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婆婆和醫生合影(圖片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提供)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6日訊(記者 胡旭陽)7月16日,78歲的徐婆婆辦理了出院手續,在經歷了15天前的肝臟移植手術後,她重獲新生,終於可以走出醫院。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徐婆婆的這次肝臟移植手術,創下國內肝臟移植高齡受者術後快速康復記錄,華西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也再一次創造了一項國內記錄。
據悉,徐婆婆來自江蘇徐州,因為常年的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償輾轉上海、北京等各大醫院,均沒有得到有效治療。隨著病情日漸加重,兩月前因再次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到多家醫院求治,均被告知肝移植為唯一治療手段,但由於徐婆婆年齡過大、基礎疾病複雜,常年住院臥床,體質極差,多家移植中心評估後覺得手術風險極大,不敢輕易手術。後來,經過多方了解情況,徐婆婆及家人慕名來到華西醫院,求治於國內著名肝移植專家嚴律南教授和楊家印教授團隊。
手術難點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經過教授團隊的分析,此次手術的主要難點在於徐婆婆的年齡較大,因此血管硬化的問題比較嚴重,手術中必須要做到肝動脈,肝靜脈,膽道,門靜脈的吻合。這要求醫生之間的完美配合,以及技術手段的穩定。作為一個技術成熟的團隊,要確保血管各方面吻合的同時,做到麻醉等各方面的配合,對醫生團隊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而後經過仔細評估,嚴律南教授和楊家印教授認為患者雖然年齡偏大,但基礎疾病為良性,肝移植可獲得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和長期的高質量生活狀態,家屬及病人手術意願強烈。在完善移植前評估後,同意讓徐婆婆登記等待肝源,準備肝臟移植。經過約3個月的等待後,徐婆婆終於分配到了合適的DCD大愛供者捐獻的肝臟。通過嚴律南教授指導下、以及楊家印教授組織了的由肝移植中心、麻醉科和ICU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緊密合作,順利完成手術。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嚴律南教授介紹,手術後,醫院對徐婆婆使用了快速拔管技術,麻醉的量隨著手術時間逐漸減少,手術一結束,便可拔管。再經由快速康復管理,通過針灸等中醫技術,來解決徐婆婆四肢功能的恢復,營養科來負責,解決徐婆婆胃腸功能的恢復。通過多學科之間的配合,縮短了恢復時間,將徐婆婆後期住院的時間,由原來需要的一個月降到了15天,費用也實現了降低。截止目前,徐婆婆已經恢復了正常生活狀態,各項檢查指標正常,生活得以自理。
據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採用我國衛生部實行的MELD評分法,從黃疸,腎功能等方面進行計算分析。通過將患者的各項數據輸入電腦,經過電腦公式的運算,得出最迫切需要換肝的人,從而實現了患者排隊的科學化,更好的拯救患者生命。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