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和養殖:掌握好季節、氣候有關的諺語,對養殖有指導意義

2020-12-12 老李說農

在農村裡,流傳了很多的諺語,而這些諺語是老祖宗們歷經千百年留下來的生活經驗,它不僅閃耀著人民的生活智慧,而且對農民們的生活和農事管理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一些關於畜禽養殖的農村諺語,對一些養殖戶來說可是寶貴的財富。

而一些養殖的農村諺語,能給我們農民帶來一些必要的提醒,讓農民們可以針對一些諺語提示的氣候特點,及時的採取必要的管理和應對方法。而筆者認為,一些關於養殖的農村諺語,也是養殖的一部分,只有掌握好一些與季節變化,以及氣候變化還有畜禽行為特點有關的農村諺語,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管理畜禽,讓養殖更輕鬆。下面李子來說一下:

而關於養殖的農村諺語也是很多的,有豬的、有雞的、還有牛羊的等等。

而豬的農村諺語有:槽內無食豬拱豬。老母豬護崽十八天,豁出命來和狼幹。小豬崽,十八天,吃食不吃奶。除了豬以外,而牛羊的農村諺語也是很多的,比如有:牛驢騾馬餵養好,加強防疫常檢查。小豬要動大豬靜,放羊滿天星為佳。牛欄要通風,豬圈要軟松。能馱千餵豆餅,兩得利,肥了牲口壯了地。

所以來說,上面這些農村諺語,都是一些養殖的經驗。而今天筆者介紹一下一些有特點的農村諺語,有利於我們農民的養殖和管理。

第一,與季節變換有關的諺語,能提醒我們搞好過渡時期的畜禽管理。

「打了春,偷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 :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令,表明春天就要開始,但並不說明馬上就是陽光明媚、春暖花開的季節了,因為還沒有出「九」,天氣依然寒冷,而畜禽養殖定要繼續沿用冬天的保暖措施,繼續搞好圈舍保暖工作,把預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放在首位,還要注意搞好春瀉病的發生。同樣的道理,「大雪不封地,不過三二日」也是揭示氣候變化規律的諺語,在養殖管理上也需要加以重視。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在北方地區,由於春季日照時間加長,氣溫回升,萬木復甦,但一般在清明之後才能保證不出現降雪,穀雨以後才能沒有霜凍,寒冷應激依然會出現。因此,在「穀雨」之前,畜禽管理要注意早晚防寒,根據本地疫情特點,為過冬畜禽接種疫苗,尤其要注意避免「倒春寒」襲擊對畜禽造成危害。

第二,與氣候有關的農村諺語,能夠幫助我們農民在特殊的氣候下,進行管理。

「天氣漸寒,畜舍堵嚴」:而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立冬過後,天氣就變得越來越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下農民養殖戶一定要做好畜禽的保溫工作,因為在寒冷的冬天,晝夜溫差也是很大的,如果控制不好一些晝夜溫差,就會造成畜禽的發病,造成流感。因此農民養殖戶們除了及時的修補畜舍、禽舍外,還要檢查一下畜禽舍裡面,以防止賊風的進入,給養殖戶造成損失。

「北風不受南風欺」:春天颳風,秋天下雨,特別是冬春季節,氣候是很容易流動的,上午可能就刮北風,到了下午又會來南風。而初春季節常常會看到一些南風的晴朗天氣,天氣逐漸回暖。但是南風過後,北風又呼嘯而來,而氣溫又會驟降,所以來說在春天裡,一些「倒春寒」的現象時有發生。而這時候,農民們在管理畜禽的時候,一定不要放鬆警惕,不能因為短時的氣溫回升而麻痺大意,而放鬆了保暖工作,俗話說「春要捂,秋要凍」,這時候養殖畜禽的時候,一定不要把畜禽舍裡面的門窗打開。

第三,與畜禽行為特點有關的諺語,能幫助我們根據畜禽的生理特點進行飼養管理。

而一些畜禽出現某些異常行為,這就說明天氣會有變化,以及畜禽的身體或有一些不適,所以我們養殖戶一定要根據畜禽的異常行為進行診治,並進行科學管理飼養,下面我把代表性的一些畜禽異常狀況來說一下。

比如,「老母豬護崽十八天,豁出命來和狼幹」。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母豬是有護崽行為的,特別是剛剛生了小豬的母豬,是異常兇猛的,如果有生人進入養殖舍內,老母豬聞到生人氣味,就會立馬警覺起來。而如果生人對小豬有什麼舉動的話,這時候老母豬可以豁出命來保護小豬,不管對方是狼還是人。

「牛要餵飽,馬要夜草」:也是說的一些畜禽的生理特點,而牛的胃分為4個胃的,分別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而牛又是反芻動物,是經過快速大量食草後,才可以消化的,因此來說在飼餵牛的時候一定要餵飽才行。而馬呢,恰恰和牛相反,由於馬的胃容量是很小的,一次不可能吃太多的草料,但是馬的活動量也是很大的,為了保證馬的影響,必須在夜間給馬加夠足夠的飼料,才能保證馬的健康。

「豬吃百樣草,看你找不找,有了水浮蓮,養豬不賠錢」。 而這些也是根據豬的生理特點來的農村諺語,由於豬是雜食動物,對一些植物、糧食都是來者不拒的,而在農村裡,一些放養的豬是比圈養的豬健康的。這是因為一些荒地野嶺裡有一些治療各種疾病的雜草,在豬長期吃後,就會讓豬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是不生病的。因此一些有經驗的養豬戶也是從山上採集一些野菜、野草來讓豬來吃。比如水浮蓮就是一味很好的中藥菜,豬吃後可以抵抗多種疾病。

所以來說,一些農村諺語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在養殖上也是如此,這是因為一些家畜家禽是我們的老祖宗經過千萬年而馴化而來的,其畜禽的生理特性老祖宗們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就有一些關於養殖畜禽的農村諺語,但是這些諺語我們後人還是要傳承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畜禽,讓養殖更輕鬆。

相關焦點

  • 「春不餵鹽夏不飽、冬不餵鹽不吃草」3句養殖諺語,看懂受益匪淺
    廣大的農民朋友都知道,農村可以說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農村裡面有很多的諺語,大部分諺語已經失傳,這些祖輩流傳下來的諺語裡面含有豐富的智慧,告訴我們廣大農民朋友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尤其是這些年,年輕人主要通過讀書才能了解到這些農村諺語,這些傳統的諺語慢慢的丟失了,真的特別的可惜!農村有一句俗話:「春不餵鹽夏不飽、冬不餵鹽不吃草」。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 關於天氣的諺語-古代氣象諺語漫談
    關於天氣的諺語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天氣變化的經驗。我國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氣象的記述。漢代談天氣預報的書很多。約公元82年,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根據實際觀察對雷、雨等天氣現象做出了樸素唯物主義的解釋。
  • 英語中有關動物的諺語(上)
    諺語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富於色彩的語言形式,它同文學作品、詩歌一樣是語言的精華,一般具有生動形象、喻義明顯、富於哲理的語言特徵。在一定程度上,英語諺語反映了英語民族的文化特點。英語諺語源遠流長,它既有民間流傳的諺語,又有來自《聖經》的、來自莎士比亞作品的和來自《伊索寓言》的,還有很多外來諺語。
  • 民間養羊諺語大全,能看懂的人不多,全看明白絕對是資深養羊人
    我們國家農村流傳著非常豐富的養羊諺語。對農村養羊戶科學養殖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今天,小羊總結的這些農村諺語,可以說非常的全面。很多老養戶都未必知道。能看明白這些養羊諺語,一定是養羊高手,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九月重陽,放開牛羊。
  • 這些氣候徵兆諺語,你知道的有多少?
    周新仕攝氣候徵兆諺語是前人長期的經驗積累,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輩輩相傳的"天氣預報"。湖北當陽市民俗專家王友兵、文光福、王大森、吳閒清、賀大霖、牛軍、曹良柱等人,經過廣泛深入的田野調查,對流傳於當陽市的氣候徵兆諺語進行了搜集整理,現予分享。
  • 除夕俗語諺語有哪些 有關除夕過年的民間歇後語
    除夕有很多俗語諺語,大都是口口相傳的,那麼有哪些俗語是被人記得的呢?小編整理了一部分除夕的諺語、俗語及民間歇後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除夕俗語諺語有哪些  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  除夕吃芋頭,一年四季不犯愁  除夕吃紅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大年三十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 農村諺語「六月蓋夾被,田裡不生米」有什麼科學道理?
    農村諺語「六月蓋夾被,田裡不生米」有什麼科學道理?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歷史了,因為我們是傳統的農耕大國,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農村人,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多文化都和農業有關,而其中在農村流行的很多的農村諺語,也是祖輩們根據經驗凝練而成的文化寶藏。
  • 趣話閩南諺語:傳承地方文化 傳播科普常識
    甚至有不少閩南諺語,更反映了某個時期的道德人倫,體現了某種生命哲理。閩南諺語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有些閩南諺語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可以提醒人們未來的天氣變化情況。這類氣候諺語數量相當多,至今仍有很強的使用價值。
  • 氣象諺語:掌握這30句諺語,你也能夜觀天象
    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 燕子低飛蛇過道,雞不回籠喜鵲叫,大雨不久就來到。 泥鰍跳,風雨到。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穀不同翻。
  • 粵語好盞鬼 諺語有古仔
    文/廣州日報記者胡亞平老廣州陳先生今年近70歲,他告訴記者,「以前阿婆、阿嫲說話都經常用到這些諺語,小孩子聽了就會覺得好好笑,有時說謊會被大人敲著頭罵『呃鬼食豆腐』,感覺特別親切。」說起粵語諺語,陳先生還當場考了記者一下,「你知道賊佬試沙煲是什麼意思嗎?」
  • 盤點日語裡有關秋天的趣味諺語
    秋高氣爽、葉落知秋……關於秋天,你能說出幾個成語或諺語?中文裡有「女人心,海底針」的說法,日語裡「男人心善變,就像秋天的天」這樣的說法你聽過嗎?「不讓兒媳婦吃秋天的茄子」又是什麼意思呢?關於秋天,日語裡有許多有趣又飽含深意的俏皮話,一起來漲漲姿勢吧。
  • 俗話說「初四下雨,天天見雨」,古人總結的天氣諺語真心不錯
    眾所周知,天氣預報是現代才有的科學技術。的確,天氣變化無常。但古人總結的這些諺語直截了當、通俗易懂、準確度高,給農民朋友農耕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現在農村人說的這些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我希望年輕人能掌握幾句話,可以用來判斷天氣情況。
  • 建議收藏|那些與動物有關的英語諺語
    動物和我們人類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長期以來在對動物的細緻觀察中,在與動物的密切交往中,人們逐漸了解和掌握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及特點,總結出很多經驗,創造出許多諺語。這些諺語具有文字精煉、形象生動、言簡意賅、節奏鮮明的特點,成為人們喜愛的語言表達形式。
  • 不會養殖鈴蘭花怎麼辦?掌握這幾點,輕鬆養殖鈴蘭花
    如何養殖鈴蘭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鈴蘭花的養殖方法。如何養殖鈴蘭花如何養殖鈴蘭花,環境,季節,澆水方法等等都需要注意。了解這些方面也會給鈴蘭花的養殖過程帶來很多幫助。總之,養殖任何植物都是一樣的,掌握方法就會讓你的養殖過程更加順利。方法如下,讓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 客家諺語:民間大智慧,文化小觀園
    歲月如歌,客家諺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長,成為客家人的「精神花園」。鼎盛▶▷舊時農業生產靠諺語指導  「子大靠娘,禾大靠秧。」  「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  「山上多種樹,等於修水庫。」  翻開記錄客家諺語的書,出現頻率最高的莫過於農事諺,這與客家文化的屬性有關。
  • 什麼是諺語
    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固定的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諺語多數來自民間,也有一部分來自詩歌,一般為兩句,押韻或對仗。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冬至還沒到,跟老農學幾條和冬至有關的諺語,看看過年冷不冷
    文/惜談冬至還沒到,跟老農學幾條和冬至有關的諺語,看看過年冷不冷要到12月份了,今年也臨近尾聲,離過年也越來越近了,許多朋友雖然人在外地但是也格外關心過年回老家時的天氣,那今年過年究竟冷不冷呢從前,農民們就是通過觀察冬至這一天的具體時間來預測過年時的天氣,大家可以看看老農常說的幾句諺語吧。「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說的就是如果一年當中冬至這一天出現在農曆的一個月月初的話,那麼到了年關的時候氣候就會十分寒冷。如果那個時候天氣冷的話對於從外地回家的朋友來說就十分不方便了,而過年走親訪友也會比較麻煩。
  • 氣象諺語 | 小常識大智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間「天氣晴雨表」氣象諺語是廣大民眾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通過長期觀察物候和天象總結出來的俗語。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類離不開天氣。氣溫的陰晴變化,時序的寒來暑往,形成了氣象萬千的自然現象。諺語既押韻又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半面不忘。
  • 有趣的日本諺語競猜——動物篇
    有趣的日本諺語競猜——動物篇 2014年08月22日14:5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日語考試一站通現推出諺語競猜系列文章,幫助大家輕鬆掌握這些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