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色:
巴色(Pakse),寮國下寮地區最大的商業城市,水路交通樞紐,佔巴塞省首府。巴色的城市面積約為10平方公裡,人口4萬多,是寮國全國第三大城市。巴色位於寮國地勢最低的巴色低地北端,中心南邊環繞著湄公河,而北邊和西邊則被細東河包圍,13號公路從北部穿城而過。巴色位於寮國南部湄公河與其支流色東河(SeDonRiver)的交匯處,1905年由法國人所建。由於該市所在地區在10~13世紀時期為高棉吳哥王朝統治,因而留有吳哥王城遺址。
佔巴塞:
佔巴塞省(拉丁字母:Champasak)是寮國西南部的一個省,與泰國和柬埔寨接壤,是寮國王國南掌分裂而成的三個國家之一。佔巴塞省的首府是巴色,但以原佔巴塞王國首都佔巴塞命名。湄公河流經該省。佔巴塞曾經是寮國王國的首都,現在是一座只有一條道路的慵懶城鎮。主路與河流平行,然後轉向內陸,並通向山腰上居高臨下的佔巴塞瓦普廟(WatPhuChampasak)。儘管有一些人選擇從巴色來這個遺址進行一日遊,但是大多數遊客還是把佔巴塞城鎮作為參觀這座遺址的基地。佔巴塞擁有美麗的湄公河畔沙灘和寧靜的氣氛。各種活動都集中在渡船碼頭和小鎮另一端的佔巴塞瓦普廟。而旅館則主要集中在噴泉附近。
當地人的生活
寮國人非常溫和、善良,注意禮貌。認識的人,見面和分別時要打招呼,雙手放在胸前,行合十禮,也有行握手禮的,男的一般不主動同女的握手。而在某些苗、瑤民族見面時,則如同過去中國人一樣,行抱拳作揖禮。寮國人行雙手合十禮有兩種:一種是雙手手掌伸直,手指併攏,合十齊唇行禮。另一種是雙手合十還要鞠躬施禮,並向對方表示致意,這種行禮方式只是在對對方特別尊敬的情況下才使用。對認識的人,見面和分手時都要打招呼,熟人可只問好而不施禮。一般情況下,年少者應主動向年長者施禮問好,女子應主動向男子施禮問好,主人應主動向客人施禮問好(但男主人見女客人只問好而不主動施禮),後者均應還禮。行握手禮時,同西方人的習慣一樣,男士要等女士主動伸出手才行此禮,並且在握手前最好先脫帽。
寮國人普遍信奉小乘佛教,對寺廟和僧侶非常尊敬,性格溫和淳樸、善良友好。走在路上,陌生人之間也經常會相互問好「Saibaidii」(你好),有時你在寮國人的庭院前歇息,寮國人還會搬出自家的板凳來給你坐,並端水給你喝;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會把自己的食物給你品嘗。別以為寮國人是要向你收錢,其實只是淳樸友好的本性所使。寮國人做事都很慢,感覺他們最不缺少的就是時間,所以來這裡要放下你急躁的脾氣,跟著寮國人一起細緻體味享受慢節奏的生活。正因如此,寮國人的時間觀念也比較差,約好的時間遲到是常有的事,千萬別太較真哦。
文化
寮國大部分的男人小時候都當過和尚,5歲左右被送進寺院,叫novice,跟和尚學習佛法、英語、法語和其他知識。 如果20歲的時候還不離開寺院,就直接升為monk,也就是正式的和尚。不過大部分的人到那時候都會還俗,用受過的教育來找一份工作。 對於一個寮國男人來說,進寺廟當novice就像上學,是一個受教育和成長的過程,如果沒當過和尚,簡直就是人生的最大憾事。
環境
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湄公河在寮國境內幹流長度為777.4公裡,流經首都萬象,作為寮國與緬甸界河段長234公裡,寮國與泰國界河段長976.3公裡。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約26℃。寮國全境雨量充沛,近40年來年降水量最少年份為125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達3750毫米,一般年份降水量約為2000毫米。
寮國國土面積為23.68萬平方公裡。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寮國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界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稱。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中國雲南的滇西高原接壤,東部老、越邊境為長山山脈構成的高原,西部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塊平原。全國自北向南分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勢最高,川壙高原海拔2000-2800米。最高峰普比亞山海拔2820米。發源於中國的湄公河是最大河流,流經西部1900公裡。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
寮國巴色旅遊景點詳情介紹:
波羅芬高原
Porofen Plateau
波羅芬高原(Bolovens, Plateau des,英語作Boloven Plateau),亦名「富琅山區」,寮國南部富庶而起伏平緩的高原。位於佔巴塞、阿速坡、沙拉灣三省境內,湄公河和安南山脈南段西麓之間。西北-東南長100公裡,東北-西南寬 60公裡,呈橢圓形。聳立於海拔 200-300米的緩丘之上,周邊為1,000米高的陡峻崖壁,頂部起伏和緩,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點1,877米。周圍有放射狀水系,匯成洞河與公河,匯入湄公河。年平均雨量 3,743毫米,為寮國雨量最多的地區。有龍腦香、紅木、紫檀和慄木,產咖啡、豆蔻、砂仁、樹脂等,有牛、豬畜牧場和菜圃。20世紀70年代闢為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及重點牧業區。
波羅芬高原人口稀疏,居住有老聽族(Lao-Theng)的洛韋人(Loven)、尼亞亨索埃人(Nha Huen Sovei)和索烏人(Sou)。當地土壤肥沃,因內戰、交通不便和植物病蟲害妨礙種植,現大部仍為灌叢和高草地。有公路穿經。
Tat Somphamit
它是湄公河第二大瀑布,所謂的大不是指落差,而是幅寬。它與昨天的孔瀑布相似,但在規模上稍小一些。雖然旱季倒也澎湃的,想來雨季豐水期,這裡也該很壯觀的場面。
芬瀑布
Fin falls
芬瀑布在Dong Hua Sao NPA(國家保護區)的邊緣,由兩條一大一小的瀑布組成,落差高達120米,相當壯麗,但一般不能下去,只有在對面遠望,門票5000KIP。
Wat Luang Temple
Daoheuang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