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硬體依舊是超融合市場的領頭羊

2020-12-24 DOIT

近日Gartner發布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軟體魔力象限,戴爾、思科、HPE、華為均消失了,原因幾何?

Gartner 對該魔力象限的定義是:

超融合基礎架構(HCI)軟體通過在伺服器硬體上運行的單個實例提供虛擬化的計算、存儲、網絡和相關的(雲)管理。十年前首批HCI平臺問世時,它們主要是作為面向VMware環境的昂貴且複雜的存儲陣列的替代方案來出售的。這些早期的HCI解決方案由單一硬體供應商主要作為硬體設備來出售――Gartner將其定義為超融合集成系統(HCIS)。

隨著市場不斷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分化,HCIS的硬體提供商強調持續提升硬體能力的整合與性能優化,而HCI軟體是軟體提供商推動向更廣泛的硬體兼容性演進。後者是該魔力象限關注的重點,與前者不同,因為它支持來自多家伺服器提供商的伺服器硬體,並在脫離硬體獨立銷售。

Gartner要求入圍的超融合軟體需要支持超過兩家的TOP10伺服器。主流的硬體大廠(如戴爾,華為,HPE,思科等)由於均只支持自研硬體,均主動退出了該魔力象限。所以此次魔力象限變化很大。

我們來通過IDC發布的《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了解下這塊市場的情況,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融合系統市場收入同比增長0.3%至39億美元。

IDC基礎設施平臺和技術部門的研究分析師Greg Macatee表示:「面對第三季度全球性新冠疫情這一逆境,整個融合系統市場依然表現穩健,同比增長0.3%。該季度超融合系統市場呈現出了類似的軌跡,同比增長0.6%。少數幾個地區表現較為搶眼,尤其是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地區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也適度增長,而集成平臺同比下滑。」

融合系統的幾個細分市場

IDC的融合系統市場分為三個細分市場: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集成平臺和超融合系統。

認證參考系統及集成基礎設施市場收入同比增長2.5%,達到14億美元,佔融合系統收入總額的36.7%。

集成平臺收入同比下降7.7%至4.38億美元,佔融合系統市場收入總額的11.2%。

超融合系統的收入同比小幅增長0.6%至20億美元,佔整個融合系統市場的52.1%。

超融合系統又分為超融合一體機和超融合軟體兩個部分。超融合一體機一般由一家公司提供軟硬體,超融合軟體是基於第三方硬體提供軟體來進行管理的系統。超融合一體機的收入同比增長5%至12.18億美元,超融合軟體收入為7.8億美元。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一體機排名(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戴爾超融合一體機收入4.5億美元,下滑3.5%;市場份額為36.9%;

●HPE收入1.1億美元,猛增38.4%;市場份額9%;

●聯想收入0.9億美元,猛增22.6%;市場份額7.2%;聯想未入選Gartner魔力象限是因為其軟體是與Nutanix和SmartX合作,中國區收入低於華為的原因主要是因其主要業務在海外。

●華為收入0.55億美元,增長6.6%;市場份額4.5%。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超融合系統按品牌排名前3的公司(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IDC《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2020年12月15日表格說明:a戴爾科技公司表示顯示的所有季度戴爾和EMC銷售收入的總和。由於四捨五入的原因,該新聞稿中的數字加起來可能不等於100%。

●戴爾是頭號供應商,收入為6.768億美元,佔有33.2%的份額;

●2020年第三季度HPE以2.627億美元的收入和12.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Nutanix以2.343億美元的收入和11.5%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三。

供應商說明

IDC特別指出,以前版本的《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將基於VMware vSAN ReadyNode計劃的HCI解決方案的銷售額計入「其他供應商」名下。從該版本開始(追溯至2019年第一季度),IDC已將這些HCI解決方案的收入計入伺服器供應商名下。雖然這些銷售額從「其他供應商」名下轉移到各個相應伺服器供應商名下,但這種轉變沒有改變HCI市場的規模。然而,這種轉變確實為一些供應商帶來了新的品牌HCI份額。

2020年第三季度屬於HCI軟體所有者的全球超融合系統收入排名前3的公司(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運行VMware超融合軟體的新系統在2020年第三季度貢獻了8.2億美元的收入,市場份額為40.2%;

●運行Nutanix超融合軟體的系統的供應商收入為5.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25.1%;

●運行Cisco超融合軟體的系統的供應商收入為1.2億美元,市場份額為5.9%。

這三個數字均代表所售HCI硬體、HCI軟體和系統基礎設施軟體的價值,無論其硬體層面採用什麼品牌。由於硬體銷售額是這些數據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不應認為該圖僅僅反映或完全符合各自公司的整體軟體表現。

綜合來看,硬體廠商依舊是超融合市場的領頭羊,佔主導地位。

●硬體提供商強調持續提升硬體能力,通過軟硬深度整合與優化,簡化客戶的整體採購與使用維護成本;

●而軟體提供商則推動向更廣泛的硬體兼容性演進。

到底何種方式更符合IT基礎設施未來的演進訴求,猶未可知。期待市場的發展趨勢能夠幫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華為硬體依舊是超融合市場的領頭羊

相關焦點

  • 80億元超融合一體機市場:華為穩居前列
    近日Gartner發布的超融合基礎架構軟體魔力象限,戴爾、思科、HPE、華為均消失了,原因幾何?   Gartner要求入圍的超融合軟體需要支持超過兩家的TOP10伺服器。主流的硬體大廠(如戴爾,華為,HPE,思科等)由於均只支持自研硬體,均主動退出了該魔力象限。所以此次魔力象限變化很大。   我們來通過IDC發布的《全球融合系統季度跟蹤報告》了解下這塊市場的情況,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融合系統市場收入同比增長0.3%至39億美元。
  • 一張圖看懂超融合HCI市場格局
    該報告對HCI的闡述是這樣的——「集成系統的新一波浪潮,超越融合硬體集成的基礎水平,就是超融合,即安裝一個軟體定義存儲層,在集成的硬體和系統軟體棧上優化虛擬機感知操作。」一個超融合系統應當具備:計算和存儲資源集成;軟體定義存儲;自動發現和配置;虛擬機管理程序控制臺之外最低限度的管理。Forestier分析師採用28個標準評估HCI供應商,這些標準又構成三大類——現有產品,戰略和市場表現。
  • IDC:2019年Q1中國軟體定義存儲(SDS)及超融合存儲(HCI)系統市場分析
    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超融合市場較去年同期實現了64.0%的增長;軟體定義存儲市場達到了23.1%的同比增長率。從硬體市場角度來看,超融合系統硬體在中國整體存儲市場的市場佔有量為18.5%,市場總額達到1.92億美元;軟體定義存儲硬體佔整體存儲市場的15.2%,實現1.52億美元的市場總額。
  • 華為、比亞迪、福耀憑什麼成為領頭羊?
    華為用一份超亮眼的成績單,再次證明了實力。10月19日,華為發布2019年三季度經營業績。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10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4%;淨利潤率8.7%。中國實業崛起需要領頭羊。
  • 華為nova8 Pro :出色的 Vlog 視頻手機,也是硬體配置最強的 nova
    在 nova8 Pro 上,華為進一步強調了視頻拍攝的重要性,而要說明顯區別於之前幾代 nova 的地方,我認為還是其更加激進的硬體策略,120Hz OLED 高刷屏以及 66W 超級快充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於 nova 系列固有的看法。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而在戰火愈加激烈的國內可穿戴市場中,起步並不早的華為,卻憑藉著其硬體、軟體等多方面的技術實力,實現了彎道超車。華為彎道超車從IDC最新發布的國內可穿戴市場調查報告來看,華為已經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具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華為以941.4萬臺可穿戴產品出貨量,佔據國內28.6%的市場份額,一舉趕超蘋果、小米,成為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領頭羊」。而在2019年,華為在國內可穿戴市場份額僅為8.3%,位居國內市場第四位。和今年Q3的成績相比,華為在國內可穿戴市場份額淨增了20%,其增勢可謂迅猛。華為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突飛猛進的成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機海外市場份額暴跌,但這三大市場依舊堅挺
    Counterpoint 早在一個月就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銷量數據,今天該機構分享了一些更為詳細的分類數據以及對應的圖表。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後,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在逐步的恢復中,每季度的出貨量增長率為32%。
  • 顧客:手機買了倆月,屏幕出現陰影,華為售後:硬體沒問題!
    鄭州的李先生@河南都市爆料反映稱,3月15號,他購買了一部華為榮耀v30pro手機,5月3號,手機出現燒屏現象即屏幕有陰影的故障。於是,他拿到華為售後進行檢測,工作人員認為是硬體有問題直接進行了刷機。但李先生回家使用兩天後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 華為實現2018年全快閃記憶體市場增速全球第一
    日前,在第十六屆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期間舉辦的IT基礎設施論壇上,華為IT產品線智能存儲與數據管理領域總裁孟廣斌發表演講,並宣布通過持續技術創新,華為2018全年在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市場增速全球第一,智能存儲在2012-2018
  • 移動電影院與華為展開合作,加速布局VR硬體版圖
    近日,移動電影院作為華為AR&VR生態合作夥伴,與其全新發布的VR眼鏡—— HUAWEI VR Glass產品展開應用合作,用戶可在華為應用商店下載使用移動電影院APP,暢享由移動巨幕/移動3D"黑科技"帶來的震撼觀影體驗。
  • 霸榜超融合,靠什麼?
    說到超融合市場,就不能不提戴爾易安信VxRail,自2014年問世至今6年來,VxRail始終保持著高速成長。 根據IDC發布的《全球融合系統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戴爾科技集團以6.6億美金,33.6%的整體市場份額排在了超融合市場的第一位。
  • 華為摺疊屏Mate Xs上手體驗:硬體小升級,內在大升級
    最大的升級在「內芯」,外觀僅小改首先我們看看華為Mate Xs的硬體參數:華為Mate Xs參數一覽你會發現除了存儲空間之外,最大的改進就是這顆SoC,由過去的麒麟980升級到了麒麟990 5G。華為Mate Xs攝像頭模組當然,這部分的性能提升,不僅僅是適用於跑分和系統流暢性,還對手機的圖像處理能力有增強。從官方發布的硬體參數來看,Mate Xs的攝像頭參數並沒有變化。那麼這一代的拍照能力是否有提升呢?
  • Gartner發布伺服器虛擬化市場指南:中國代表廠商僅入選深信服與華為
    在這份指南中,Gartner列舉了全球範圍內提供伺服器虛擬化的主要服務商,中國僅深信服與華為被選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深信服與華為同時也是入圍Gartner2016全球《X86虛擬化魔力象限》和2019全球《超融合(HCI)基礎設施魔力象限》的中國企業。
  • 誰動了華為雲計算的奶酪?
    作為全球通信和網絡設備製造商的大哥,to B業務是華為的老本行,服務企業市場,他們做了30年。十年前,為了降低雲計算組網的複雜度和成本,一些功能只能選擇通過固化在硬體中實現,這是所謂的「硬體定義」。雲計算市場存在馬太效應早就是主流共識,這對上遊廠商意味著需求增加的同時對客戶的議價能力大幅削弱,是承接低毛利率的大量新增訂單,徹底淪為代工環節,還是完全放棄這塊迅速發展的市場,答案就擺在眼前。
  • 今年Gartner超融合軟體魔力象限有點「魔性」啊
    它採用模塊化方法,在標準硬體上實現計算、網絡和存儲的融合,利用統一管理下的分布式橫向擴展方式構建塊。被納入Gartner超融合基礎設施魔力象限的供應商,要麼採用通用的x86伺服器硬體、虛擬化、作業系統等現成基礎設施來構建自己的設備,要麼將HCI軟體供應商的軟體堆棧打包為一體機設備。或者,HCI軟體供應商通過與分銷商和集成商合作,將其超融合軟體作為超融合參考體系結構的一部分,直接銷售給最終用戶使用。
  • 超跟手、超低延時!華為M-Pencil手寫筆還原真實書寫體驗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手寫是一直被延續至今的記錄方式——學生課堂上記筆記、職場人會議上做記錄、設計師工作時畫草圖……大多數人依然會習慣性地拿出傳統的紙和筆完成記錄,手寫依舊是最為快捷、高效,且能加深記憶的輸入方式。
  • 華為Hicar車型今年有望推向市場,有望打破Android車機系統的壟斷
    打開APP 華為Hicar車型今年有望推向市場,有望打破Android車機系統的壟斷 陳錦鋒 發表於 2020-04-22 15:02:12
  • 推出首款商用臺式PC,華為智慧全場景布局再進一步
    另一方面,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終端競爭已經從單品和硬體競爭,走向系統和生態的競爭。通過軟硬生態的協同創新打造更好的智慧體驗,成為PC行業的門檻和未來進化的關鍵。這既是整個PC行業的痛點,同時也是智慧PC的必然創新與演進方向。PC產品再次進入「快創新」周期,商用PC市場市場急待「破局」者。
  • 華為nova5z和5ipro卻差價300元,華為在搞什麼?
    華為,作為目前國產手機的領頭羊,近幾年憑藉著萊卡鏡頭和自家的麒麟晶片在國內市場也是越來越好。兩大旗艦P系列和mate系列也是廣受好評。而主打性價比的網際網路品牌榮耀也是有很多不錯的產品。當然,一家企業不可能是完美的,有正面自然也會反面。例如華為經常玩的套娃手機。如同盧偉冰之前發的說說一樣。兩款手機配置幾乎相同,換個名字和部分外觀就可以賣出另一個價格。
  • 華為P9和華為mate9誰更值得買?華為P9和華為mate9區別對比評測
    外觀方面   機身顏色方面,華為Mate9依舊給出了豐富的選擇,包括蒼穹灰、摩卡金、月光銀、陶瓷白、香檳金、黑色等多種外觀。   外觀部分華為p9採用5.2寸1080P解析度屏幕,超窄邊框設計;機身背面擁有金屬磨砂、高拋光兩種金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