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非科班出身,早年是拍攝廣告片和音樂錄影帶的一把好手,與麥當娜、滾石樂隊等有過合作。他的電影處女作是續集電影《異形3》。影片在「異形」序列中的評價並不算高,可能只比讓-皮埃爾·熱內的《異形4》稍好點兒,但它為芬奇開啟了電影生涯。
九十年代的創作早期,芬奇偏愛特殊題材,作品風格十分凌厲,帶有cult味道。《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等名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被捧上神壇,成為影迷們口耳相傳的經典。尤其是《搏擊俱樂部》,多少人為那個古怪、激動、又浪漫的結尾神魂顛倒呢?
但到了創作後期,芬奇變得不那麼外放,風格沉斂起來,技巧卻更加圓熟,也真正開始受到主流肯定。
2007年《十二宮》得到「經常看別人不順眼」的《電影手冊》盛讚;2010年《社交網絡》更是好評爆表,成為多家媒體評選的年度佳片,還差點拿到奧斯卡最佳;2013年《紙牌屋》轉戰電視劇領域,也備受追捧。
大衛·芬奇影史11佳
1《虎豹小霸王》
喬治·羅伊·希爾的這部西部片趣味盎然,幽默靈動,自問世以來便大受歡迎。作為一部「反類型片」,《虎豹小霸王》解構了西部片中常見的個人英雄主義,代之以戲謔、荒誕,敘事節奏也相對散漫、鬆弛。這些特點反而讓結尾的悲劇定格更具衝擊力。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之大無須贅言,著名的聖丹斯電影節的命名,便是出自本片的角色「Sundance Kid」,也正是「Sundance Kid」的扮演者:羅伯特·雷德福。
2《唐人街》
本片可以說是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在好萊塢最成功的作品。導演在片中展現了強大的敘事能力,把一個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本拍得好看之餘,還注入了一種無力感,一絲憂鬱氣質,令人回味無窮。兩位大明星傑克·尼克爾森和費·唐納薇在片中表現精彩,雖然他們在片場的相處並不和諧,因為「這裡是唐人街」。
3《奇愛博士》
「奇愛博士,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這個古怪的片名直接定下了整部影片的荒誕基調。身為冷戰時期的產物,《奇愛博士》一反常規,把這個題材拍成一部徹頭徹尾的喜劇:情節荒謬,臺詞喜感。庫布裡克對電影節奏的把控更是爐火純青,他讓影片在幾近瘋魔時陡然歸於平靜,讓整個世界在《我們會再見》的旋律中安靜地爆炸,震撼而諷刺。
4《教父2》
導演們青睞有加的教科書《教父》又現身了,不過這次是《教父2》。《教父2》的整體格調與《教父》相近,沉穩而考究,但在敘事上,《教父2》更為複雜,目的性也更強。與《教父》一樣,這部續作也拿到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成為首部獲得這個獎項的續集電影,而在上一次惜敗於《歌廳》的鮑勃·福斯之後,《教父2》終於為科波拉戴上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桂冠。
5《計程車司機》
偉大的新好萊塢作品,另類的英雄主義。主角特拉維斯是影片的靈魂,整部電影都圍繞著他對周遭世界的觀察和態度展開,可以說,只有理解了這個人物,才能夠理解整部電影。
6《爵士春秋》
歌舞片大師鮑勃·福斯自傳性作品,歌舞版」八部半「。影片借用各種超現實的歌舞場景,近乎剖白地展露了一個導演在事業和情感漩渦中的掙扎,最終在」I think I’m gonna die「的歡快旋律中迎接死亡。片子的剪輯可謂出神入化,歌舞場面也別致精彩。在第33屆坎城電影節上,本片與黑澤明《影子武士》共同獲得金棕櫚大獎。
7《異形》
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主創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佐杜洛夫斯基那部未競的《沙丘》,包括最著名的」異形「形象設計者:H·R·吉格。但與《沙丘》的瘋狂訴求比起來,《異形》顯得冷靜許多,採用了一個較為模式化的驚險恐怖片框架,敘事相當精彩,而它最出色的部分便是視覺化了人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
8《後窗》
無疑,本片是觀眾最熟悉的希區柯克作品之一。影片以窺視作為推動情節的核心,觀眾的視點隨主角的觀察而不斷遷移,有著強烈的代入感。而希區柯克在有限的幾個場景中把故事講得高潮迭起,如此高水準的調度功力著實令人嘆服。
9《公民凱恩》
如果票選一個「導演們最愛票選的十部電影」,公民凱恩一定會拔得頭籌,底下的介紹詞將會是:它就是教科書,括弧,以上內容重複一百遍,反括弧。
10《八部半》
費裡尼代表作,自傳性作品,片名對應導演此前拍過的影片數目。除開這些老生常談的信息,《八部半》最應被介紹的是它對幻覺與夢境的視覺化呈現,一個個精彩的場面令人目不暇接。影片在費裡尼的創作序列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從《八部半》開始,費裡尼的電影變得更為夢幻、浪漫、和超現實。
11《畢業生》
新好萊塢時代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讓邁克·尼科爾斯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也讓達斯汀·霍夫曼一炮而紅。電影有著喜劇的基調,卻通過情節傳達出銳利的諷刺。片中的音樂也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重點。
大衛·芬奇選出的這十一部作品幾乎沒有冷門,而除了費裡尼的《八部半》,剩下的全部產自好萊塢。
通過片單,我們發現芬奇似乎對喜劇元素有所青眼,但他喜歡的都不是」正常「的喜劇,無論《虎豹小霸王》、《奇愛博士》還是《畢業生》,都有著喜劇的外殼正劇的內核。這種表達方式我們似乎在《搏擊俱樂部》中見過,但在芬奇的整體創作中出現很少。
片單中的兩部」導演剖白「片也是亮點,《爵士春秋》與《八部半》這兩部精彩的經典作品相互映照,可能也讓大衛·芬奇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