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重慶的城市智慧索道系統發展研討會上,一款源自纜車和電動巴士技術的融合,可在各種障礙物間靈活蛇行穿梭,在各高差層面之間運行自如的「智慧索道系統」受到關注。
「重慶可以考慮在虎頭巖公園至重慶天地之間,架設索道,為公共運輸提供一個彈性的、低成本、可靠性高的解決方案。」重慶交通大學共享出行實驗室創始人、公共運輸學者王健提出建議。
智慧索道源自纜車和電動巴士技術的融合,通過蛇形線路形成網絡,可以建立間距大約500米的多車站線路,線路可超過10公裡。相比傳統索道的大容量,智慧索道每個吊車載客僅8人,吊車可以根據乘客的需求和客流自行規劃路線,乘客可以使用APP交互頁面,如同電梯按鍵,預定吊車選擇適合線路。智慧索道使用雙動力,在索道和軌道之間可以靈活轉換,屬電動車與索道技術的疊加設備。而與傳統索道最直觀的差異,就在於智能索道可以拐彎、超車、進樓。
從動力看,智慧索道每小時動力僅有地鐵的十之分一,但建設的成本卻不到地鐵的一成,和公交巴士相比,每公裡的成本貴上一倍,但動力也增加了一倍。
王健說,智慧索道車廂內舒適、陽光明媚、安全、可視全景,給出乘客不一樣的乘坐體驗,那就是舒適度更高、景觀性更強。建議沿虎頭巖公園到重慶天地,打造大石化地區抗戰文化遺址長廊索道。王建還對項目進行了初步可行性研究,智慧索道系統南起虎頭巖公園,延展至重慶天地的海底世界附近,遊客通過索道在空中走廊鳥瞰渝中半島集革命傳統教育、抗戰文化、休閒娛樂和山水景觀為一體的重慶天地旅遊景區,還可解除山地立體景區登高遊覽時的勞累,為景區聚集大量遊客。後期還可考慮將鵝嶺、佛圖關、重慶天地等景區納入索道網絡,使整個區域的旅遊景點都在其智慧索道覆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