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電商法實施之前,香港水貨客的落寞24小時

2020-12-13 藍鯨財經

「趁這倆月多跑幾趟(代購),誰知道下一步會有什麼變化。」

前不久頒布的《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熱衷於讀書看報的嫻姨(化名)內心其實是相當忐忑的。今年56歲的她,原本每周都要往返港深兩地多趟。她的身份,就是俗稱的水貨客。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電子商務經營行為納入法律監管框架,將讓電商平臺機制逐步從「違法者有紅利」,向「守法者有紅利」的方向迅速轉變。

也有不少代購業者擔心,在《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之後,代購從業方式將受到嚴厲的監管和監督,從而導致其退出歷史舞臺。嫻姨坦言,在明年1月1日之後代購生意肯定會受影響。而她能做的,僅僅是在「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前,儘可能多跑幾趟,多做幾單生意。

《電子商務法》似乎是懸在代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論最終的執行力度如何,監管力度如何,水貨客們都已經開始在著手尋找新的出路了。

港貨代購「生意」的不斷變化

早上6點30分,嫻姨和往常一樣從位於天水圍的家中出發,拖著帶貨專用的小拖車,搭乘輕鐵和巴士前往上水,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將來也許還是會有些機會吧,邊走邊看咯。」

嫻姨表示早在2015年,相關政策收緊,開始打擊水貨。當時深圳戶籍人員過港次數從「一籤多行」被調整為「一周一行」時,就有不少同行擔心,代購生意會受影響。

這次變化的結果,最終是商家們開闢了新的通路方式,以深港兩地代購者「合作」的方式實現共贏。

「香港人過內地沒有次數限制,就負責帶貨。內地這邊的商家,負責在網上招攬客源,收集需求。」她笑著解釋,不少香港人以為上水的「水貨客」,大多是持港澳通行證的內地人,實際上絕大部分是擁有香港籍的」新移民」。他們缺乏工作技能,也難以應付香港超快的工作節奏,因此依靠代購港貨商品,作為收入來源。

而「一周一行」實施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嫻姨和這一批「新移民」。內地代購商家為了儘可能多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得不和他們進行合作。

「商家會提前一晚上將消費者的需求告訴我,要採購什麼商品。」她小心翼翼地指了指手上的小紙條說到,今天要採購的有嬰兒紙尿褲、零食和藥品等。

儘管嫻姨與不少店鋪關係熟悉,但到達上水之後,她還是循例挨家比對了一下商品的價格,看看是否有促銷或者買贈活動,儘可能買到區域內價格最低的商品。這樣一來,她往往還能小賺那麼一筆。

「代購商家也很精明,會選進貨便宜的水貨客,沒有絕對的合作關係。」她表示,如何找到價格更低的商品,也是水貨客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水貨客」之間的競爭其實一直很激烈。

除了採購之外,嫻姨還不時掏出手機拍照,將街景、店鋪和帶貨過程都拍了一通,「我這是為了要給在深圳那邊的代購商家提供宣傳素材。」

「許多代購商喜歡隔三差五就發朋友圈,說今日在港,有需求下單。並發一兩張上水的圖片,希望買家能更加信任。」然而,商家本人並沒有過香港,這些照片都是水貨客提供的,訂單也是由水貨客採購。

即便有圖有真相,但眼見不一定為實。嫻姨表示自己一向口碑良好,不敢作假,而深圳的代購商,香港的水貨客都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構成了一種合作默契。這也讓不少消費者感覺,代購者赴港帶貨,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值得信任。

在上水採購完需求商品之後,嫻姨簡單吃了點早餐,開始前往通關口岸,準備與等待著的代購商家「碰頭」了。

水客通關拿走一成利

「眼睛看前面,不要東張西望,別顯得心虛。」

上午11點15分,在忙碌的羅湖口岸,嫻姨拖著裝滿代購港貨的小拖車,準備通關進入深圳。

在到達口岸大樓前,她反覆強調,不要盯著口岸的工作人員看,也不要一邊通關一邊東張西望,走路的步速不要過快,以免顯得心裡有鬼,被海關人員抽檢所攜帶的商品。

「就算沒有《電商法》,海關抽檢也越來越嚴格了。」她稍微瞟了一眼一旁被抽檢的遊客說,以前香港籍人士被抽檢的機率較小,如今幾乎和內地遊客是一樣的。

而被抽中檢查,超標的商品有很大機率會被罰沒、退港,那麼這一回的代購就算失敗了,這些損失都需要水貨客自行承擔。所以,她強調通關的時候心態一定要穩,眼神絕對不能慌亂。

「海關人員喜歡抽檢那些東張西望的遊客,一般這些人都是心虛。」如果連續兩次被抽查,且商品違規需要罰沒、退港,那麼這位「遊客」第三次通關時被人臉識別系統抽查的機率就極高。

中午12時,嫻姐終於「順利」通過了羅湖口岸,正式進入深圳。接下來她要做的,就是在去往羅湖汽車站的扶梯口,與前來取貨的代購商家進行交易。

「都是一手錢一手貨,相互會點下數量,然後就(分批)快遞給下單的買家了。」她手裡這一小拖車貨物,一共價值6500元人民幣,折合港幣7300元。

嫻姐坦言,一般水貨客都會在商品價格的基礎上,加價10%出售給內地這邊的代購商。然後這些代購商則繼續加價10-15%,再賣給來自電商或微商渠道的買家。

雖然每一次跨境帶貨,她都能夠獲得700~800港元的收入,但風險也隨著越來越嚴格的海關抽檢制度,變得越來越大。再加上《電商法》頒布之後,代購商人人自危,也讓不少水貨客考慮是否應該提高加價的比例,在「寒冬」到來之前先賺上一筆。

「不少人也怕新電商法實施後,代購的人會大幅減少,價格高漲,所以也都趁這段時間開始搶購。」和嫻姐合作多年的代購商胡麗茹(化名)說,十一之後下單的買家明顯多了不少,尤其是女性消費者,都會大量購買鞋包、面膜、化妝品等。

儘管生意好了,但她和嫻姐都表示深深的憂慮。畢竟在元旦之後,「人肉」通關帶貨的水貨客、網上招攬生意的代購商,都將成為電子商務經營者中的一員了。

要麼,在合法、正規的大框架下,在網際網路上從事正規的代購交易、港產買賣、商品服務。要麼,徹底退出另尋出路。

水客更愛做「小而美」

「人肉帶的商品都是正品,這邊也有不少消費者有需求。」

下午2點40分,清點完代購商品的嫻姐走出羅湖口岸,打算在國貿一帶,購買一些性價比高的日用商品帶回香港。

她表示,不少水貨客從事人肉帶貨多年,一般都不會採購到假冒的港貨、劣質的商品。但她認為在《電商法》的條款框架下,未來水貨客買到假貨的風險會增加。因為水貨產品沒經過正規的進口登記,如果出現使用問題,消費者自然維權無門,代購商也不會負起責任。而交易都是通過線上銷售,監管部門更無從溯源。

「內地的商品比香港便宜,性價比也高,但質量相對一般。」嫻姐表示,十年前開始,大量內地消費者從香港購買奶粉掀起了代購浪潮,此後這些年漸漸地連藥品、化妝品也開始從香港代購,消費群體還是很龐大的。

對於消費者而言,進口、港貨似乎意味著高品質、更放心,即便存在著缺乏監管、難以溯源、毫無保障等種種問題,依舊會盲目認為代購產品要比國貨略勝一籌,性價比也高。

「需求大、抽查嚴,現在帶貨變得越來越困難,價格會一直水漲船高。」嫻姐表示,這半年來從口岸帶貨進入深圳,很多同行都青睞帶一些體積不大的商品。由於奶粉、飲料等太佔空間,也容易被海關查扣,他們一般都不樂意接這種單。至於她自己最喜歡的,主要是那些體積小、方便攜帶、單價高的藥品和保健品。

「如果明年代購幹不下去了,我會考慮採購藥品,到內地那邊賣給街坊鄰居。」在她看來,只要想盡一切辦法,避開網際網路渠道,就能夠規避《電商法》實施之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她和幾個老朋友合計過,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線下交易水貨,或是將商品批發給部分進口商店、社區便利店等,「悄悄」地賣貨。早在電商並不發達的時代,大量香港水貨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流進華南地區的消費市場。

對於未來港貨代購將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嫻姐也表示不好預測。在她看來,或許取代水貨客代購的,會是進口渠道更正規、手續更加完整的進口商品。

「如果國貨真的強,那才真是水貨客們的災難,消費者都不熱衷購買進口商品了,自然沒有代購存在的必要了。」在斷斷續續地交流中,時針已經指向晚上10點,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嫻姐,回到了天水圍的家中。「我要整理第二天採購商品的需求與清單了,你們年輕人腦子靈活,如果有啥好主意過倆月別忘了告訴我,好嗎?」

聲明:本文內容和圖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轉載需註明本文出處及原創作者姓名!

相關焦點

  • 新電商法實施之前,香港水貨客選擇先賺上一筆
    也有不少代購業者擔心,在《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之後,代購從業方式將受到嚴厲的監管和監督,從而導致其退出歷史舞臺。嫻姨坦言,在明年1月1日之後代購生意肯定會受影響。而她能做的,僅僅是在「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前,儘可能多跑幾趟,多做幾單生意。 《電子商務法》似乎是懸在代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論最終的執行力度如何,監管力度如何,水貨客們都已經開始在著手尋找新的出路了。
  • 香港打擊水貨客已見成效 什麼是水貨客?
    中新網9月21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20日說,跨部門針對北區水貨客採取的聯合行動,初步已收到成效,港府會繼續在源頭打擊有組織水貨活動,希望令北區居民的生活不會受滋擾。
  • 香港水貨專店公然聘水客 水客海關賤價搶「退貨」
    香港水貨專店公然聘水客 水客海關賤價搶「退貨」 2014-05-25 11:00:33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連日來遭深圳海關人員截獲的貨物,不少是來自香港上水石湖墟的「水貨專門店」,該批店鋪似未受嚴打影響,依然擠滿不少水貨客和內地旅客,部分店主更在店外張貼各類貨品「帶工費」的告示,公然教導大眾當水客。
  • 新《電商法》正式實施 代購也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新《電商法》昨起實施 「代購」也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電商法》來了 微商改用英文賣貨?  2013年,根據全國人大十二屆常委會立法規劃,財經委牽頭國務院12個部門組成了起草組。  根據立法法,我們國家的法律一般都是經過三審,但是電子商務法是四審。
  • 港媒:"一周一行"滿周年 香港"水貨客"問題改善不大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 港媒稱,訪港旅客減少,結業商鋪增多,香港經濟似乎快將衰退。然而,上水一帶的情況好像剛好相反。該區的餐館、商鋪仍然臣門如市,每天擠滿旅客、水貨客。這個景象讓人以為上水的零售業很興旺。
  • 香港警方成立小隊收集大埔水貨客情報
    人民網香港1月3日電香港警方今天表示,一直關注水貨客在東鐵沿線蔓延,會繼續收集情報及與入境處、港鐵及領匯,連手打擊。警方已成立小隊,收集情報。  大埔區議會開會討論水貨客問題。多名區議員表示,太和和大埔墟兩個站,水貨活動猖厥。
  • 香港反水貨客欺辱襲擊老婦弱 堪比暴徒
    香港反水貨客昨日(3月8日)再次在街頭實施暴行。據港媒報導,香港反水貨的一批激進示威者分別在街頭、商場和店鋪內,不斷滋擾、圍堵途人及購物人士。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指,香港反水貨客近乎「暴徒」行為——有母親被示威者圍堵,幼童受驚哭泣;有長者被推跌。一些香港反水貨客甚至喊出港獨口號!
  • 廣州部分港貨店或不賣奶粉 "水貨客"借道澳門
    「限奶令」超過一年,為跟進香港嬰幼兒奶粉供應鏈改善措施的實施進度和成效,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委託顧問公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了兩次奶粉零售供應及售價的調查。且數據顯示,自去年「限奶令」實施以來,香港輸往澳門的奶粉數量有激增的趨勢。有跡象顯示水貨客正借道澳門將奶粉轉運至內地。  但儘管如此,由於水貨奶粉渠道收緊,廣州已經有港貨店表示準備改賣其他食品。
  • 深圳福田口岸響「春雷」 拘大批香港水貨客(圖)
    多名城管人員掃蕩接應水貨客的小販。(圖:香港《星島日報》網站)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報導,香港大批水貨客在農曆新春前,集中經福田口岸走私貨品往深圳,當地海關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針對性「春雷」嚴打行動14日結束。消息稱,關員將約百名涉嫌走私疑犯轉交公安拘捕,包括大批香港水貨客。
  • 香港最新反水貨客集會無人問津 理性聲音上揚
    原標題:香港最新反水貨客集會無人問津影響小 理性聲音上揚地產商籌建邊境購物城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丁一鳴):22日,香港再次發生所謂「反水貨客」的集會,但規模比前幾次釀成衝突的遊行要小得多。同時,社會各界的意見開始聚焦在如何切實解決水貨代購過多的問題,而不是糾結在入境政策上。
  • 新電商法到底是什麼?朋友圈的代購依然存在
    新電商法的規定及對代購的影響2019最大的一件事莫過於新電商法的實施,和很多人都等著當天的訊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網購成了全民熱衷的事情,電商的市場一向比較混亂,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整合約束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 香港打擊水貨 內地客一日來回數次或將被拒入境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香港電子媒體消息,香港入境處表示,將查問一日內來回幾次的內地客入境目的,若無合理解釋,將拒予入境,從源頭堵截水貨客。  香港入境處長陳國基說,去年9月至今針對水貨客的風沙行動,已拘捕超過500人,其中針對90人有足夠證據,已提出檢控,並已判刑。當局亦已把名單交予內地公安人員,這些人再要申請來港時,將會遇到困難、拿不到雙程證。  他說,入境處加強源頭堵截,對於一日內來回幾次的旅客,入境處職員每次都會查問其來港目的,若無合理解釋,或職員有理由懷疑他涉及水貨活動,將拒絕其入境。
  • 香港打擊水貨客行動持續 港鐵東鐵線將限行李重量
    香港打擊水貨客行動持續 港鐵東鐵線將限行李重量     港鐵東鐵線將於下周二推出新措施香港文匯報記者郭兆東 攝   中新網10月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打擊水貨客行動持續,港鐵東鐵線將於下周二推出新措施,規定乘客攜帶貨物重量不得超逾32公斤,否則將被拒絕入閘,有關措施試行3個月後會視乎成效決定下一步行動。
  • 新《電商法》實施 有微商用英文發朋友圈賣貨規避監管
    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正式實施,在這部法律中,對包括個人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行為給予了規範。 代購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進行登記和納稅,一些代購暫停業務,保持觀望,而一些自營電商平臺則認為《電商法》對自己是利好消息。
  • 香港反水貨客遊行再次發起 市民對水貨客極度憤慨
    新華網香港3月1日電繼2月8日和15日香港個別激進團體在屯門和沙田,以抗議內地「水貨客」影響區內居民生活的名義圍堵挑釁內地旅客後,3月1日又有激進團體發起所謂的「光復元朗」行動,到元朗滋擾商戶。香港市民及一些社會團體對此行為表示極度憤慨,並要求警方嚴正執法。
  • 境外媒體:香港嚴打內地水貨客 3天拘捕55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11日報導,農曆新年將至,香港政府消息透露,由香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統籌的跨部門小組,將多管齊下出招,包括拒絕水貨客入境;加強針對涉水貨活動違規工廈的執法;及加強針對水貨客阻街及滋擾居民行為的執法。據悉,當局有意把深圳居民的「一籤多行」,改為「一周一行」,但有關方案仍需再探討,未有定論。
  • 原來「水貨客」多半是香港人
    據新華社報導,水客中港人和內地人的比例為何?香港警方追究近期滋擾旅客的有關人員是否有心無力?昨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立法會被多位議員質詢,他回應,估計水客中港人和內地人約為一半一半。針對近期的所謂「反水貨客」示威活動,香港警方已拘捕69人,並將繼續調查事件並依法追責,其中已有51人在反水客行動中涉違法被起訴,等待法庭審訊。黎棟國表示,不會容忍任何擾亂社會秩序及違法的行為。
  • 電商法對淘寶天貓的影響有哪些?實施後朋友圈代購們如何了
    隨著新規的正式實施,個人代購、刷單、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等頗受輿論關注,紅麥輿情監測系統顯示,微博帳號「央視財經」成了傳播該事件的影響力意見領袖。就在《電商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天,微信朋友圈代購間流傳一股「手繪」風,用畫圖代替商品實物的圖片,或者用外語介紹商品信息。
  • 新報:「水貨客」醜化內地人形象
    ,許多內地人於是利用「自由行」的便利,在同一天多次往返大陸及香港,將原來在香港出售的產品帶回大陸販賣。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早上七點,天尚未亮,香港的上水火車站外面已經熙熙攘攘,大批水貨客一早就來到,準備趁早取貨闖關。這種通過轉售來賺取差價的水貨買賣活動,在星期一至六最為活躍,由早上七時開始,一直運作至晚上八九時。水貨種類包羅萬有,除了電子產品,也有衣物、食品、紅酒,甚至連溼貨海鮮也有人運。
  • 香港:69名激進者以反水貨客為名違法被拘
    中新社香港3月18日電從2月初至今,香港有團體在多個周日、多個地區發起所謂的「反水貨客」示威活動。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黎棟國18日表示,在一連串事件中,截至3月15日,警方共拘捕69人。同時,有19名警務人員在事件中受傷。警方會繼續積極調查事件,全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