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在變綠嗎?6月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就塔克拉瑪幹沙漠局部區域氣候變化問題專訪了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祝從文、副研究員馬雙梅,二者表示,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年降水和溫度的確表現出顯著增加趨勢,這與西北整個區域表現出一致性的變化特徵。
「雖然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的年降水量增加趨勢超過6%/10年,然而,由於該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0毫米左右,即使增加10%,依然處於乾旱氣候,水資源問題依然嚴重。」二者表示,溫度的增暖將導致潛在蒸發量的增強。因此,近些年表現出的降水量增加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區域乾旱的狀況。
近期,NASA衛星Terra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採集了2020年2月23日和4月29日我國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的圖像,發現4月底和田附近的沙漠較2月份局部出現綠色。有媒體因此稱「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
祝從文、馬雙梅介紹說,中國西北地區深處歐亞大陸內陸,南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遠離海洋,長年受下沉氣流主導,為亞洲中緯度地區廣袤的乾旱和半乾旱區,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其中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
1961-2019年(a)氣候態年平均降水量,(b)年降水量變化趨勢,(c)年降水百分率變化趨勢,(d)年平均溫度變化。(b-d)中的實心圓代表通過0.05顯著水平,圖右上角的「+」、「0」和「-」分別表示增加趨勢、無趨勢、減少趨勢,數值代表相應變化佔西北地區總臺站的比例,括號裡的數值表示通過0.05顯著性水平的臺站比例。
西北地區(a)年降水量和(b)年平均溫度異常的時間序列和線性趨勢。
根據中國氣象局1961-2019年觀測結果分析,近60年來,西北大部分地區整體呈現出顯著的溫度變暖、降水量增加(暖溼化)變化趨勢。其中,年平均氣溫增溫速率為0.36℃/10年,年降水增加速率為7.93毫米/10年。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年降水和溫度也表現出顯著增加趨勢,與西北整個區域表現出一致性的變化特徵。
結合蒸發量、溫度等因素,降水增加是否能從質上改變這一區域乾旱的狀況?二者向澎湃新聞表示,雖然塔克拉瑪幹周邊地區的年降水量增加趨勢超過6%/10年,然而,由於該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0毫米左右,即使增加10%,依然處於乾旱氣候,水資源問題依然嚴重。
溫度的增暖將導致潛在蒸發量的增強。因此,近些年表現出的降水量增加不會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區域乾旱的狀況。
NASA衛星為何會拍到塔克拉瑪幹沙漠「變綠」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微信公眾號「中科院之聲」上解釋稱,衛星監測的區域本來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最主要的河谷綠洲之一。「變綠」發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季節變化。春夏時節,高山融雪,河水豐盈,河谷綠洲的大片農田繁茂生長,自然就「變綠」了。
事實上,去年以來,西北地區「變暖變溼」現象一直引發社會關注。西北地區氣候暖溼化會造成氣候和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從而對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生態環境等帶來重大影響。
祝從文、馬雙梅表示,目前,對於西北地區「暖溼化」現象及其成因、趨勢和影響的不確定因素尚不完全清楚,需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氣候模式預估結果,21世紀西北地區將以更快的速率升溫,極端降水發生頻率和強度增強。因此,需要防範短時極端降水引發的自然災害風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