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一過就是初春,到驚蟄為止,天氣乍暖還寒,這段時間的鯽魚總體來說並不是很好釣。因為初春的天氣情況極不穩定,溫度忽高忽低,鯽魚雖耐寒,對不穩定的氣候也不適應,尤其是「大板鯽」更為敏感難釣。
但難釣並不代表不可釣獲,方法技巧運用得當照樣可以爽拉,往往白天釣獲不佳時,不妨考慮下夜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是大板鯽!
但初春夜釣板鯽,並不是所有天氣情況都適合,而是取決你對初春釣鯽天氣窗口期的把握,再結合得當的技巧運用,才能行之有效,釣有所獲。
1:初春夜釣板鯽天氣的把握
初春夜釣鯽的天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連續溫度穩定的陰天,和早晚溫差不是特別大的晴天。
先說下溫度穩定的陰天
這種天氣在初春一般晝夜溫差不大。人在夜間的戶外也不會感覺比白天冷多少,這種不冷的陰天最適合夜釣「板鯽」。
但為了更準確的判斷,當天晚上能不能夜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靠感覺。
就是你當天穿鞋的腳板,感覺沒有昨天那麼冷了,晚上馬上出釣就絕對沒錯!
這是釣得多了,經驗積累出來的,白天凍手凍腳的,晚上肯定不行。相反白天氣溫雖低,但手腳還好不是那麼涼,晚上出釣不敢說連竿,其碼也會小有收穫。
因為立春一過,地熱陽氣上升是不可逆的,不凍腳最直接的因素,肯定陽氣是上升的,地溫偏高。關於地熱初春上升的自然規律,關注我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兩天的文章,就明白了。
這種天氣在初春還較少,地熱陽氣上升還較慢,但總體是不可逆的,忽高忽低的氣溫對陽氣上升影響較大。而連續溫度穩定的陰天,外界的氣候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先前被暫時壓制的地熱陽氣,肯定會反彈上升。
連續幾天上升的地熱陽氣,由下往上肯定會抬升水溫,讓水體的適釣層擴大靠邊,使初春夜釣成為可能。
有的釣友會說,這種冷的連陰天白天都好釣,黑燈瞎火的何必還去夜釣。當然白天也一樣好釣,但初春白天的「板鯽」並不好釣,大個體的鯽魚比小鯽謹慎,剛越冬會更加敏感。而且初春還沒到汛期,靠岸的水還較清澈透明,「大板鯽」根本不可能靠岸太近,雖偶有釣獲,但少之又少。
又不可能換長竿,釣鯽超過4米5的竿長,就沒有意義了。因為不好操作,做不到連竿爽拉。而晚上就不同了,「板鯽」靠邊就絕對成為了可能,甚至更為溜邊找尋食物。
再說下溫差不大的晴天
晴天有幾種晴天,那種先前陰雨低溫後的突然晴天,對釣鯽魚來說是種災難,一口都不會給你,哪怕你釣浮。這種晴天的晚上氣溫下降得特別歷害,氣壓波動大,任何魚都不適應。
只有逐漸過渡的晴天才適合初春夜釣「板鯽」,先前的陰雨低溫後隔幾天多雲天氣,再放晴最好。
能不能夜釣和上述的一樣,靠腳板來感覺。只需注意一點,就是儘量朝遠來下竿,而陰天夜釣則要稍近些。
因為不冷的陰天夜晚相對晴天溫差要小
2:初春夜釣板鯽技巧的運用
選好了天氣,再就是釣技的運用。釣位就不用多說了,釣友們在當地都有個心目中的理想位置。只要在整體釣淺的基礎上(初春不能釣得太淺),去尋找相對的深水,陰天晚上釣淺些,晴天深些。
有條件白天提前去打點窩子更好,混合窩料最好是酒米佔多數。因為酒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最快的,初春的低水溫釣鯽,勝在誘魚氣味的傳播。
釣餌一定要用蚯蚓紅蟲等蟲餌,窩料是誘魚,蟲餌在初春才最適口。
竿,線,鉤,漂和冬季一樣要往細裡去,只需比冬季稍稍粗些即可。初春鯽魚的活性比冬季要高些,防止大個體「板鯽」切線脫鉤跑魚。
最好用夜釣燈照射漂,不要用夜光漂,夜光漂不太靈敏。
同時注意子線的長度,一定要以短為原則,這樣出的口要清晰很多,利於晚上視線不良情況下抓口。
釣技的運用只需注重以上幾點就行了,細節就不用多說了,敢於初春夜釣的朋友,都是些老司機了。
總之,初春夜釣「板鯽」是可行的,當你白天漁獲慘澹,何不夜釣試試。鯽魚可是一年四季都不會停口的魚類,哪怕再低的氣溫。
往往初春釣鯽,尤其是「大板鯽」釣獲不理想,是有原因的,因為你沒把握著初春釣「板鯽」的窗口期,就是夜釣。
因為初春的「板鯽」白天還較敏感,隨著氣溫水溫的進一步升高,才會更大膽,白天釣獲就會容易些了。
期待你的交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