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軍隊各有數千士兵在錫亞琴冰川地區喪生

2020-12-25 中國網

資料圖:印度軍人在錫亞琴冰川地區執行任務

印度為了維護對錫亞琴冰川的佔領,每年花費4.38億美元,巴基斯坦每年的花費也在1.8億美元左右。目前印巴兩軍在錫亞琴地區維持著僵持狀態,繼續維持數千名士兵的駐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本報駐印度記者/胡唯敏

5月31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談判代表在新德裡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有關錫亞琴冰川問題的談判。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將再次在伊斯蘭瑪巴德繼續有關的談判,以尋求結束兩國軍隊在錫亞琴冰川地區的對峙。這是自今年2月印巴兩國宣布恢復全面和談以來,兩國在邊界駐軍問題上進行的一次重要談判,雖然談判沒有取得明確進展,但為今後進一步接觸鋪設了道路。

吞噬士兵的高寒戰場

許多國際問題,仔細看看地圖就能明白一個大概,錫亞琴冰川就屬於這樣的地方。它位於克什米爾東北,總面積約3000平方公裡,平均海拔約5500米。錫亞琴冰川位居中、巴、印三國實際控制地區的中間,但這塊地方的歸屬一直沒有明確劃定。

錫亞琴冰川雖有「冰川」之名,但大部分地區在夏季裸露出巖石和土壤,植被十分稀少,堪稱不毛之地。當年印巴兩國為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進行了3次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在兩國籤署的《西姆拉條約》中並未明確劃定錫亞琴冰川界線。1963年中巴兩國劃定暫時分界線時,確定兩國邊界延伸到錫亞琴冰川東北的喀喇崑崙山,當時印度政府對此也沒有表示異議。但1984年4月,印度軍隊突然採取軍事行動,搶佔了錫亞琴冰川的兩個山口,控制了錫亞琴冰川的大部分地區,隨後巴方不得不控制了南邊的一個山口。從此,印巴兩軍在這塊堪比南極的高寒山地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武裝對峙。

錫亞琴地區高寒缺氧,冬季最低溫度達到攝氏零下55℃,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在印巴兩軍對峙的這些年中,雙方各有數千名士兵葬身於此,但其中只有3%的戰士是死於對方的炮火,其他全都是死於嚴寒、缺氧、高原病和雪崩等非戰爭因素。此外,錫亞琴冰川與平原之間的交通主要依靠直升機或特殊的雪地車輛,維持後勤供應的代價非常大。因此,錫亞琴冰川地區雖然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但扼守這塊地區,卻需要付出不相稱的巨大代價。

目前,印度方面仍有大約7000名士兵駐守在這一地區,巴方也有約4000名軍人把守。據估計,印度為了維護對錫亞琴冰川的佔領,每年花費4.38億美元,巴基斯坦每年的花費也在1.8億美元左右。目前印巴兩軍在該地區維持著僵持狀態,誰也不能把對方趕出去,但繼續維持數千名士兵的駐守,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相關焦點

  • 錫亞琴冰川,世界海拔最高的爭議地區
    錫亞琴冰川位於喀喇崑崙山脈南端的巴控克什米爾、印控克什米爾和我國新疆之間,這一地區也是印度次大陸北部與我國的分水嶺。喀喇崑崙山脈,是克什米爾中部海拔最高的地區之一,是印巴實際控制線上的制高點,其北側的K2海拔8611米,是世界上的第二高峰,也是我國與巴基斯坦的分界線。
  • 印巴海拔最高戰場對峙 大量士兵出師未捷已凍死
    再加上印巴邊界已明確劃分,無可爭議,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實際控制線兩側雙方已有重兵把守,難以爭奪,只有錫亞琴冰川有隙可乘。因此,巴基斯坦不惜代價同印度在此地進行對峙。  從1981年開始,印巴雙方分別派出巡邏隊抵達錫亞琴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採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
  • 印度官方否認有關錫亞琴冰川非軍事化的報導
    印度官方否認有關錫亞琴冰川非軍事化的報導,因此有關錫亞琴冰川非軍事化的報導「是沒有根據的」。    巴基斯坦早先有報導說,穆沙拉夫總統24日在美國對印度總理辛格保證,如果印度軍隊從錫亞琴冰川撤離,巴基斯坦軍隊不會以武力搶佔這個被稱為世界上最冷和海拔最高的「戰場」。    亞洲通訊社的報導說,巴基斯坦急於在錫亞琴冰川實現非軍事化,同時希望印度軍隊後撤到1972年《西姆拉協議》籤定前所在的位置。
  • 邊境士兵缺衣少食,印度是否會不戰而敗呢?印軍沒想的那麼不堪
    對於這一問題,大概率是不可能的,印度軍隊雖然處於困境,但實際上印軍都不是少爺兵,士兵都非常能吃苦。 印軍在錫亞琴冰川和巴基斯坦的對峙已經持續了36年,該地區海拔超過5400米,積雪常年超過1米高,一場暴風雪很可能會持續3個星期,最冷的時候溫度能夠達到零下50度,低溫加上缺氧的環境士兵很容易被凍傷
  • 印巴又打起來了!巴鐵軍方:已重創印軍
    其中,印度長期對印巴兩國之間的克什米爾地區懷有覬覦之心,由此已是無數次對巴基斯坦進行武力挑釁,雙方衝突幾乎沒有斷過,剛又傳出兩國軍隊開打的消息。12月9日,土耳其《星報》報導稱,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兩國再次發生衝突,並導致人員傷亡。
  • 印巴恢復 克什米爾停火協議
    克什米爾地區位於南亞西北部,是印巴交界的爭議地區,素有南亞的「火藥桶」之稱,也是印巴衝突的根源。其實印巴衝突有著歷史淵源,在殖民統治期間,印巴兩國同為英屬印度殖民地,隨著二戰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1947年英國迫於壓力同意印度獨立,但又不願看到一個統一強大的印度,於是「分而治之」,通過「蒙巴頓方案」,按照宗教信仰劃分國土。
  • 克什米爾問題——印巴衝突的由來
    專題:聚焦印巴衝突  2004年1月5日,在印度和  巴基斯坦交界的瓦格赫  邊境檢查站,兩國士兵在  各自舉行的降旗儀式中。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 冬季快來臨,印度8萬大軍在拉達克高原上個廁所有多難?
    特別是在印巴對峙的錫亞琴冰川,世界海拔最高的戰場,海拔5000多米,駐守在這裡的印軍每年因凍傷、雪崩、掉進冰縫而死亡的士兵不計其數。被譽為「死亡天堂」。印度在印控拉達克地區布置重兵的原因,是想應對東西兩線的緊張局勢,那麼這個漫長的冬天他們能挺過來嗎?
  • 印巴衝突,能給中印衝突幫上忙嗎?
    然而印度人似乎有搞了一個大新聞不夠還要再來一個的想法,洞朗地區多卡拉山脊線上與中方的對峙尚在繼續,西線那邊又跟巴基斯坦在印巴停火線上懟起來了。 7月8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停火線上爆發武裝衝突。
  • 高原作戰有多恐怖?印巴五千米雪山攻防戰,近2000人死於高反雪崩
    1999年爆發的錫亞琴冰川衝突中,巴基斯坦派遣了800名士兵控制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卡吉爾附近的一座5100米的山峰,由於巴基斯坦方面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印度人數較少的守備部隊發動多次攻擊後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從平原地區緊急調撥士兵前來增援。
  • 印度在拉達克地區的駐軍
    目前,在拉達克駐守的印度軍隊是隸屬於印度北方司令部的第14軍,總部設在拉達克地區首府列成。防區從錫亞琴冰川直至楚舒勒山口,兵力5.7萬人。下轄步兵第3師,山地第8師,錫亞琴冰川旅、獨立第14裝甲旅,炮兵第14旅,以及配備30架直升機的陸航中隊和無人機分隊。而山地第8師是印度陸軍重點部隊之一,是印度12個山地師也就是印軍的12驕子之一。
  • 印巴克什米爾交火 共17人死亡包括至少7名巴方平民
    【觀察者網綜合】人民網11月23日報導,巴基斯坦三軍公關部23日向記者證實,巴印兩軍當天在克什米爾地區印巴實際控制線附近發生交火,導致3名巴軍士兵和7名印軍士兵死亡。印軍當天還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開火擊中一輛客車,造成至少7名平民死亡。
  • 歷史小百科:幾十年來在克什米爾土地上的印巴衝突
    錫亞琴冰川同時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 1947年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著名的《蒙巴頓法案》,法案規定,靠近印度的地區、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靠近巴基斯坦的地區、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土邦由其王公自己決定。 而印度次大陸最大的土邦克什米爾地理位置在印巴中間,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王公是印度教徒,王公傾向加入印度。
  • 印度士兵為何自殺?印度邊境士兵執勤突舉槍自盡,已是本周第二起
    據中國新聞網10月3日報導,印度當地時間2日,一名印度士兵在印巴邊境附近的印控克什米爾執勤時,突然舉起軍用步槍自殺身亡。 據悉,這是印度邊境士兵近段時間內的又一起自殺事件。據印度《克什米爾觀察》2日報導,這名叫做庫馬爾的士兵在印控克什米爾烏利執勤時突然開槍自殺。
  • 為讓邊境士兵度過嚴冬,印軍拿出十幾年前的舊睡袋,保暖效果堪憂
    據《印度經濟時報》2020年11月25日報導稱,隨著中國在中印邊境採取「更激進」的軍事行動後,數千名印度士兵被部署到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的新前沿陣地,為保障新部署的邊境守軍度過嚴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中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來幫助士兵禦寒。
  • 印巴再次交火,巴方:我只是在維修通信線路
    據外媒報導,2018年1月15日,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猛烈交火。巴基斯坦軍方發表聲明稱,巴基斯坦有4名士兵死亡,印度有3名士兵死亡。但據印度軍方聲稱,是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傷。雖然小編也不曉得這玩意兒有什麼可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