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發票,可以牽扯出很多背後的「利益集團」。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最早書契就是發票的雛形,直到晚清時期,發票的憑據才真正出現。發展到現在,發票已不單單是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憑證,它還涉及到了國家稅收、財政管理等等的功能。
隨著時代和技術的革新,發票的形式、賦予的政治和經濟意義也因之改變。而現階段正蒸蒸日上並被寄予厚望的,便是電子發票的快速發展。
這張電子發票的蝴蝶效應到底有多大?
億歐專訪了新型電子發票頭部服務商Tradeshift中國副總裁陸駿偉、票易通副總裁兼南方大區總經理嚴凱和高燈科技研究院院長陳笑宇,希望從這些弄潮兒的市場進擊中,一窺電子發票的「颶風」動向。
產業鏈:稅控設備服務商壟斷,新型服務商破局
發票可分為專用發票、普通發票、機打發票和手撕限額票,對於個體或企業而言,多是一種交易或憑證,因此國家在財稅方面,主要實行以票管稅的方式進行管理。
政策和技術的發展,讓普通發票的電子化程度最高,由此也產生了很多產業鏈,有基於稅控設備(稅盤)的老牌廠商,主要收入來自託管伺服器的硬體,多為國有控股;也有基於此伺服器構建發票生態的第三方發票服務平臺,近兩年也迅速崛起。
2016年1月1日,國家稅務總局正式推行使用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並允許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作為報銷憑證。電子發票便從這時開始普及面擴散,正式由中央層面推動發票電子化的改革。
今年2月27日,稅總發【2020】11號文件發布,力爭年底前在推進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上取得實質性明顯進展。這又代表了專票電子化的大幕正式拉開。
作為一個被政策影響極大的行業,這幾項政策的出臺,都代表了電子發票行業近幾年發展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
億歐採訪的Tradeshift、票易通和高燈科技也大多在2016年左右開始發力。但直至今日,整個發票市場還都處於比較成長期的階段。
Tradeshift成立於2010年的哥本哈根,是全球最大的企業商務網絡構建者,為企業提供採購、銷售及服務等多樣化的解決方案,2013年進入中國市場。
幾年的探索之後,Tradeshift在2016年左右形成較為成熟的市場方案,著重將旗下Tradeshift Pay這款「重新認識應付帳款自動化,全場景全票種的解決方案」的產品推向中國客戶,並輔之以Tradeshift Buy、Marketplace和Tradeshift Cash,整體涵蓋了採購供應鏈、P2P、SMB以及支付環節。
票易通則成立於2015年,業務方向、研究領域和服務對象與Tradeshift類似,都是從專業的供應鏈信息協同開始深入,提供增值稅發票管理雲平臺解決方案。總體從風險管控、財稅管理入手,包含供應商協同、進項管理、銷項管理/電子發票等服務系統,附加納稅申報等增值功能。
與前兩者相比,高燈科技的成立時間略晚,於2017年5月由騰訊發起成立,網際網路基因較強。得益於電子發票推廣使用以及電子會計憑證報銷入帳歸檔的規範,使得財稅需求向雲和數位化轉型業務快速發展,帶來了財稅管理的根本性改變,讓新公司有機會點切入到該行業,新市場下的公司應具備雲、數位化以及財稅知識複合型的管理組織,成為財稅數位化雲管理服務商,將致力於促進交易以及財稅管理效率提升。
整個市場格局來看,這三家都屬於新興的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在此之前,中國電子發票主要被老牌的稅控設備商所佔據,即航天信息和百望集團,業內人稱「黑盤和白盤」。但目前,傳統稅控設備商的壟斷局面正受國家政策和新興服務商的影響,被逐漸打破。
因此,稅控設備廠商也在積極布局除稅控設備外的新興業務,比如航天信息就入股了財稅SaaS服務商大象慧雲,以及基於發票協同的軟體51發票。
很有意思的是,大象慧雲的股東除了航天信息,同時還有高燈科技和京東,高燈又是騰訊系企業。而Tradeshift的股東也包含了百望。在新老服務商的早期市場拓展和競爭中,還頗有一種抱團前進的意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高燈科技的研究院院長陳笑宇向億歐表示,雖然市場客群會有一部分的重疊,但他們提供的服務和產品其實是合作居多。由於新興服務商沒有稅控設備(稅盤),因此需要向百望、航天信息這種老牌稅控設備商借盤開具,故而很多新興服務商在早期進入市場時需要和百望和航信進行合作。
票易通副總裁兼南方大區總經理嚴凱透露,目前以電子發票為核心的市場還是主要掌控在前十位玩家手裡。市場處於早期階段,整體滲透率不高。不少新興服務商希望破局而入,比如高燈科技的願景就是「顛覆稅控裝置」,從發票這一個領域切入上下遊。
陳笑宇也表示,隨著市場的開放,以電子發票為核心的市場將會從兩方面進行細分領域的發展,或以提升財稅管理效率方向,或從採購到交易連結方向,未來的市場都是增量式的。
圍繞稅務尋找價值命題:通用型服務不是答案
但是,這條產業鏈受政策影響太深了。
Tradeshift的陸駿偉提到了2014、2015年的中國市場,也就是國家稅務總局正式推行使用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前兩年,正處在航信和百望的壟斷期。他用了「極其緩慢」來形容當時的發展速度。
陸駿偉坦言,相比較智慧政務、電商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國內的財稅改革是相對落後的。「中國是以票控稅,不敢把票變革掉。但是一定要改革,給企業減負。」
2012年,中國開始稅收改革,也就是營改增,將原先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減少流通環節的重複徵稅。自此,國家有意引入除傳統盤商之外的新興服務商,打破壟斷,劃分行業,並引導其營改增的轉變。
「目前,中國的稅制改革,是一件大事。」
2020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就又幹了一件大事。
它宣布向新辦納稅人免費發放稅務UKey,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新辦納稅人,統一從各地稅務政府處免費領取稅務UKey,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版)開具,並且逐步推進解決稅控發票設備第三方收費問題。
按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第三方服務平臺通過新的稅控伺服器為企業提供服務,企業通過稅務UKey授權第三方平臺接入,支持雲端調用稅務數字證書,可實現在無需金稅盤、稅控盤及傳統伺服器核心板卡接入網絡的前提下,開具電子發票。
這種具有政府背書的免費通用型基礎服務,如果目前的第三方電子發票服務商也在做、並且繼續在做,那就是沒有了「活路」。需要深化服務內容,延伸服務邊界。
高燈科技的陳笑宇就此提醒,服務商一定是要圍繞稅務去尋找價值命題的,即要想清楚「稅務局對企業的服務邊界在哪裡」?
既然像稅務UKey這種通用型的平臺由政府自己來做,那肯定不是大方向,所以一定要往更細分的垂直應用去考量。
陸駿偉看來,圍繞電子發票單獨的增值稅服務已經趨於成熟,但其他相關領域,比如稅務分析、籌劃、申報等等的環節還需細化,這涉及到企業交付的各個環節,也涉及到各個領域,因此整體都屬於早期階段,細分垂直應用場景也有很多發展空間。
票易通的嚴凱亦認為,隨著疫情和稅局政策的推進,比如此次公共服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的試點和應用,原有的寡頭壟斷局面將被打破,對納稅人也越來越方便,但與此同時,對細分服務廠商的要求會變得更加多元,更多延伸服務有待挖掘。
安信證券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發票行業的市場規模達上千億元。電子發票研究機構Billentis發布報告稱,相比紙張發票流程,電子發票處理流程能減少50%-80%的成本。若這個市場尚處早期,其他市場就更具有規模性的爆發效應了。
電子發票帶來的稅收徵管新問題:需要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除了政策的影響,技術是推動稅制改革的一大要素。
比如現在的發票電子化,解決的不僅僅是無紙化辦公問題,還有更宏大的財稅管理問題。即從前是以票管稅,現在和未來將要達成的目標,更多的則是實現「信息管稅」。
發票電子化、信息化的意義,在於企業傳統發票的管理存在諸多難點。
比如在供應商端,供應商數量大、採購類型多、對應稅率多且結算效率低。在進項、費用發票端,稅收分類編碼匹配不規則;錯開、虛開風險高;專票認證不及時;普票驗真繁瑣;電票重複報銷。而在信息系統方面,也存在著系統眾多,集成複雜 ; 數據歸集與分發處理難 ; 稅控設備型號多,管理難 ;缺少集中的供應商開票、 進銷項結算、開票統計儀的問題...
以及還有圍繞發票的各種上下遊和縱深行業,信息化是實現科學管理、企業降本增效的必然途徑。
圍繞上述痛點,電子發票服務商的解決方案便是對症下藥。
如Tradeshift想要變革的是企業採購、付款的業務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實現全球互聯。票易通想要實現的是基於供應鏈信息協同,為眾多大型企業提供基於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協同服務、數據服務。高燈科技則是以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為導向,推動發票數位化在交易場景的應用落地,比如結合騰訊生態推出的ETC助手,為全國首個實現ETC線上申辦-綁定微信支付-通行後免密扣款-下發行程單及電子發票閉環的產品。
總之,新型技術搭配可落地的應用場景可以延伸出很多解決方案。
國家層面上看,電子發票也帶來了稅收徵管難題。
上文所說的信息系統繁雜、多重信息處理對稅務局同樣是一個問題,另外還存在著對發票交易實時監控辨真偽的難點。發票只是一個開具的憑證,與交易行為相分離,如何保證在交易過程中進行實時監管?並且保證交易的真實性?
這就得看近幾年區塊鏈技術在電子發票上的應用了。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目的是去中心化,現行的中心化模式是納稅人的開票行為都是由中心處理,發票是在中心化系統裡產生,此時的發票在理論上作為數字資產存留在發票底帳系統中,在發票流轉過程中,納稅人基於發票副本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一切都要依託中心化系統來完成,這給中心化系統帶來了非常大的運算及存儲壓力。
高燈科技的陳笑宇向億歐表示,「去中心」的意義在這裡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去稅局」、「去稅控」,而是激活納稅人自建納稅帳本,將自身產生涉稅數據資產進行存證,其中最重要的涉稅數據資產就是電子發票。
新的形式要求納稅人要有自開的理念,而稅務部門則在基於社會共識的區塊鏈上建立徵管體系,鑑別鏈上的各種交易行為,並結合數位化技術防控虛開,監控成本傳導等一套稅務徵收邏輯,即不僅財稅徵收是從以票管稅到信息管稅的轉變,更多的是徵管方式從「國家管理」向「國家共治」轉變。
它所代表的意義又上升了一層。
現在還處於市場早期階段,我們相信,電子發票這隻蝴蝶,還會引起更大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