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到處擺放蔣介石銅像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過去為了讓臺灣人時時可以「瞻仰」蔣公,刻刻思考蔣公的「偉大」,臺灣到處都可以看到「蔣公銅像」,不管在學校還是機關單位和廣場、路口圓環,幾乎是戒嚴年代唯一的公共藝術。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

本文摘自《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廖信忠 著,九州出版社,2015年8月

兩蔣文化園區

這指的是蔣介石以及他兒子蔣經國的靈寢所組成的一系列相關景點。蔣介石靈寢在慈湖,據說這個地方老蔣生前很喜歡來,因為景色像他的老家奉化縣溪口,又因蔣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1962年由蔣中正手書「慈湖」並將行館更名為「慈湖賓館」。慈湖名稱的「慈」字意為「慈母」。而他1975年過世後,其行館也改為靈寢。其實蔣介石的靈柩停放於正廳,並未下葬,屬於「暫厝」,因為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故鄉安葬,所以他的安葬與否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前幾年一直有遷葬到「國軍公墓」的提議,但最後都不了了之。而蔣經國1988年去世後的靈寢則是在附近不遠的頭寮,一個小院子裡,很符合他簡樸的個性,但一樣是「暫厝」。在臺灣民眾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裡,蔣家後代為什麼男丁一直遭遇不幸早死,就是因為蔣介石最終未下葬,遺體雖然做了防腐處理,但說白了就是「蔭屍」啦!沒有入土為安,導致其家族的衰敗。

慈湖除了謁陵,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儀隊的換班儀式,同樣的儀式你在臺北的忠烈祠和中正紀念堂、中山紀念館都看得到。幾年前有叫停過一陣子,後因地方的觀光需要,地方人士向「國防部」極力要求,才又再度恢復。

園區裡的慈湖紀念雕塑公園也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裡頭擺設的是來自於全臺各地所拆除的蔣介石銅像,整個園區用步道將所有銅像擺放位置串聯在一起。過去為了讓臺灣人時時可以「瞻仰」蔣公,刻刻思考蔣公的「偉大」,臺灣到處都可以看到「蔣公銅像」,不管在學校還是機關單位和廣場、路口圓環,幾乎是戒嚴年代唯一的公共藝術。關於這些銅像的製作與擺放,以前還有一個「蔣公銅像製作辦法」,銅像要全身或半身,站著、坐著或騎馬,戎裝或長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嚴格規定,比如說半身的只能做到三個扣子,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等。這個辦法呢,除了教人怎麼擺放,還列了如何維護,如果公然毀損,還會被以「叛亂罪」起訴。可是近幾年蔣介石的神格化色彩越來越淡,人們也漸漸把他當作一個「人」來看待,這些到處都是的銅像就顯得很多餘,於是開始拆除這些銅像,拆了之後也不知該怎麼辦,而大溪當地突發奇想,將這些拆除的銅像都收過來擺在公園裡,結果共收了150多座形態各異的蔣公銅像,有大有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每一座銅像皆具其時代背景及原所在位置。那麼多蔣公銅像聚在一起,非常有後現代特色。

在慈湖靈寢後方的後慈湖,因長期是軍事要地而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在這原始林中,一連五棟的戰備辦公室坐落於此。此外這裡還有從行館通往指揮所的戰備隧道,如今已經成為蝙蝠洞,為了不影響蝙蝠的生態,遊客可以通過外面的監視器來一窺隧道內的蝙蝠動靜。

若撇開過去沉重的歷史政治包袱來這兒參觀,可以發現整個園區結合了歷史並發揮當地特色,以活潑可愛的方式來取代過去的嚴肅和死板,是一個成功打出觀光名號的觀光典範。

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

布袋戲又稱為掌中戲、傀儡戲,一般說來起源於17世紀的福建泉州一帶,傳至臺灣後,有兩位值得一提的操偶大師,就是臺北的李天祿與雲林的黃海岱。

李天祿創辦的亦宛然掌中劇團,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布袋戲逐漸沒落後,開始走傳統與精緻相結合的路線,將這原本只是在民間酬神廟會野臺演出的曲藝推向更高層次的藝術欣賞境界,近20年經常赴世界各國公演,屢獲大獎。李天祿本人亦參與過多部侯孝賢電影的演出,最知名的角色就是《戀戀風塵》中的淡定阿公,還有《悲情城市》中的林家大家長,總是一副看盡人世滄桑的調調,而《戲夢人生》這部電影則是描述他前半生的故事。

在雲林的黃海岱與兒子黃俊雄一派,則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線。為了適應新媒體的衝擊,他們將布袋戲改良成適合在電視上演出的「金光布袋戲」,也就是融合了聲光效果、更多動作場面的布袋戲,在1970年成功地推出《雲州大儒俠》系列。

《雲州大儒俠》不僅以全閩南語播出,還講述各種文言文詩詞,著實令人讚嘆說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是臺灣電視史上最成功的角色不為過。這個講述主角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帶領中原群俠對抗藏鏡人等反派人物的電視布袋戲劇集,創下了史無前例的97%的收視率,人人爭看,不看都要茶不思飯不想,在播出4年後,因為社會效應太大,被政府以「影響農工作息」的理由禁播。但一般認為,停播的理由是這部以閩南語播出的劇集與當時推行的國語運動牴觸才遭停播。當時決策者是宋楚瑜等人,也就是這件事,20年後,宋楚瑜一到選舉,這件舊事就會被挖出來重鞭一次,說宋楚瑜是打壓本土文化的打手,國民黨不尊重本土文化云云。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當時這部劇太轟動,以至於小學考試時經常有人答「(史豔文)是民族救星」;又有好事者穿鑿附會,說劇中人物「怪老子」被當局認為影射蔣介石,而大反派「藏鏡人」則又諷刺蔣經國;而為了「迎合上意」,劇中後期也加入了一個叫「中國強」的角色,這位頭戴青天白日鬥笠的高手,只要每次史豔文快被打趴下時,他就會配合著當年有名的愛國歌曲《中國一定強》出現解救史豔文。史豔文是最成功的電視英雄角色,當然,作為史豔文最大的敵人,總是隱身不見真身的大反派大魔頭也就是最成功的反派人物,他最有名的一句臺詞臺灣人都知道:「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到現在,一般臺灣人或媒體說「藏鏡人」時,指的就是隱身在幕後的黑手。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電視技術的更新,黃家第三代又陸續推出了「霹靂布袋戲」與「天宇布袋戲」系列,不僅僅在戲偶的擬真化上進行了改良,在拍攝上也不斷進行新嘗試,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大型布景、隱形地道、動畫合成背景,甚至實景,加上聲光爆破、電腦特效,你想不到這是傳統偶戲。而這一切,角色臺詞都承襲傳統布袋戲的方式配音,由號稱「八音才子」的黃文擇擔綱演出,也就是一個人配全部角色不管是男女還是抑揚頓挫的臺詞。

「霹靂布袋戲」現在還一直在推出新的劇集,也拍了電影版,世界觀越來越大,推出了許多外圍產品,比如漫畫,還有十幾款各種計算機遊戲及在線遊戲。2006年時,票選「臺灣意象」,霹靂布袋戲竟然擊敗玉山、臺北101大樓等強勁對手,成為最能代表臺灣的意象。

臺西

臺西雖然是小鄉,卻在臺灣「赫赫有名」,多半是貶多於褒,對其有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黑道的故鄉」,仿佛臺西海線一帶人都特別好勇鬥狠,血氣方剛。這都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一部講述黑道人生的電影《臺西風雲》,電影不僅造成轟動,更使臺西蒙上一層洗不掉的陰霾。直到現在,電影給人留下的逞兇鬥狠、黑道尋仇等印象,不僅讓臺西人難於啟齒自己的故鄉,甚至影響到求學,或遭受排擠等不公平待遇。而現實生活中的臺西人嗓門奇大,動作粗獷,卻善良淳樸。臺西主要的產業還是水產,成片的漁塭漁港、膠筏、蚵殼是雲林濱海間的漁村風情。近幾年來臺西也不斷在轉型,努力地擺脫惡名,在越來越多志願者、年輕學生以及社區人士的努力下,展開了的計劃,邀請世界各地的青年來到這裡,用顏色來豐富這個原本失去生機的小鄉鎮。你會看到各種奇奇怪怪的圖案顏色,各種代表世界各國風情特色的圖畫,畫風迥異,還有用特產蚵仔拼貼出來的蚵殼壁畫,讓原本冷清僵硬的普通水泥房,開始出現了朝氣。

臺西在一般人印象裡除了是「黑道的故鄉」,也是「電子琴花車之鄉」。電子琴花車從臺西一帶被發明迄今幾十年,已經是臺灣最重要的低俗文化資產。在臺灣鄉間的廟會,或者是婚喪喜慶時,經常可以看到幾輛裝飾著閃耀亮片,後有小舞臺的改裝小貨卡;再配合著要多俗豔就有多俗豔的音樂,車上幾名穿著暴露的女子一邊扭著身體一邊唱歌,怎麼形容呢……那在臺灣鄉下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些先進一點的電子琴花車,還配備油壓系統,車身打開就是一座舞臺,包含全套聲光設備外加乾冰,當然少不了鋼管等道具。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廟會不是都莊嚴肅穆的嗎,怎麼會有電子琴花車?這實在跟臺灣人愛熱鬧的個性有很大關係,無論婚喪喜慶或宗教活動都要熱熱鬧鬧。所以在鄉下,過去廟會都是請一些傳統劇團酬神,現在多是一些好色又愛假借神意的信徒,請了一堆電子琴花車來廟會夜晚現場勁爆演出炒熱氣氛,有時還在附近好幾個場子同時演出,為了拼人氣,還會各出「奇招」吸引觀眾捧場,據說幾十年前還經常有「特異功能」的演出。很悲哀的是,電子琴花車的出現嚴重壓縮了鄉下傳統戲曲班子的生存空間,為了求生存,過去就常常發生戲班與電子琴花車在廟會打對臺時,唱到最高潮,王寶釧把衣服一撕,「坦蕩蕩」與電子花車女郎正面對決。一般來說,在越保守的鄉下地方,電子琴花車女郎的尺度會越大。這種結合機動性、聲光效果、情色曖昧的演出,恐怕也算是另類的臺灣奇蹟了。

《這就是臺灣,這才是臺灣》圖書簡介

26萬字,19個地方,從臺北到澎湖,從城市到小鎮,從熱門景點到夜市、碼頭、老街、環島公路、廟宇、高山族區、鐵道,從臺灣小吃到太平洋的風,從臺灣的人到臺灣的民俗,從臺灣人的真實生活到臺灣的小故事,從街上隨處可見的現象到臺灣的歷史,我花了三年時間寫出了我從小認識以及熱愛的臺灣。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蔣介石銅像遍布臺灣全島 屢被戲謔塗鴉
    在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的創意下,校園內歷經滄桑的蔣介石銅像戴上時尚眼鏡,手提豆乾紙袋,變身臺灣美食大使。董會峰攝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基隆市「中正公園」裡的蔣介石銅像近日慘遭塗鴉,被不明人士以紅色和白色油漆破壞。在島內,蔣介石銅像所遭受的類似待遇不止這一樁。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內的蔣介石坐姿銅像,多次被校內學生噴漆。臺灣羅東高中的蔣介石銅像之前遭人惡作劇,被戴上瓜皮帽塗白臉,扮成「殭屍」。在臺灣南部,蔣介石的頭像多次被帶有偏激政治色彩的民眾吐口水、噴漆,或者把手摺斷。
  • 「臺灣中興大學」撤下舊校門蔣介石銅像,曾被潑漆和「封印」
    「臺灣中興大學」撤下舊校門蔣介石銅像,曾被潑漆和「封印」 舊銅像資料圖據香港中評社1月25日報導,位於臺中的「臺灣中興大學」舊校門的蔣介石銅像命運多舛
  • 臺灣蔣介石銅像遭塗鴉 肇事者在銅像上書「還我河山」「殺人兇手」
    今日(27日)凌晨,臺灣基隆中正公園內兩座蔣介石銅像遭遊客塗鴉。兩座銅像上分別被塗上「還我河山」「匪」「殺人兇手」等字。本月23日,臺灣羅東高中的蔣介石銅像也遭人惡作劇。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灣基隆市「中正公園」主普壇入口處與忠烈祠下方的蔣介石銅像慘遭塗鴉怪客破壞。
  • 臺灣民進黨元老對蔣介石銅像噴漆 什麼仇什麼怨?
    森麼仇,森麼怨,臺灣又一座「蔣介石像」遭噴漆。 已被大量「回爐煉銅」而所剩不多的蔣介石像,這回又遭遇了民進黨創黨元老、前綠營「立法委員」魏耀乾的「襲擊」。23日晚間10點,魏拿水泥漆將臺南佳裡區「好望角」公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漆成「黑白郎君」,並在銅像御方寫上「二二八兇首,真戒嚴、假行憲」等字樣。
  • 臺灣「大選」後 蔣介石銅像連夜被拆
    位於臺灣桃園火車站前、有半個世紀歷史的蔣介石銅像在選舉後被火速拆除。引得民眾質疑,民進黨是否在秋後算帳?臺灣「大選」後 蔣介石銅像被連夜拆除據中評社等媒體報導,有臺灣桃園民眾發現,位於桃園火車站前圓環的蔣介石銅像在選後被悄悄拆除,且周邊並未設立相關工程告示牌。
  • 爭議聲中,臺灣政治大學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還是被搬走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的蔣介石銅像搬走了。綜合臺媒消息,政大10日深夜宣布該校已於8日將銅像搬到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創辦的華興育幼院安置。但對於政大此次將圖書館中的蔣介石銅像搬走,島內網友卻表示,這是民進黨當局再次利用校園實施去「中國化」的例證。有網友批政大「數典忘祖」,「人不要忘本,沒有蔣中正怎麼會有今天的臺灣」。也有網友痛批「民進黨執政是臺灣人的悲哀。」還有網友酸道臺當局,華興育幼院也是國民黨附隨組織,要查嗎?
  • 臺灣嘉義市全面清除校園內蔣介石銅像
    臺灣綠營「去蔣化」背後,暗伏著「去中國化」。繼民進黨籍臺南市長賴清德決定全面撤除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之後,民進黨籍嘉義市長涂醒哲昨天宣布跟進。 據中評社報導,嘉義市長涂醒哲3日宣布,要把全市9座蔣介石銅像移置桃園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嘉義市3日表示,嘉義市中正公園內蔣介石銅像在3日天凌晨被發現基座部分遭噴漆「滾出嘉義」。
  • 臺灣陽明山砍蔣介石銅像,卻要設「日皇碑」?
    臺灣陽明山砍蔣介石銅像,卻要設「日皇碑」?與之對比的另一則消息是,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公布,全臺「兩蔣」銅像已處置360處。兩相對比,凸顯出部分臺灣人光怪陸離、自我矛盾的意識形態。  眾所周知,臺灣由於特殊歷史原因,二戰之後沒有完整徹底地進行「去殖民化」運動。臺灣人血淚交織的英勇抗日史,在反日教育中隻字不提,導致島內很多年輕人不了解真正的歷史,一些地方瀰漫著濃厚的「殖民崇拜風」和「轉型正義雙標行為」。
  • 臺灣輔仁大學蔣介石銅像慘遭整座拔除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29日報導,臺灣輔仁大學蔣介石銅像,29日發現整座銅像遭移除,但目前尚不知是校方移除還是其他人所為。據報導,今年2月28日,數名人士持發電機、砂輪機等切割輔大蔣介石銅像腳部,並企圖以繩索拉倒銅像,新莊警分局發現後將其中4人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事後,輔大官方發聲明稿表示,校方尊重學生各種立場和言論自由,但不容許非法破壞學校公物,校方未來將成立同校處理委員會討論相關議題。但29日,輔大蔣介石銅像被發現整座移除。
  • 臺灣輔仁大學蔣介石銅像返廠修復或不再送回校園
    輔仁大學利瑪竇大樓旁廣場上的蔣介石銅像,校方已完成拆除作業。【環球網報導記者查希】臺灣輔仁大學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每逢「二二八」前夕就屢成抗爭焦點,今年「二二八」凌晨還曾被十餘名學生及校外人士「突襲」,銅像左足被砂輪機切鋸受損。
  • 臺灣「獨派」要為「日本友人」出氣,斬首蔣介石銅像報復統派
    臺媒評論稱,對兩個早已作古的歷史人物,爭相砍他們的銅像首級,到底慰藉了誰?又傷害了誰?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族群撕裂正在急劇擴大,「你毀我八田與一,我砍你蔣中正」,真正受傷的還是臺灣社會。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22日一早,多名在陽明山晨運的民眾發現蔣介石銅像遭人破壞,頭部不知去向,身體被潑紅漆,座臺則被人用黑漆寫下「228元兇」「殺人魔」等字樣。
  • 臺灣師生將蔣介石銅像扮成財神爺:頭戴紅帽喜洋洋
    海外網3月1日電 昨天(28日)臺灣桃園慈湖陵寢被「臺獨」帶著紅漆闖入,並朝停在裡面的蔣介石棺柩潑灑紅漆。今天(3月1日)基隆警方針對轄區所有蔣介石銅像加強巡查,避免被破壞,在此過程中,有所小學卻將蔣介石銅像裝扮成財神爺,喜氣洋洋。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基隆警方上午排定銅像守望勤務,各分局都派員警到各處有蔣介石銅像的地方,加強巡查守望。其中,信義小學大門口有一處蔣介石銅像,警員下午2時就站在門口守望,併到學校與警衛加強聯絡,避免有人闖入破壞。
  • 臺灣一小學內蔣介石銅像被關鐵籠,回應:「上面」要求處理
    圖為被鐵網圍住的銅像海外網9月8日消息,近日有島內民眾發現,臺灣彰化縣北鬥鎮萬來小學內蔣介石銅像被金屬鐵網團團圍起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要求地方中小學校對校內「威權象徵」的銅像等做處置,雖然未指示要求拆除,但是聲稱希望能有「相關處置」。涉事小學已經收到第二次公文,表示全縣只剩下19所學校尚未處置,希望校方能儘快處理,但公文來自何處,校方不願透露。
  • 臺灣輔仁大學被損的蔣介石銅像返廠修復,修復後擬送往他處
    臺灣輔仁大學被損的蔣介石銅像返廠修復,修復後擬送往他處 臺灣輔仁大學校園內的蔣介石銅像,每逢「二二八」前夕就屢成抗爭焦點,今年「二二八」凌晨還曾被十餘名學生及校外人士「突襲」,銅像左足被砂輪機切鋸受損
  •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臺灣政治大學新校歌刪「三民主義」,決議遷移蔣介石銅像 李寧/中國臺灣網 2017-09-09 12:43
  • 228紀念日 臺灣各地發生多起蔣介石銅像遭破壞事件
    華夏經緯網2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昨日228和平紀念日,全臺各地發生多起蔣公銅像遭破壞事件,包括宜蘭市中山公園的孫中山、蔣介石銅像遭潑紅漆、南投市中興會堂前的蔣介石銅像,被人以白布妝點成披麻戴孝、高雄公立中山大學蔣公銅像遭潑大片白漆。
  •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拆蔣介石銅像遭警方逮回
    臺灣輔仁大學學生拿砂輪機鋸開銅像。(圖片取自Facebook)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二二八」事件七十周年,新北市輔仁大學10多名學生,帶著發電機及砂輪機等工具試圖拆除蔣介石銅像。其中輔大宗教系羅姓學生及哲學系陳姓學生輪流鋸銅像,試圖將其拆除。經校方發現通報警方,警方到場後,銅像拐杖已經遭鋸斷。警察隨即上前阻止,將包含2名輔大學生的4人帶回警局偵訊。
  • 臺灣「獨派」突襲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遭潑紅漆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 今年初,「慈湖陵寢」的 蔣介石靈柩被潑紅漆,今日下午將首次開庭。在開庭前不久,臺北的中正紀念堂又遭一劫。 據臺媒消息,今日(20日)上午,多名「獨派」分子前往臺北中正紀念堂,對蔣介石銅像潑灑紅漆。 視頻製作/觀察者網 範唯
  • 臺灣彰化蔣介石銅像被關鐵籠 涉事小學回應:「上面」要求處理
    海外網9月8日電 近日有島內民眾發現,臺灣彰化縣北鬥鎮萬來小學內蔣介石銅像被金屬鐵網團團圍起,就像是被關在牢裡一樣,校方9月8日出面回應,是配合民進黨當局將校內所謂「威權象徵柔化」,因此才先築起鐵籠。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當局要求地方中小學校對校內「威權象徵」的銅像等做處置,雖然未指示要求拆除,但是聲稱希望能有「相關處置」。涉事小學已經收到第二次公文,表示全縣只剩下19所學校尚未處置,希望校方能儘快處理,但公文來自何處,校方不願透露。
  • 臺灣輔仁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掛「臺獨」內容布條,臉部塗水泥漿
    臺灣輔仁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掛「臺獨」內容布條,臉部塗水泥漿 中國臺灣網 2017-01-10 22:13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