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佔地球總面積的70%, 佔地球生存空間的90%以上。雖然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個「大水球」,可是,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卻遠不及陸地。
從古至今,深邃博大、變幻莫測的海洋一直深深地吸引著人們。海洋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就像一個一直猜不透的謎語,始終吸引著我們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
中國,作為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的海洋大國,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對我國的國防、能源安全及經濟開發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想了解我國海洋科研領域有哪些大國重器嗎?
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北京科學中心的一個特色展,那就是位於主展館(2號樓)四層生存展廳「資源述說-儲藏與開發」展區的「大國重器之雙龍入海特色展」。
展覽分為序言、海工利器、極限探海、國之堅盾、尾聲五部分。
展覽向觀眾展示了中國自建國以來,在布局海洋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我國海洋工程方面的科學成就,海工利器、海洋科考、海洋軍事布防從無到有和從集成創新到自主創新的過程。體現了國之重器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國際地位。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天鯤號、振華30、蛟龍潛海、雪龍號、核潛艇,還可以進行航母VR體驗、拍照打卡。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遊覽雙龍入海特色展吧!
走進雙龍入海特色展,映入眼帘的是藍色背景的展覽序言《探索藍色海洋的旅程》,旁邊就是展覽的第二部分——海工利器。
首個出場的是被網友譽為「造島神器」的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的模型。
通過模型,我們可以近距離觀察「天鯤號」的構造和相關信息。天鯤號是中國大陸首艘從設計到建造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船。
天鯤號能在廣闊無垠的海洋上填海造島,每小時挖的海底混合物可以填滿一個半米深、面積相當於標準足球場大的坑。天鯤號的問世標誌著我國憑藉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建造「地圖編輯器」。
「天鯤號」在海上航行,2019年1月8日攝 來源 | 新華社
第二個出場的是起重船「振華30」,通過裝置上的圖文可以直觀地看出這個讓全球矚目的「海上大力士」的強勁之處。
振華30 來源 | 央視網
這艘船以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迴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藍鯨2號、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
海洋有著極其豐富的生物、基因、化學、礦產、空間等多種資源,以中國南海為例,南海的可燃冰儲量相當於800億噸石油。
在「深海開採」展項中,你可以看到藍鯨2號和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的模型。
藍鯨2號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是我國首座自主設計並建造的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
從模型中,可以直觀地看到藍鯨2號和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作業的過程,點擊觸控螢幕,還可以觀看深海開採技術和開採過程的知識介紹。
展覽的第三部分為「極限探海」展區,在這裡你會與深海勇士號、蛟龍號、雪龍號和雪龍2號相遇。
蛟龍號是整個兒展區最引人注目的模型,別看它的樣貌呆萌可愛,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其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
蛟龍號的模型
走進蛟龍號的艙內,我們可以操控蛟龍號模型的操縱臺進行深海作業,觀看水聲通信體驗裝置、充油壓力補償式銀鋅蓄電池和壓載鐵的實物模型,了解蛟龍號及其採用的先進技術。
在蛟龍號的模型的旁邊的說明牌上,我們可以看到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對比圖和數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
除了蛟龍號,還有一個十分吸引人的展項——雪龍號和雪龍號2號。
「雪龍」號是我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作為我國唯一一艘功能齊全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曾先後多次進行南北極科學考察,足跡遍布五大洋,創下了我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雪龍號破冰前行演示
雪龍號展項的互動性也很強,你可以從櫥窗下抽屜內的植物標本及多媒體,了解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動植物、礦產資源等知識。也可以通過與互動操作,觀察船體利用船首破冰、衝擊力破冰、重力破冰三種不同的破冰方式前行的區別。
展覽的第四部分是「國之堅盾」展區,在這個炫酷的展項中,你可以體驗VR項目,以第一視角體驗首艘國產航母——遼寧號。
體驗完VR項目,你一定被我國自主設計、配套、建造的這個大型作戰平臺所震撼吧!
除此之外,我國還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二次海基核打擊、核威懾戰略力量的國家。之所以建造這些作戰平臺,就是因為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才能保護好自己的領海,禦敵於國門之外!
展覽的最後,大家可以到打卡拍照牆拍照留念。
通過本篇介紹
對大國重器之雙龍入海特色展
感興趣的童鞋們
一定不能錯過
快來北京科學中心
實地參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