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城南東路,路口停滿了等待拉客的小車
馬路兩側停滿了「私家車」,一個個司機好似早些年前的黃包車夫,站在車外,瞧見一個有意向的來客,就上前拉生意;交警來了,他們就開著車離開違停車位;運管來了,他們就開走避避風頭,檢查的人一走,他們就又回來了。
寧波江北公交慈城站的這些「黑車」司機們,就這樣跟有關部門打了多年「遊擊戰」,他們沒有營運資格,也未經過任何審批,沒生意時湊在一起組牌局。
當地村民毛女士通過微博反映這件事後,這幾天,記者在車站做了蹲點調查。
市民爆料
「黑車」雲集公交站
阻礙交通還影響市容
毛女士是土生土長的慈城人,今年29歲了,她說自從上小學以來,慈城就有止不住的「黑車」。
這次她投訴的是位於公交慈城站旁保黎北路的「黑車」,除此之外,解放路、慈城的一些工業區都有「黑車」。
之所以有集中的「黑車」,毛女士說來源於兩類顧客——
一類是遊客,因為慈城是個旅遊景點,經常有外地遊客來觀光,一下子打不到車,公交線路又有限,這時「黑車」司機就漫天要價了,來客越急,他們要價越高,賺的正是急錢;另一類則是老客戶,在工業區內會有一些小工廠,老闆們不太會使用打車軟體等,為了圖方便,會約上「黑車」司機來回往返接送,也因為是固定客戶,又考慮到自己也要回慈城,所以「黑車」司機開給他們的價格還算平價,這類老客戶都以當地村民為主。
「但他們就是私家轎車,沒有營運證,卻以收錢為目的來載人或運貨。我就想問問,出了車禍怎麼辦呢?誰負責?這麼停車阻礙交通道路了,又怎麼算?每天一窩蜂地擠在那兒,不是打牌局,就是抽菸,也太影響市容了吧!」
毛女士說,久而久之,就像約定俗成似的,「黑車」都統一停到那幾個地方去了。碰上中秋、國慶等節假日,生意就更好了。
「不做生意時,一般就停放在保黎北路上,一路能停到人民橋呢!車子非常多,停不過了,再擴散到周邊幾條道路上。」她說。
記者調查
「黑車」司機亂報價,比網約車計程車都要貴
9月21日下午,記者來到了公交慈城站。可以看到,「黑車」司機多集中在保黎北路和城南東路的交叉口。
記者抬頭一看,城南東路上立著一塊很大的黃色牌子,寫了「禁止車輛兜帶乘客」8個大字,然而,這一整條道上,幾乎都是「黑車」,司機們的口音五花八門,來自全國各地,有幾個人叼著煙,還有人吃著從車站小店購買的泡麵,另有幾個在聊天。
不過只要一有「客人」出現,他們都會立馬上前攬客,雙方開始討價還價。
記者佯裝是外地來的遊客,提出想去寧波天一廣場,一番詢價後,得知最低要價是單程70元,有的司機報價到了100元。
藉口再找找車後,記者打開手機上的打車軟體,輸入了「天一廣場」為目的地,發現拼車價是36元,不拼車價也只要48元,再詢問計程車司機,得知打表價大約在五六十元。一陣比較下來,「黑車」的價格確實有些高。
「黑車」存在10多年了,一些人已當成了主業
隨後記者跟當地一家小店的老闆閒聊,得知「黑車」司機基本都在四五十歲,他們大多來自五湖四海,不少人已在慈城定居。
「他們就覺得不偷不搶,賺點錢怎麼就犯法了?有10多年了吧,反正一直都是這麼個樣子。」老闆說,這些年「黑車」生意已經不如之前了,因為很多人都買私家車了,早年慈城的一些當地人只要進城辦事,特別是需要裝點東西的,都會找上他們,都是舊識,也不會坑錢。
「主要賺的就是遊客的錢!畢竟他們還要考慮回程的油費嘛。」老闆告訴記者,每天早上這些「黑車」司機就按部就班地在這邊等生意了,到了飯點,要不回家,要不就近在快餐店打發了,下午如果實在沒生意,就會組局鬥地主、打牌,這樣一天就過去了,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湊在一起,也是打發無聊時間。
除了一部分全職「黑車」司機,也有人白天在廠裡做保安,保證基本收入後,晚上出門兜生意的。
老闆還說,也見過交警、運管等執法部門來查的,不過「黑車」司機很會躲,避一避就過去了,等人走了,他們繼續招攬生意。
遊客生意不好做,「黑車」生意以老客戶居多
在採訪現場,記者找到了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姓王,安徽人,家住慈城,已經開了16年車了。巧合的是,在2014年11月1日之前,王師傅就在慈城公交站做「黑車」生意。
「對,那時候白天在廠裡做電焊工,每個月能賺三四千塊錢,後來我看不少人開『黑車』賺錢,就出來跟著賺點外快。」王師傅說,他開了五六年「黑車」,那會兒生意還可以,單單晚上出門跑跑,也能月入2000多元錢,作為生活費足夠了。
如果不是老鄉讓他去開計程車,說是每個月能賺八九千元,他也不會改行:「我懊惱啊,從我開計程車後,收入越來越差,現在又有網約車了,開出租每個月的淨利潤就2000元錢,為此我還把電焊工的工作辭了!」
王師傅還說,現在「黑車」生意以老客戶居多,遊客的生意也不好做,完全是碰運氣,而且很多「黑車」司機會在背地裡互相舉報,所以競爭也挺大。
「反正現在是越來越難做了,有時候一天一單也沒有,其實很多『黑車』司機都安裝了打車軟體,但也沒帶來多少生意,畢竟在慈城這個地方,會使用打車軟體的人太少了,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又上了年紀,所以還是靠老客戶帶來生意。」
打車軟體風靡的今天,「黑車」為何還有市場?
一番調查下來,記者有些好奇,為什麼在打車軟體風靡市場的今天,仍然有這麼多司機從事「黑車」生意?
王師傅說,「黑車」司機大多都是中年人,有的還過了50歲,去打工很多地方都不會要,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工廠,那麼只能做保安,工資就2000來塊錢,很多人並不樂意。「做『黑車』,月入2000元是沒什麼問題的,很輕鬆,你說哪兒能找那麼自由、清閒,時間隨自己安排的工作呢?」他說,「黑車」司機都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催生了市場。
相關部門也經常來查,當地一位司機師傅透露,之前慈城有兩個「黑車」司機被查扣了車子,被要求罰款2萬元,但那是開了三四年的麵包車了,賣掉整輛車都不值這個錢,所以他們也沒去提車。
「風險肯定有的,但現在錢不好賺,像我們這把年紀了,貼補點家用也好。」他跟毛女士的說法一致,說「黑車」點很多地方都有,以農村、城鄉接合部居多,那裡公共運輸相對不發達,有公交車但是畢竟班次少,有些村落裡出行確實不方便,而慈城又是旅遊景點,遊客也比較多,因此有較大的出行交通需求。
無序的「黑車」很多都車況差,甚至改裝的三輪、電瓶車等都來接客,保險和安全都是問題,安全隱患較多。對此我們也聯繫了當地相關執法部門,記者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