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唐明登)2020年4月12日,素有「千年雲霧茶谷」之稱的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舜管局塘家梯田壩頭上峽谷,十裡長的雲霧茶谷茂林修竹、溪水潺潺、怪石嶙峋、綠意綿延,只見竹林下、澗溪間、亂石中、古道旁隨處可見茶樹嫩綠勃發,茶芽肥碩,滿目翠綠。
眼下,正是茶葉採摘的最佳時期,趁著睛好天氣,塘家村村民胡其兵、胡其泉夫妻踏著露珠結伴而行,前往高山梯田上的香花山採擷茶葉。他們忙著用傳統的方式採摘原生態雲霧茶,在一片盈盈綠意中,雙手在葉片間上下翻飛,輕輕掐下嫩綠的茶芽,握在手中,待到手掌盛滿,輕放進腰間的竹篾篩裡,竹篾篩漸漸「綠」了起來。
「雲霧茶最金貴的就是清明節前後採摘的『明前茶』,十斤茶青才能炒出一斤成品茶。塘家村海拔高、氣溫低,今年天氣多變、氣溫起伏較大,雲霧茶的採摘期比外面晚了5天。」胡其兵介紹道。
「採摘雲霧茶得起早,帶著露水茶葉更嬌嫩,採茶的標準是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動作嫻熟的話,一天能夠採摘5斤以上。」妻子唐小雲說道。因連續採茶,他們的雙手被「侵蝕」得斑駁,伸手觀看,手上全是茶汁沾染的墨綠色。由於長期採茶、炒制,胡其兵手指長滿了繭,還出現了裂紋,皮膚裂開,看了讓人十分心疼。
每年清明前後,是採摘雲霧茶的最好時節。這時候採摘的茶葉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被稱為「明前茶」。同時,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有著「明前茶,貴如金」之說。塘家山雲霧茶上佳的「明前茶」一年只有十多斤的成品茶,十分珍貴。
好茶的「價值」在於好山好水,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是塘家山雲霧茶的最大賣點。在塘家梯田人眼裡,最美不過這方山水。
「塘家梯田周圍群山環繞,空氣清新,山泉清澈,一下起雨,雲霧繚繞,就像人間仙境,雲霧茶是野生茶,不施肥、不打藥、原生態、純天然、零汙染,是百分百的綠色有機健康放心食品。」胡其泉津津樂道地誇起雲霧茶的好處。
據了解,塘家村擁有獨特的自然條件,海拔高、緯度低、晝夜溫差大;氣候溫和溼潤,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每年有近200天雲霧繚繞,獨特的氣候,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大山深處有豐盈的氧離子,雲霧茶富含胺基酸和茶多酚,村民自古就有喝雲霧茶增強抵抗力,防疫去瘟,保肝護肝的習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茶經有說: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塘家山雲霧茶是天然野生之物,成長在亂石堆中,屬於上等之茶。塘家山的茶葉好喝,是因為這裡山高溪水好,有仙氣和靈秀。
臨近中午,將採摘的茶葉裝袋,滿載而歸,回家的路上,大家有說有笑,一路談論的都是茶的故事。走在石板古道上感受的是歷史和滄桑,臨近東安縣和新寧縣過界處,同行的67歲村民蔣重權指著一道人字路口,給我們講起了一段紅色革命故事。據他從爺爺處得知,當年湘江戰役後,紅軍踏上北上抗日的徵途,從廣西走湘桂要道越舜皇山前往新寧,走到塘家村過界處,發現當地軍閥在懸崖峭壁處挖斷了道路,部隊行進受阻,前有圍敵,後有追兵,形勢非常危急,紅軍前往村莊求援,塘家村民得到消息後,拿出糧食、茶水慰問支援紅軍,村民拆門板為紅軍駕橋渡險,門板不夠用,每家每戶拿出一床棉褥為紅軍填平了挖斷的道路,保障了紅軍的戰略轉移,擺脫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現在看到的道路已全部用石塊砌堆填充而成,此情此景,令人肅然起敬!
採茶歸來,在夏玉圓家中將採摘下來的茶青攤晾擇淨,然後進行手工炒茶。經過攤青、殺青、炒制、揉捻、烘烤、涼幹、打包等工序才能製成上好的雲霧茶。
塘家山雲霧茶的手工炒茶技藝已經有七八百年的歷史,手工炒制是雲霧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工藝。今天炒茶的技師是塘家村首屈一指的制茶技藝三代傳人65歲的李龍保。
「塘家山雲霧茶品質關鍵在翻炒,從『殺青』、『回潮』,到『輝鍋』,每個步驟都講究火候和力度,這樣才能炒出香氣濃鬱、口感甘醇、顏色一致的好茶。」談起炒茶,李龍保說得頭頭是道。他雙手不停地在鍋裡搓、揉、壓、推,那一撮撮青葉仿佛就粘在他的手上,隨著他靈巧的手掌翻轉,鍋裡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茶香。
「我炒制的雲霧茶,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和周強都嘗過。」講到興奮處,李龍保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炒好的雲霧茶,剛好起到烘焙、定香、定型的作用。手工炒茶的獨特魅力:茶葉緊貼著鍋,手在鍋裡不停地炒,有經驗的師傅能根據茶葉的變化,隨時調整溫度、手法和力度。這樣炒出來的茶更重實,葉和芽緊湊地包裹在一起。正因為有了時間和匠心的「點化」,手工茶的回甘更好,也更經泡。
炒茶是個技術活兒,茶的品質好壞全在於炒制師傅的一雙手,需要仔細地盯著茶葉所有微妙的變化。
「炒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技巧,需要一批年輕人傳承祖輩的制茶技藝,我願意跟大家交流學習,並把技藝傳授給更多的人。」李龍保,他一邊指點夏玉圓炒茶,一邊道出了自己的心願。
茶葉炒製成品後,大家圍坐一桌,品嘗茗香。燒開泉水,稍作停留,將散發著幽幽甜香的鮮嫩芽頭輕輕抖入杯中。茶葉在水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踴躍上衝,懸空豎立,繼而上下翻騰,然後徐徐下沉,葉片舒展,簇立壺底。衝泡出的茶湯顏色杏黃,香氣清鮮,涼爽甜醇,回甘生津。
茶香微燻時,胡其兵談起了自己的喝茶經:
「家裡老少都愛喝茶,早中晚要泡三次茶,一天茶不離口,我喝再多的茶都能安穩入睡,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家喝茶是隨吃隨採,周圍漫山遍野是野生雲霧茶,全家一年要喝掉十五斤的茶葉。」
「我父親今年九十歲了,每天都熬茶喝,一輩子從未吃過藥打過針,如今耳聰目明,行動自如,生活自理,長壽的秘訣在於喝茶。」
「來塘家梯田旅遊的客人,吃過我家泡的雲霧茶,讚不絕口,都誇好喝,主動提出來要購買茶葉,產量少了,供不應求,只能保證自家喝茶開銷,很少外賣。」妻子唐少雲說道。
對於今後的塘家村雲霧茶產業發展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要規範塘家山雲霧茶的採摘、炒制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李龍保說道。
「塘家山雲霧茶要註冊品牌,設計專門的包裝盒,推上市場,賣出好價格。」夏玉圓說。
「依託塘家梯田鄉村旅遊發展,吸引城裡的市民前來休閒、體驗採茶,發展茶葉產業,帶動鄉村旅遊發展,增加老百姓收入。」胡其泉說。
「保護好塘家梯田的山山水水,劃定塘家山雲霧茶產地保護區,嚴禁開發破壞,讓好茶好山水代代來傳。」胡其兵說道。
……
大家你一聲我一語,氣氛熱烈,信心滿滿。願塘家梯田村民的願景一一實現,祝願大家芝麻開花一節更比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