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裡曾經說:"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為有用的一生,縱然只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中國人民危難之際,中國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跨過千難萬險,來到人們身旁。
1951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大火,整個香港都處於巨大的陰霾之中。彼時的香港狀況複雜,沒有人想到,一把大火竟然燒出了港英政府的冷漠與大陸同胞的情誼!
火場的傷痛記憶
1951年11月21日,那是香港歷史上的傷痛記憶,香港九龍東頭村的木屋發生特大火災,這場大火來勢洶洶,其造成的嚴重後果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500多間房屋被盡數摧毀,一萬多人因此而無家可歸。
火災過後的香港九龍滿目瘡痍,無數人的身體被大面積的燒傷,他們的哀嚎聲響徹了整片天空。與此同時,熊熊燃燒的烈火幾乎染紅了半邊天。
香港九龍的大火震驚中外,它甚至成為了全球新聞報導的主角。顯而易見,香港此次的災難無法獨自度過,必須有人伸出援手。
然而在1951年,香港內部的情況十分複雜。中國近代清政府將香港割讓給英國,此後香港便一直在英國的統治之下。
然而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香港人民與中國有著血濃於水的感情。也就是說,身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夾縫中,香港的狀況並不明朗。
天差地別的態度
英國是香港的直接統治者,它又是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的呢?
英國人弗蘭克·韋爾什所著的《香港史》中有這樣一句話:"殖民地當局對待難民的態度類似於火車站職員對待旅客的態度,就像車站當局一樣,香港政府的責任是照看自己人,而不是"對來去匆匆的過客廣施恩惠"。
也就是說,在英國政府的眼中,香港只是他們統治之下的一個奴隸,香港人沒有權利獲得英國給予的恩惠,而英國對香港的態度也一直是任他們自生自滅。
香港與中國有著緊密的聯繫,而火災發生之後,中國政府作何反應呢?得知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中國政府迅速派遣慰問團趕往香港。原本想要為香港人民送去溫暖的中國慰問團卻在入境的時候遭到了阻撓。
駐守香港的警察與慰問團發生了衝突,為了震懾,香港警察甚至鳴槍示警。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正面衝突讓兩國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為了試探中國的態度,英國政府派遣香港總督前往北京。在北京,香港總督目睹了溫和的總理的義正言辭。
彼時的澳門與香港情況相似,它也在葡萄牙的壓迫之下沉默已久。面對葡萄牙的挑釁,總理十分氣憤:"葡萄牙的挑釁活動不僅會喚起身處澳門的中國人的記憶,也會對香港產生一定的影響。中國目前並沒有提及香港與澳門的問題,可是這並不代表著中國遺忘了這個問題。"
聽聞這一段對話,香港總督瞭然,中國目前的態度已經十分堅決。中國在50年代的時候很少提到收復香港的問題,可是這並不代表著中國的妥協與讓步。不久之後,中國便在公開場合發表聲明,我們一定會在恰當的時機收復香港。
香港總督離開之後,香港大學派遣訪問團來到中國大陸。訪問團中有著眾多思想先進的學生,然而他們依舊對中國持有懷疑態度。
面對大家的質疑,總理的話語給了人們一顆定心丸:香港的年輕人一定能夠看到香港回歸中國的那一天。不僅如此,在周總理看來,香港是一個前途十分光明的地方,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香港將大有作為。
主權問題,絕不退讓
香港問題是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最落魄的時候,香港不得不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新時代的中國更加強大,我們收回對香港的統治權也是水到渠成。
首先,在英國統治香港的漫長歷史中,儘管他們表面上擁有對香港的絕對控制權,但是英國人卻十分擔憂,這種擔憂在中國派遣慰問團進入香港受阻的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只是派遣一個民間的慰問團前往香港,不是政府人員,不是軍隊,英國政府為什麼會百般阻撓呢?
原因只有一個,英國政府十分害怕。他們害怕中國人民進入香港,原本生活在香港的大陸人會因此產生歸屬感。中國大陸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原本就是血濃於水,一旦香港人民產生了回歸的想法,一旦他們被中國政府感動,英國將十分被動。
事實證明,英國政府阻止中國團體進入香港的行為不僅沒有加強他們的統治,還激發了香港人民的逆反心理。
試想一下,在走投無路的黑暗時期,一個是擁有強大能力卻對香港不管不顧,甚至還趁火打劫的對手;另一個則是不遠萬裡,儘自己所能伸出援手的朋友,香港人民究竟會選擇哪一個?
其次,中國從未放棄香港,我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恰當時機。彼時的中國剛剛成立,國內所有的建設百廢待興,從主權問題的角度來看,中國完全有收復香港的理由。
然而從當時的實力來看,中國能夠給香港提供的幫助少之又少。中國政府希望香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不能以主權之名束縛他們。
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日益強大,當實力不容小覷的時候,我們才擁有談判的資格。於中國而言,與英國政府的談判問題必須一擊即中,因此我們必須讓自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主權問題不容談判,這就是中國的霸氣。
人們始終相信,1951年的一場火災,燒出了港英政府的冷漠,同時也融化了大陸與香港的堅冰。一場火災,香港與英國政府的距離遠了,可香港人民與中國大陸人民的心卻漸漸靠近。
千百年來,中國其實從未遺忘,那是人們曾經的屈辱,也是人們無法割捨的情懷。香港與中國在未來必將攜手共進,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