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artner發布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軟體魔力象限,戴爾、思科、HPE、華為均消失了,原因幾何?
Gartner 對該魔力象限的定義是:
超融合基礎架構(HCI)軟體通過在伺服器硬體上運行的單個實例提供虛擬化的計算、存儲、網絡和相關的(雲)管理。十年前首批HCI平臺問世時,它們主要是作為面向VMware環境的昂貴且複雜的存儲陣列的替代方案來出售的。這些早期的HCI解決方案由單一硬體供應商主要作為硬體設備來出售――Gartner將其定義為超融合集成系統(HCIS)。
隨著市場不斷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分化,HCIS的硬體提供商強調持續提升硬體能力的整合與性能優化,而HCI軟體是軟體提供商推動向更廣泛的硬體兼容性演進。後者是該魔力象限關注的重點,與前者不同,因為它支持來自多家伺服器提供商的伺服器硬體,並在脫離硬體獨立銷售。
Gartner要求入圍的超融合軟體需要支持超過兩家的TOP10伺服器。主流的硬體大廠(如戴爾,華為,HPE,思科等)由於均只支持自研硬體,均主動退出了該魔力象限。所以此次魔力象限變化很大。
我們來通過IDC發布的《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了解下這塊市場的情況,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融合系統市場收入同比增長0.3%至39億美元。
IDC基礎設施平臺和技術部門的研究分析師Greg Macatee表示:「面對第三季度全球性新冠疫情這一逆境,整個融合系統市場依然表現穩健,同比增長0.3%。該季度超融合系統市場呈現出了類似的軌跡,同比增長0.6%。少數幾個地區表現較為搶眼,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地區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也適度增長,而集成平臺同比下滑。」
融合系統的幾個細分市場
IDC的融合系統市場分為三個細分市場: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集成平臺和超融合系統。
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市場收入同比增長2.5%,達到14億美元,佔融合系統收入總額的36.7%。
集成平臺收入同比下降7.7%至4.38億美元,佔融合系統市場收入總額的11.2%。
超融合系統的收入同比小幅增長0.6%至20億美元,佔整個融合系統市場的52.1%。
超融合系統又分為超融合一體機和超融合軟體兩個部分。超融合一體機一般由一家公司提供軟硬體,超融合軟體是基於第三方硬體提供軟體來進行管理的系統。超融合一體機的收入同比增長5%至12.18億美元,超融合軟體收入為7.8億美元。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一體機排名(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戴爾超融合一體機收入4.5億美元,下滑3.5%;市場份額為36.9%;
●HPE收入1.1億美元,猛增38.4%;市場份額9%;
●聯想收入0.9億美元,猛增22.6%;市場份額7.2%;聯想未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是因為其軟體是與Nutanix和SmartX合作,中國區收入低於華為的原因主要是因其主要業務在海外。
●華為收入0.55億美元,增長6.6%;市場份額4.5%。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系統按品牌排名前3的公司(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IDC《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12月15日表格說明:a戴爾科技公司表示顯示的所有季度戴爾和EMC銷售收入的總和。由於四捨五入的原因,該新聞稿中的數字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
●戴爾是頭號供應商,收入為6.768億美元,佔有33.2%的份額;
●2020年第三季度HPE以2.627億美元的收入和12.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Nutanix以2.343億美元的收入和11.5%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三。
供應商說明
IDC特別指出,以前版本的《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將基於VMware vSAN ReadyNode計劃的HCI解決方案的銷售額計入「其他供應商」名下。從該版本開始(追溯至2019年第一季度),IDC已將這些HCI解決方案的收入計入伺服器供應商名下。雖然這些銷售額從「其他供應商」名下轉移到各個相應伺服器供應商名下,但這種轉變沒有改變HCI市場的規模。然而,這種轉變確實為一些供應商帶來了新的品牌HCI份額。
2020年第三季度屬於HCI軟體所有者的全球超融合系統收入排名前3的公司(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運行VMware超融合軟體的新系統在2020年第三季度貢獻了8.2億美元的收入,市場份額為40.2%;
●運行Nutanix超融合軟體的系統的供應商收入為5.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25.1%;
●運行Cisco超融合軟體的系統的供應商收入為1.2億美元,市場份額為5.9%。
這三個數字均代表所售HCI硬體、HCI軟體和系統基礎設施軟體的價值,無論其硬體層面採用什麼品牌。由於硬體銷售額是這些數據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不應認為該圖僅僅反映或完全符合各自公司的整體軟體表現。
綜合來看,硬體廠商依舊是超融合市場的領頭羊,佔主導地位。
●硬體提供商強調持續提升硬體能力,通過軟硬深度整合與優化,簡化客戶的整體採購與使用維護成本;
●而軟體提供商則推動向更廣泛的硬體兼容性演進。
到底何種方式更符合IT基礎設施未來的演進訴求,猶未可知。期待市場的發展趨勢能夠幫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華為硬體依舊是超融合市場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