤如浩瀚黃海,沙天一色。沙漠多是沙丘相連,高低起伏,給人一種動感。沙漠也有丘頂、丘峰、丘谷,如綠色山脈一樣,連綿不斷,直達天際。
我去過敦煌的嗚沙山,也路過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銀墾塔拉沙漠沒有敦煌的嗚沙山高大雄偉;也沒有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幅原遼闊。而銀墾塔拉沙漠的那點點綠色,不禁讓人肅然起敬。乾涸的沙漠裡需要多麼頑強的毅力才能在那顯示生命。才能在那留得一抹綠色!
進入沙漠,一股熱浪襲來,拍攝的好奇心令我們一往無前,酷熱也沒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一行八人,如離弦之箭,各自去尋找自己心怡的攝點和理想的畫面。
巧姐(我高中同學,我這麼稱呼她)本是報社記者,犀利的眼睛,發現了長長的沙脊梁,她奮不顧身的衝了上去,幾個攝友也一擁而上,舉起手中的相機,擺了一個造型,被我咔嚓了。
我站在沙丘的半腰,環視四周,捕捉每個華麗的場景。
一對男女攜手上舉,似在表白其忠貞不渝的愛情。也許是昭告天下,此生他們會心心相印,如影隨形,永不分離。
衝浪車追逐著飛馳,車手酣暢淋漓地享受著沙漠快樂!
響沙山還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駝隊。駱駝被喻為沙漠王子,耐旱的特性讓所有動物望塵莫及,據說它可以在沙漠呆半月之久,它的駝峰就是脂肪,沒水沒食物的時候,它可以化著能源支持駱駝的生存。
我們一行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先去駱駝園。也都想騎上駱駝繞行一周,過把騎著王子晃悠悠的癮。
我主動放棄了,因為總得有個攝影的,於是我自告奮勇地擔任了全體攝友的攝影師。
攝友們在牧手的指導下先後騎上了駱駝,一個個心花怒放。
領頭的是這次行攝的業務指導朱老師,幾個美女坐中,兩個戰友斷後。一個駝隊伴隨陣陣駝鈴出發了,大家不約而同地擺了個集體造型。
繞行完畢,兩個戰友仍戀戀不捨……。
藍天之美在於有白雲相伴,草原之美在於有藍天映襯,沙漠之美在於那黃色的大地上偶見綠色,在於人們對艱難困苦的想像。人生如履沙漠,也會有藍天白雲,有心中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