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冬季》是一部令人唏噓的國產愛情電影,講述的是女故事主安然與男主林嘯有緣無分的愛情。這部電影在90年代和現代這兩條時間線中來回切換,讓觀眾看到似曾相識的情節在兩代人身上上演,好像看到平行時空中有緣無分的兩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種表現形式與電影《愛樂之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然而筆者不想歌頌男女主之間那種撕心裂肺的愛情,而是想談一談男二于楓默默奉獻最後收穫真愛的故事。于楓是安然的同校同學,他出現在影片的鏡頭不算多,但每一次出現基本上都完美地襯託了男女主的愛情。觀眾們在被主線愛情發展吸引著視線,很少有人關注林楓這個角色本身,一如當局者迷的安然。
影片中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出于楓對安然的愛慕。安然看完齊秦演唱會出來,于楓冒著大雪騎自行車來接她;為了她能夠找到工作留在北京,以製作書本的標準為她製作了一份簡歷,贏得了知名報社的青睞;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選擇留在國內只希望可以離她近一點;在安然想辭職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支持她去追尋自己真正的夢想,促使安然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主持人。
然而在他這樣默默付出的同時,安然滿心滿眼都是男主齊嘯。和齊嘯比起來,于楓木訥、不善言辭,更不會哄女孩子開心,他在和安然說話的時候總是偷偷地注視著她,但當她轉頭看他時,他又會慌亂地轉移了目光,這種似乎只會發生在校園的純情浪漫一直默默守護著安然。于楓從來不會說什麼甜言蜜語,卻給了安然最無私的愛和包容,在經歷了半生等待和情傷之後,安然終於選擇屈服於溫柔。
無論是鄙夷還是同情,觀眾對于楓有著深深的惡意,認為他是普遍意義上的那種老實人。然而在于楓臨死前,安然動情地表示自己從不後悔嫁給他,並不顧所有人的反對,按照于楓的意願不再讓他接受治療,這裡可以看出安然真正理解了于楓,並從心底接受了他,這對于楓來說是大概最幸福的結局。
反觀安然和齊嘯的愛情其實更像一種戲劇癖,就像《絕望主婦》中說的那樣:「你並不想過得幸福,如果故事沒有戲劇性,你就創造情節,但等到一切塵埃落定,你又開始折騰,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樣把握幸福。」而于楓恰恰相反,他喜歡一個人就會將自己的圈子清理得清清爽爽。他尊重安然,知道她有喜歡的人,所以從來不會去打擾她的生活,只是在她最脆弱無助的時候他都在。他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把她當做珍寶一樣在珍視。他不會什麼欲情故縱的把戲,也沒有複雜的原生家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小太陽,足以撫慰人心。
可以說于楓真正掌握了珍惜的真諦,才能緊緊抓住自己的幸福。記得大學有位男同學喜歡上了一個在酒吧駐唱的女孩,那個女孩漂亮迷人,吸引了無數的異性,男同學憑藉出眾的才華贏得了女孩的青睞。然而戀愛的甜蜜沒有持續多久,感情就出現了裂痕。男同學生活簡單,圈子乾淨,而女孩每天卻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男同學漸漸無法忍受,卻知道女孩是絕對不會為自己改變的。後來女孩覺得和男同學在一起索然無趣就提出了分手,然而卻會在缺錢用的時候回來找他複合,男孩一邊拼命打工一邊忍受著痛苦,卻始終無法真正放下女孩。
一次男同學發現自己每次換不同的兼職都會遇到同一個女孩,她安靜善良,總是默默地照顧著他,男同學深受感動,於是和兼職女孩在一起體會到了真正甜蜜的愛情,如今兩人早已結婚生子,生活溫馨又幸福。兼職女孩和于楓一樣,都用自己的溫柔撫平對方那顆千瘡百孔的心,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而經歷過創傷的人往往都會貪戀這樣的溫暖,於是他們打開冰冷的心門,在善良和真情的滋潤下重新煥發生機。
當于楓愛上安然的時候,就變成了黑暗中發散著柔和微光的螢火蟲,光亮照耀在她身上,使她在他眼中成為神,然而他才是光本身。星河滾燙,安然是他的人間理想,而于楓這樣散發著光的溫柔男孩,值得世間所有美好奔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