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們解析了考級曲目《高山流水》,「古箏曲譜解析」古箏考級必考曲目《高山流水》,教你一次性過!這次該輪到《漁舟唱晚》了!
它應該算是流傳最廣的箏曲了,就連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也用的是這首(雖然旋律的選段和箏曲不同),很多古箏愛好者學會的第一首箏獨奏曲也是它。
這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美好景象。
全曲大致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慢板,起和承
在這段中主要運用了古箏傳統的吟、揉、按、顫等手法,難度較易。
指法:整體要注意強弱的起伏,營造一種非常安寧的感覺,以增強音樂表情。情感:音樂展示了優美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夕陽下的湖面、漸漸西沉的夕陽,緩緩移動的帆影,輕輕歌唱的漁民……給人以「唱晚」之意,抒發對湖畔晚景的讚賞情懷。
注意:(1)右手落指要穩,每個音要準確而力度沉穩,給人舒緩而又實實在在的感覺;表現則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內在,內心的感受重於外在的表現。
(2)不要彈太響,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
(3)顫音要表現含蓄,按滑音上要凸現樂曲的韻味,在裝飾音上要求彈奏的音色優美而渾厚
第二段,轉的部分
通過樂曲的發展,這段調式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4音,這使得樂曲旋律更加恬靜、優美、韻味深長
指法:在彈奏4音時,按準的基礎上稍加微揉能使音色柔美生動,並將顫音延長到下一個音之前,這樣旋律短暫離調,轉入下屬調,造成對比和變化,會更顯韻味。情感:期間用幾個連抹,像水面上的漣漪一樣一層一層展開,可以表現漁夫蕩槳歸舟、乘風波浪前進的歡樂情緒。
第三段,合的部分
這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的五聲音階的漸進。它一般分為基本相同的三小段,第一小段是慢速起,力度較弱,演奏時花指要優美連貫,手鬆弛而舒展;第二小段、第三小段則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加速和力度增強,一定要有一個由慢到快、由弱及強的遞進。
指法:遞增趨勢的樂句要注意強弱起伏,重複音型時要有變化,避免單調,最後結尾處泛音要悠長,沉得住氣。情感:可想像一下漁船晚歸,由遠及近的喜悅和歡樂喧鬧的場景。注意:(1)演奏時要特別注意速度快的時候,手要穩定,不能上下跳動,儘量靠弦近些,貼著弦走,銜接點要少
(2)尤其是最後一段加上大指掃弦時,一定要用手腕帶動手指,利用慣性才能達到應有的速度。
(3)具體速度沒有規定,依據自己節奏,重要體現強弱快慢與音樂感情變化即可。
當然,有了正確的方法,再加上苦練,才能把握樂曲的節拍音準,更要去體會樂曲的意境和韻味,談樂曲的感情。真正的藝術,是能感動人的藝術,是能引起人的共鳴的藝術,這就是我們常強調用「心」去演奏的原因。
最後,乾貨來啦,我們專門附上整首箏曲的曲譜,附上老師做的專業筆記,供箏友們學習之用,趕緊收藏吧~
箏友們,你們還想學習哪首曲子呢,留言評論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