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皮槭(Acer griseum)這種植物目前在全世界都有栽培,但他的老家在中國,目前在甘肅、四川、重慶、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省還可以找到零星分布,模式標本採自今天重慶市的城口縣。
血皮槭葉子在春、夏時節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綠綠葉片掛著少許淡黃色的絨毛。但秋天霜降之後,就會變得異常紅豔,在樹林中像一團烈火一樣格外醒目,很容易和其他植物區分開來。血皮槭最具有觀賞價值的是它的樹皮,從樹齡很小、樹幹很細的時候,外面的樹皮就開始一層層的剝落,露出裡面閃閃發亮古銅色的新嫩樹皮,這個特點和海拔更高一點的山林中常見的紅樺非常相似。到了秋冬季,銅紅色的樹皮和似火的葉片是血皮槭最能使自己醒目的特徵。
血皮槭的高顏值,很早就吸引人們的目光。1901年,英國博物學家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1976-1930)等在湖北發現血皮槭,驚嘆於它的美麗,將其引種到歐洲。1993年,血皮槭獲得英國皇家園藝學會園藝獎。目前,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華盛頓大學植物園、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園、莫頓植物園中都能見到血皮槭的身影,美國阿諾德樹木園內栽植血皮槭樹齡已達百年以上。
根據2004版《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汪松等)記載,血皮槭種群數量至少減少50%,為中國特有種,瀕危種。血皮槭走向瀕危的原因仍在研究之中,但生理特性和人為幹預都是影響它野外種群下降的重要原因。血皮槭開花習性方面有點奇怪,但在植物界很常見,有的血皮槭可能開出的花朵都是雄花,有的即開出雄花也開出兩性花,有的開出的都是兩性花。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兩性花就是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能開出這樣花的血皮槭,即使一個山頭僅剩下一棵樹,它也能結出種子,繁衍後代。如果一個山頭上都是只開雄花的,那繁殖起來就存在問題了。當然,植物結種子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另外,在很多地區,血皮槭常常作為木柴被砍下來燒火做飯,尤其剝落的樹皮用來引火是極好的,也就是說,還來不及開花就被腰斬了,沒有花也自然沒有種子,因此,在野生狀態下,很難發現種子。這種境況和其他一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就是血皮槭逐漸走向瀕危的原因,主導原因還是人類的幹擾過於劇烈,大大超過了血皮槭自我繁殖更新的能力。
目前,血皮槭國內外的很多植物園都有栽培,河南等地也把血皮槭作為重要苗木進行批量生產,但是從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保護野生狀態下的血皮槭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