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艙裡能上網、看電視。(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項菲菲
11月1日,一種面向草根的旅店業態——膠囊旅館在我市浮出水面,開業後異常火爆,且引發市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它是否與本地「水土相服」?對當地旅店業有何影響?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本以為要到明年「五一節」才會達到6—7成入住率,沒想到開業僅兩周,旅館就爆滿了。」25日,記者到重慶首家膠囊旅館進行實地探訪,一見面,旅館老闆鄭昕煒就告訴記者,開業後他的旅館異常火爆,「最近還收到一筆300萬元的投資。投資方希望與我聯手,把膠囊旅館做大。」。
11月1日,膠囊旅館開張,引發了市內媒體的廣泛關注。近兩個月過去,這種面向草根的旅店業態,是否與本地「水土相服」?對當地旅店業有何影響?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網絡營銷讓膠囊旅館一夜爆紅
去年,湖北人鄭昕煒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來到重慶投奔妹妹和妹夫,打算在這裡紮根發展。
一開始,他做回了老本行銷售。但每次出差在選擇酒店時,有潔癖的他很是糾結:「小公司對住宿費有嚴格控制,只能選擇經濟型的快捷連鎖酒店或者『路邊攤』。」可住前者有時會價格超標,後者的安全問題和清潔度又讓他憂心。
思來想去,鄭昕煒想起,以前他在日本留學時住過便宜又乾淨的膠囊旅館。而在如奧地利、俄羅斯等其他國家,膠囊旅館也發展得風生水起。不如在重慶試著也開一家?
他辭職後,找親戚、朋友湊了40萬元,在觀音橋商圈附近租了一間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隨後又在日本訂購了16個「太空艙」。
11月1日,膠囊旅館正式開業,每個艙位的住宿費是38元/天。當天,貴州小夥毛林林成為第一個顧客,一住就是十多天。11月22日,旅館第一次滿員。隨後慕名而來想要入住的人越來越多,這讓鄭昕煒和合伙人驚喜之餘也始料未及,他們只好提出「必須提前兩周預約才能安排入住」的要求。
作為新生事物,膠囊旅館為何一夜爆紅?
「一方面,它瞄準了『夾心層』。膠囊旅館價格便宜,市場定位介於經濟型酒店和『路邊攤』之間,差異化競爭讓它深受背包族、打工族、小企業出差的人員、低收入群體等的青睞。」重慶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羅茲柏分析。
出色的網絡營銷,也是膠囊旅館廣受關注的原因之一。網絡營銷專業畢業的鄭昕煒,深諳網絡的巨大傳播力,他說,「住客基本上都是在網上看到消息後過來的。」從開業之日起,他們幾個便在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站發布信息,迅速積累起人氣。
後來,隨著多家媒體的報導,鄭昕煒和合伙人的手機每天「瘋了似的響」,「最多的時候我每天接300多個電話,不是問投資就是問加盟。」最近,他還接受了一家公司老闆的300萬元投資,擬聯手做大。
鄭昕煒介紹,明年,他們會在重慶北站開設一家形象店,預計100個艙,第二家店則會開在重慶機場附近。
據鄭昕煒說,政府部門也伸出「橄欖枝」,希望與其合作,把膠囊旅館的模式引入大足野營基地項目。
「草根」範兒是否可持續?
在這家膠囊旅館中,每個艙位高1.2米、寬1.2米、長2.2米。艙內,基本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艙外的公共空間裡,廚房設施、洗衣機和無線網絡等服務也都免費為客人提供。
配套齊全、價格低廉,它靠什麼賺錢?
在普通的經濟型連鎖酒店,一個25—30平方米的標間,每晚房價為170-200元。但在膠囊旅館,一間30平方米的房間,可以放下10個艙,每個艙住宿價格為50元,住滿後一晚可收入500元,「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是膠囊旅館生存的關鍵。」鄭昕偉解釋。
根據一份網絡調查顯示,對於膠囊旅館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多數受訪者認為前景不容樂觀。31.32%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前景一般」,25.02%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前景黯淡」,還有31.19%認為「不好說」,只有12.48%的受訪者看好「膠囊旅館」的市場前景。
對此,重慶膠囊旅館創始人之一的鄭昕煒倒是很樂觀。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入住經濟型酒店的人數約13億人,其中近70%是單人入住。「這70%的人分流一點點到膠囊旅館,我們就能吃飽了。」而且,膠囊旅館更不會和經濟型酒店構成直接競爭關係,
知名經濟型連鎖酒店如家酒店集團一負責人則分析,膠囊旅館可以滿足一部分細分市場的需求,是酒店業細分市場的一個補充,但不可能引起行業「洗牌」,「它的出現,還會促進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羅茲柏也持類似觀點。他說,吃、住、行、遊、購、娛是旅遊的六大要素。發展至今,住宿已成為旅遊中最有特點的環節,「尋找特色住宿體驗,是旅遊體驗的重要支撐,因此,膠囊旅館作為一種重要的旅遊體驗方式,在重慶甚至全國都有發展潛力。」羅茲柏說。
新聞連結
膠囊旅館有望實現「重慶造」
專家稱,微型酒店準入制度尚需完善
本報訊(記者項菲菲)記者25日獲悉,重慶這家膠囊旅館的負責人已和重慶大學聯合研發出新型防火材料,並通過了世界上嚴格的防火測試。今後,膠囊旅館有望實現「重慶造」。
此前,在上海等地也曾出現過膠囊旅館,但因為存在安全防患沒有通過消防部門的檢測而「夭折」。而新加坡有著全球很嚴格的防火測試標準,「通過了它,就代表在國內也能使用。」鄭昕煒解釋,這是他把材料千裡迢迢送到新加坡去的重要原因。
儘管發展潛力巨大,但由於國內沒有相關準入制度,膠囊旅館的發展仍在「摸著石頭過河」。
據了解,為了控制成本,國內的膠囊旅館多數開設在寫字樓或商住樓裡。在手續的辦理上,沒有具體的法規規定這些微型酒店該如何辦理執照,甚至沒有專門為這種微型酒店設立相關行業標準。
重慶師範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羅茲柏認為,膠囊旅館是適合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可是國家相關的行為規劃分類裡並沒有對它作出明確界定,也沒出臺任何相關管理法規對其進行管理,相關的行業監管應當進一步健全,以便讓這一業態發展壯大。
如家酒店負責人也同意這一說法。在他看來,國內的膠囊旅館要想穩步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是否有限制是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精準定位,否則會造成低端消費者消費不起、消費力強的消費者不去消費的尷尬局面。
(責任編輯: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