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隨著那道破碎千裡河山的浩然劍氣落於蠻荒大地,阿良的蠻荒之行將正式從遊山玩水過渡到生死搏殺,自陳清都以後天下第二位十四境劍修即將迎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戰,劍挑一座天下!說來豪邁,但這其中所蘊藏的兇險卻是難以估量,甚至很可能不會比當年遠古三劍仙聯手問劍託月山要強多少。
不過打著釣魚主意的阿良這一次應該是有備而來,不僅暗中很可能埋伏有浩然大能接應,就是明面上也有左右於劍氣長城遙相呼應,所以這倒也難說是一個必死之局,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這一次圍殺阿良是否會如期進行。畢竟阿良是以自己為餌想要釣出自己想釣的大魚,而那些大魚也想要真正吃掉阿良這個香餌,雙方實際上是處於一個比較僵持的階段。
尤其是對於那些大魚而言,想要吃掉阿良需要準備的人手對數量和質量的要求都會極高,元嬰境以下數量再多也沒用,甚至相當於玉璞、仙人二境的戰力也沒資格,想要對阿良造成足夠的傷害至少也要飛升境戰力起步。這一點參看和阿良大致處於同一水平線的左右之戰績能得出最好的對比,飛升境以下一劍了事,即便是當初隱匿在蘆花島上的準飛升大妖也沒撲騰幾下,這還是在左右受傷的情況下,所以說面對這個級別的劍修圍攻的人不說境界,至少在戰力上下限就是飛升境。
而能夠修行到這個級別的人也好、妖也罷,沒有人會看不清形勢,阿良孤身一人大搖大擺地在蠻荒天下晃蕩,再蠢的人也能看出不對勁,貿然行動等於送死。而如果這一次圍殺想要成功,那麼它的關鍵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這些大魚必須找準時機打一個時間差,在增援趕來之前無論花費多大代價都要殺掉阿良,否則圍殺毫無意義,他們也許只能無奈放棄,畢竟慷慨赴死和找死是有很大區別的,後者完全沒有意義。
而對於阿良來說,他現在掌握主動權,因為這場圍殺可能就是他有意推動的。所以說來可笑,阿良也許比那些大魚更希望圍殺行動開啟,所以那個「時機」阿良必須主動給出,這樣才能真正把大魚釣出來。不過這對阿良來說就會更加危險了,他在儘可能保住性命的前提下還要儘量纏住大魚,以便隱伏的浩然大能們收網,所以在整個計劃中處於最危險境地的還是阿良。
再結合早先刻意渲染的李槐的言出法隨,他曾經也說過阿良廢了,所以這一次阿良可能真的危險了。不過阿良戰死的可能性應該不大,畢竟像他這樣一個戲份極重的角色就算是要死也應該死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齊靜春死於故事開篇、崔瀺死於兩座天下大戰、陳清都死於劍氣長城城破,每一個人的死亡對於整體的劇情都有著極大的承接作用,沒理由到了阿良這兒就莫名其妙的死在蠻荒天下,意義何在呢?
可即便不死,阿良也很可能受到某些難以挽回的傷勢,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本命飛劍損毀,他也會徹底闊別劍修生涯!其實這種可能性從阿良本命劍的名字也能做出判斷,「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飲者橫空出世,斬落大妖如雨,自此名震數座天下,卻成千古絕響,劍修阿良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寂寞的聖賢獨活於世,再無飲者相伴。
但阿良應該不會就此沉寂,畢竟是亞聖獨子,而且在文廟議會上他也曾經說過,如果沒有走上劍修的道路,他應該會成為一名儒家修士,而且成就不低,當然這在他自己看來並不算突出。再者當初被鎮壓在託月山下時阿良曾經以儒家術法鎮壓幽冥,也體現出了他在儒家術法上的成就極高,相信就算沒有了劍修的身份,單憑儒家術法的阿良假以時日也會是當世最頂尖的強者之一。
而最關鍵的是,即便沒了劍修的身份也不代表阿良以後不可以再用劍,當初的白也不就是一個劍術超凡的讀書人嗎?況且阿良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一名劍客多於其他身份,這一下正好合了他的心意,他也能從白也手中接過耍劍讀書人的大旗,成為又一個現象級存在。是龍就該翱翔九天,也許在最終一戰時還有幸能夠看到阿良以儒家聖人之身揮動浩然長劍,斬落神靈如雨,護佑人間安寧,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p.s. 以上觀點皆屬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是關注作者,大家一同討論。
劍來:未來最強的七位劍修已漸露端倪,劍仙白也終成真劍修!
劍來:阿良和左右鬧得動靜太大了,這樣做真不怕打草驚蛇嗎?
劍來:楊老頭隨口一問便助寧姚破境,他又會給陳平安留下什麼?
劍來:禮聖如今脾氣不太好,這會促使文廟採納崔瀺的學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