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2020-12-06 九卿臣儒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

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錯誤的地點:遠離美國本土的朝鮮半島

錯誤的時間:遭受二戰荼毒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錯誤的敵人:打敗了日本、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錯誤的戰爭:美帝國主義一場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這是傲慢的美國人,第一次低下了高昂的頭顱,在付出了極大代價後總結出來的美國人自己認為的錯誤。而要知道,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美軍傷亡人數突破5萬大關的時候,依然狂妄叫囂這只不過是一場「警察行動」。

就如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我在大學時光裡,曾經對這場被譽為「新中國第一戰」的韓戰有著非同尋常的求知慾。我接觸的記錄這場偉大戰爭的第一本書就是《遠東韓戰》。

本書的作者王樹增是一名軍旅作家。關於韓戰的很多細節是我從這本書中了解的,最值得稱道的是雖然是中國人,文字中不免帶有一些民族自豪感,但難能可貴的是,他使自己站在足夠中立的角度來書寫這一場戰事,並沒有刻意突出志願軍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英雄形象,而更多時候從一個歷史敘述者的角度,娓娓道來一場場的硝煙瀰漫。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志願軍某連在冰天雪地中誓死堅守不退,而被凍成冰雕的長津湖戰役中的一幕;63000斤蘋果,運輸員全部犧牲卻只送進坑道1個蘋果的上甘嶺戰役;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在本書中並沒有刻意書寫。

但是書中的一個細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為了讓前線的所有志願軍官兵都能吃上炒麵,書中這樣描寫:「在1950年初冬的瑞雪中,中國出現了一個奇特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做炒麵,晝夜不息,炒麵特有的香味飄散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

這也是韓戰我們能夠勝利的原因之一。因為只要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總有英雄挺身而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來守護這片熱土。而英雄的中國人民也會擰成一股繩,全民皆兵,全力支援。與中國為敵,就是與全體中國人民為敵,已經是深入中國老百姓骨子裡的信念。

韓戰是正義戰爭,是新中國立國之戰。對於美國是錯誤的,而對於新中國來說,是正確的,正義的,輝煌的,悲壯的,是一切讚美都無法盡述的!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致敬。

發動戰爭的是政客,而結束戰爭的卻是士兵。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觸,戰爭是殘酷的,生命是珍貴的,也許歷史的真相會被永遠埋沒,但是英雄的忠魂會被人永遠緬懷。

文|@九卿臣儒

願與您一同用腳步丈量時光,用文字溫暖人生,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的錯誤的戰爭,美國出兵是個錯誤嗎?
    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的錯誤的戰爭。談到韓戰,很多人會想起這句話,並把這句話理解為,美國反思出兵朝鮮決策的失誤,有後悔之意,真相是這樣的嗎?美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個錯誤嗎?美國出兵朝鮮真的是個錯誤嗎?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準確來說,也許應該只能說是美國沒能打贏韓戰。朝鮮戰場,如果僅僅以雙方的損失及軍隊傷亡人數來看,美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敗,但是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沒有打贏,就是失敗。這場沒能打贏的戰爭,對美國乃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 美國人如何評價韓戰: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1、「韓戰是美國強加給中國的」美國著名作家約翰·託蘭在《漫長的戰鬥》中指出:「韓戰是美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戰爭,是在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戰並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爆發的。中國出兵朝鮮,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
  • 猜想:美國為何立韓戰紀念碑?欲蓋彌彰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一座黑色花崗巖牆上刻滿了陣亡者的名字,這是為了紀念一場戰役,一場有關國際利益關係和民族存亡的血肉戰役——韓戰紀念碑。一座在國際上鮮有人關注的紀念碑,儘管它巍然屹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上,那麼為何美國要立這樣一座韓戰紀念碑,是為了告訴世人什麼呢?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叫《最寒冷的冬天》,由得過普立茲獎的美國記者、歷史學家,大衛.哈伯斯坦所著,主要內容是從美軍視角,描述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也被稱為「美國人眼中的韓戰」。與其他戰史專家從戰略入手不同,哈伯斯坦把視角轉移向下,從基層軍官和士兵的回憶中,追尋戰役的脈絡。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精彩書評★《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從各個方面,如戰場細節、一些錯誤的政治決斷等不同環節,去切入這場相當複雜的戰爭。——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主持人梁文道★哈伯斯塔姆這本書,好就好在承認美國錯了。
  • 西方如何看待韓戰?這場戰爭對於中國相當於獨立戰爭於美國!
    衝鋒中的志願軍先烈當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百廢待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和壓迫,中國沒有害怕沒有退縮,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被圍殲的美軍機器化部隊當年志願軍先烈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尤其是美軍,剛剛經歷過二戰,二戰紅利大部分都沒美國收入囊中,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或者軍事,都不是中國可以比擬的
  • 英勇朝鮮人民軍:曾將美等16國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差點將韓國滅亡
    韓戰時期,也是美蘇冷戰時期。美國扶持南朝鮮(今韓國),蘇聯扶持北朝鮮(今朝鮮)。這其實是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的一個悲慘戰爭。、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1950年6月26日,美國就命令駐日的美空軍支援韓國,還一手遮天的集合了所謂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企圖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擁有著保家衛國決心的朝鮮軍隊戰鬥力爆棚,一路推到釜山,這時朝鮮已經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美聯軍和韓軍由於釜山是最後防線,退無可退,才堅守。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訓練中的朝鮮士兵】韓戰爆發前蘇軍同樣給朝鮮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80架新型戰鬥機飛進了朝鮮,這其中有70架攻擊轟炸機、40架雅克戰鬥機,這些飛機連當時的中國都沒有。
  • ...人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足以擊退中國人」
    「不該與中國打的一場戰爭」 70年前,美國政府嚴重低估中國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出兵援助朝鮮的戰略決心,武裝幹涉朝鮮內戰,且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同時將軍艦開進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統一。中國被迫調整戰略重心,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與美軍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作戰並取得光榮勝利。面對這樣一個結局,美國國內有識之士在戰後反思中不得不承認,韓戰是「不該與中國打的一場戰爭」。 當時,美國軍政當局在對中國意圖猜測不明或一廂情願妄斷的情況下,幾經討論,還是做出了突破三八線、武裝佔領全朝鮮的錯誤決定。
  • 《跨過鴨綠江》真實的韓戰(二):必須出兵朝鮮
    可惜的是中國方面多次電告金日成,但是金日成始終沒有重視中國的意見,否則聯合國軍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就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並被反推了首都平壤。敵人都快打到鴨綠江邊了,並且還時不時地挑釁東北的邊防。但是當時國內對於是否要出兵朝鮮依然意見不一。與電視劇中呈現的情況不同,當時在國內,除了毛澤東同志外,幾乎沒有幾個人支持出兵。
  • 美國人盤點歷史上10場以少勝多的戰爭,中國僅有一場
    近日,有美國網友對歷史以少勝多的戰役進行了盤點,中國竟然只有一場戰役,著實讓人不理解。 10.摩加登戰役 如今,我們知道瑞士是一塊盛產巧克力、手錶和和平的土地。然而,瑞士人曾經不僅習慣於打仗,而且習慣於贏得戰爭。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韓戰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以及離美國歷史關於韓戰的紀錄。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特稿 | 劉小楓:戰爭紀事與戰爭的歷史真相
    為此提供證明的是,麥克阿瑟與杜魯門的衝突事件觸發了年輕的亨廷頓(1927 - 2008)從「軍政關係」角度考察美國的憲政制度及其與美國分裂的意識形態的關係。[11] 隨著「反[越]戰運動」升級,美國人越來越覺得,韓戰是美國打的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
  • 取決於戰爭勝利的是武器的因素還是人的因素?韓戰史文化誦
    所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依然是人的因素。抗美援朝,韓戰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中國人民志願軍用的是萬國牌輕武器,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志願軍將士。真正打垮了包括韓國在內的17國聯軍,雙方參戰者傷亡慘重。接近19萬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為捍衛國家尊嚴和國土安全,犧牲在朝鮮戰場上。這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舉世聞名的偉大局部戰爭的勝利!永遠載入世界戰爭史,最優秀的戰例。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01 被淡忘的韓戰對於美國,韓戰是一場令人困惑的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似永無希望,永無止境。而箇中原因,除了那些在前線奮力廝殺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願不求甚解,不想去關注。
  • 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為何韓戰中國卻突然能對抗美國了?
    規模:抗日戰爭為全面戰爭,韓戰為局部戰爭。 1,因為不是全面戰爭,戰火只存在朝鮮半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國軍隊國防壓力,使得中國可以集中精銳部隊入朝輪戰。 2,因為不是全面戰爭,韓戰戰火不涉及中國、美國兩國根本利益。美國在不擴大戰爭規模,不進攻中國本土就無法取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下,只好停戰。
  • 韓戰中美國操縱的特殊「聯合國軍」揭秘
    這就為美國對朝鮮和臺灣的政策定下了基調,即依靠「聯合國行動」來處理在這兩個地區發生的軍事行動,這種政策決定了美國在韓戰中利用「聯合國行動」的形式,組織「聯合國軍」進行幹涉。  正是在美國慫恿和李承晚「北進統一」的挑釁下,才使韓戰爆發。  「聯合國軍」建立在美國的操縱之下  紐約時間1950年6月25日凌晨3時,韓戰爆發。
  • 歷史教科書中的韓戰之中國篇
    在美國扶植下,1948年5月朝鮮南部成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在蘇聯支持下,朝鮮北部成立以金日成為國家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對立政權。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視為自己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在美國看來,朝鮮半島的衝突不僅僅威脅到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更是「蘇聯發動全球性戰爭的第一階段」。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獨立戰爭之前美國儘管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和印度等殖民地所不同的是:當時英裔移民實際構成了北美殖民地的主要種族,殖民地政商各界的上層人物幾乎都出自於英裔移民。從1620年五月花號來到新大陸距離獨立戰爭爆發不過一百多年時間,絕大多數英裔移民來到北美不過是一代人的時間而已。要在這些和英國同文同種的人群中培育獨立的民族意識其實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