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何事來?死往何處去?生死的課題自古便一直困擾著人類,神秘而悠遠。有生必有死,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死亡是否意味著一切的終結?佛教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便已將生命過程的本質參透,它告訴世人,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個階段首尾相連構成的無限輪迴。佛教對於生有的考察主要在於受生之苦-受生伴隨著諸多痛苦,只有斷絕輪迴才能避免這種苦難;本有指從出生到瀕臨死的全過程,即我們所關注的有形生命,人的一生應怎樣度過,不及關係到今生,更關乎死後及來世;死有即命終的一剎那;中有則是死後到轉生之間的過渡階段。對於死亡及死後的考察是佛教生死觀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佛教認為死亡並不意味著一切的結束,而應該被視為一個脫離生死輪迴的契機;一個人只有真正地了解死亡,才能夠把握死亡所提供的契機。
《圖解佛教生死書—破解生命輪迴的真相》的主旨便是以佛教的視角提示生命輪迴的奧秘。圖解方式的運用更令眼花繚亂的生命過程闡釋變得像讀流程圖一樣簡單明了。讀過此書,相信您將會對生死的命題擁有更加智慧的認識,從而更為積極有效地把握今生。
最深刻揭示生命
第1章 獨特的佛教生死觀
1.直面生死:人人都需要了解死亡
2.本書將指引你:破除戀生懼死的迷霧
3.人身從何而來:四大五蘊的和合
4.人生不可逃避的命運:生老病死
5.生命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
6.生命流轉的直接動力:業
7.周而復始的循環:六道輪迴
8.生命的實相:緣起有、自性空
9.生命的四大階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10.佛教對待生死的態度:培養「念死」的思維
11.豐富的智慧:概說佛教中的生死關懷
第2章 從受生到住胎:生苦
1.投生人道的苦處:人生八苦
2.生而為人的可貴: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3.投胎成功的第一步:因緣具足方能入胎
4.四大五蘊重新聚合:生有形成
5.投胎成功的第二步:發育健全方能住胎
6.三十八周的漫長曆程:藏醫《四部醫典》對胚胎發育的詮釋
7.不同滿業,不同結果:胎兒的因果報應
8.飽受煎熬的三十八周:住胎之
9.投胎成功的第三步:出胎
10.入胎時的正念差異:投胎的四種情況
11.如何助益新生兒:消災祈福
12.大師降生:與眾不同的吉祥徵兆
第3章 如何利用這段生命:本有
1.人生的重點:專注於善
2.關閉三惡趣大門的法寶:皈依
3.做一個合格的佛教徒:遵守七眾的戒律
4.佛陀為世俗人開示的智慧:《善生經》和禮敬六方
5.禮敬東方和南方:尊敬父母、恭順師長
6.禮敬西方和下方:善待妻子、體恤奴婢
7.禮敬北方和上方:和敬親友、敬奉僧眾
8.消除日常生活的六種過失:六非道
9.判別惡友:遠離四種不可親近之人
10.判別善友:親近四種值得敬重之人
11.走向來世的安全梯1:杜絕十不善業
12.走向來世的安全梯2:修持八種功德身
13.看清輪迴的陷阱:四諦法門
14.離開輪迴的辦法:守護戒律,滅除無明
15.三部律儀不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密乘戒
16.不忍見眾生沉淪:發起菩提心
17.發起菩提心的兩種方法:七因果與自他相換
18.以生命的關懷消解肉體的疾病:佛經中的醫學
19.引發疾病的外緣:外部環境侵襲
20.導致疾病的內因:體內四大元素失衡
21.佛教特有的病因觀:業果報應
22.佛教對疾病的分類:虛說四百零四種
23.四大與季節:順應時令的養生之道
24.四大與飲食:吃出來的健康
25.消除業障引發的疾病:精神修持與養生
第4章 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死亡的過程
1.對死亡的判定:死有時刻
2.臨終的前四個階段:四大分解
3.密續生理學1:意識的多重層面
4.密續生理學2:極微細的心風
5.密續生理學3:脈
6.密續生理學4:氣
7.密續生理學5:明點
8.臨終的後四個階段:從微細心到澄明心
9.無懼生死的關鍵:空性
10.密法超度的第一秘技:頗瓦法
11.密法超度的第二秘技:母子光明相會
12.特別注意:臨終一念將決定死後的去向
第5章 在死後與轉生之間流轉:中有
1.佛教描述死後世界的特有概念:中陰
2.中陰世界的主角:意識
3.亡靈在中陰世界的引導地圖:《中陰聞教救度大法》
4.中陰世界的總體描述:七七四十九天的死後歷程
5.諸佛菩薩前來接引:進入法性中陰
6.諸佛菩薩的三種形象:寂靜尊、寂忿尊、忿怒尊
7.生命元素再次顯現:五蘊與四大的顯現
8.第一天的幻相:大日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9.第二天的幻相:金剛薩阿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10.第三天的幻相:寶生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11.第四天的幻相:阿彌陀佛父佛母現身
12.第五天的幻相:不空成就佛父佛母現身
13.第六天的幻相:寂靜諸尊現身
14.第七天的幻相:諸持明主尊現身
15.第八天的幻相:大光榮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6.第九天的幻相:金剛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7.第十天的幻相:寶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8.第十一天的幻相:蓮花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9.第十二天的幻相:業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20.第十三天的幻相:忿怒諸女神現身
21.第十四天的幻相:四位守門女神與二十八位瑜伽女現身
22.法性中陰的總結:生前的修行對中陰處境十分關鍵
23.輪迴與解脫的最後抉擇:投胎中陰
24.投胎中陰的考驗:七種險境幻相
25.善業與惡業的計算:冥界的善惡大審判
26.面對審判的要訣:相信一切都是空性
27.前生身形隱弱,來生身形漸顯:輪迴六道在業力作用下發出誘惑
28.抵制六道誘惑,避免投胎轉世:關閉胎門
29.進入輪迴的世界:六道景象
30.更嚴峻的考驗:索命鬼卒催逼入胎
31.最後的選擇:轉識前往清淨佛土或投胎人道
32.總結:不同根器的亡者將有六種解脫層次
第6章 超越輪迴的清淨莊嚴世界:佛國淨土
1.清淨的國土:淨土釋義
2.三種層次的淨土:法身淨土、報身淨土、化身淨土
3.與漢人機緣極深厚的淨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4.佛陀為世俗人開示的智慧:極樂世界的衣、食、行
5.琉璃為地,七寶為界:極樂世界的環境
6.蓮花化生,萬種伎樂:極樂世界中的育和樂
7.東方淨土: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
8.欲界天中的淨土: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
9.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普陀山世界
10.無邊浩渺的淨土: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
11.眾生眼中的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
12.大乘五力:往生淨土的必要條件
第7章 走完最後一程:佛教的殯葬儀式
1.對亡者家屬的囑託:切忌移動、哭泣和殺生
2.利益亡者的儀式1:作七與誦經
3.利益亡者的儀式2:拜懺與打佛七
4.利益亡者的儀式3:水陸法會與放焰口
5.不同的葬禮形式1:天葬
6.不同的葬禮形式2:火葬
7.不同的葬禮形式3:塔葬
8.不同的葬禮形式4:水葬、土葬以及多次葬等
附錄一:千手千眼大悲懺法
附錄二:往生淨土懺願儀
附錄三:消災延壽藥師懺法
精彩書摘
第1章 獨特的佛教生死觀
1.直面生死:人人都需要了解死亡
死亡是什麼
一個有情的心識,在過去世業力的牽引下投生,這種牽引的業力能住持多久,便決定了其生命一期的壽量。以人類為例,便是一期人生的壽量。人從出生起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其間呼吸有多少次,都是一個定數。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很難改變的;而一個造作了很多善業的修行人,或者一個造作了很大惡業的惡人,可能會讓壽量有所增減。但無論如何,生命總有結束的時候。而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就是死亡。
死亡的幾種原因
在佛教中,死亡被劃分為幾種原因。由於降生是業力感召的結果,那麼,在不遭遇壽命違緣和其他意外事故的情況下,壽量自然地耗盡,這是第一種:壽命自然耗盡的死亡;由於我們今生的財富受用等,亦是從前善業感召的結果,那麼一旦福報享盡,可能就沒有維持生命的資財器具,於是,這就構成第二種死亡:福報耗盡的死亡;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意外的因素能導致死亡,它們被統歸為九種原因:1.飲食無度,正如一個人暴飲暴食而導致死亡;2.食所不宜,即是說吃了不適宜(比如有毒)的食物;3.不消化而食;4.生而不吐;5.熟而持之,就是說大小便屏
閉不能排洩;6.不近醫藥,即當自己生病時不去及時地求醫服藥;7.不知於己為損為益,這是說對於壽命的維持,不知道怎樣做是有益的、怎樣做是有害的;8.非時非量;9.行非梵行,即是因性行為而耗損生命精華之精血,所謂的「馬上風」就是一例。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