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印度軍人在錫亞琴冰川地區執行任務
印度為了維護對錫亞琴冰川的佔領,每年花費4.38億美元,巴基斯坦每年的花費也在1.8億美元左右。目前印巴兩軍在錫亞琴地區維持著僵持狀態,繼續維持數千名士兵的駐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本報駐印度記者/胡唯敏
5月31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談判代表在新德裡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有關錫亞琴冰川問題的談判。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國將再次在伊斯蘭瑪巴德繼續有關的談判,以尋求結束兩國軍隊在錫亞琴冰川地區的對峙。這是自今年2月印巴兩國宣布恢復全面和談以來,兩國在邊界駐軍問題上進行的一次重要談判,雖然談判沒有取得明確進展,但為今後進一步接觸鋪設了道路。
吞噬士兵的高寒戰場
許多國際問題,仔細看看地圖就能明白一個大概,錫亞琴冰川就屬於這樣的地方。它位於克什米爾東北,總面積約3000平方公裡,平均海拔約5500米。錫亞琴冰川位居中、巴、印三國實際控制地區的中間,但這塊地方的歸屬一直沒有明確劃定。
錫亞琴冰川雖有「冰川」之名,但大部分地區在夏季裸露出巖石和土壤,植被十分稀少,堪稱不毛之地。當年印巴兩國為了克什米爾歸屬問題進行了3次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在兩國籤署的《西姆拉條約》中並未明確劃定錫亞琴冰川界線。1963年中巴兩國劃定暫時分界線時,確定兩國邊界延伸到錫亞琴冰川東北的喀喇崑崙山,當時印度政府對此也沒有表示異議。但1984年4月,印度軍隊突然採取軍事行動,搶佔了錫亞琴冰川的兩個山口,控制了錫亞琴冰川的大部分地區,隨後巴方不得不控制了南邊的一個山口。從此,印巴兩軍在這塊堪比南極的高寒山地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武裝對峙。
錫亞琴地區高寒缺氧,冬季最低溫度達到攝氏零下55℃,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在印巴兩軍對峙的這些年中,雙方各有數千名士兵葬身於此,但其中只有3%的戰士是死於對方的炮火,其他全都是死於嚴寒、缺氧、高原病和雪崩等非戰爭因素。此外,錫亞琴冰川與平原之間的交通主要依靠直升機或特殊的雪地車輛,維持後勤供應的代價非常大。因此,錫亞琴冰川地區雖然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但扼守這塊地區,卻需要付出不相稱的巨大代價。
目前,印度方面仍有大約7000名士兵駐守在這一地區,巴方也有約4000名軍人把守。據估計,印度為了維護對錫亞琴冰川的佔領,每年花費4.38億美元,巴基斯坦每年的花費也在1.8億美元左右。目前印巴兩軍在該地區維持著僵持狀態,誰也不能把對方趕出去,但繼續維持數千名士兵的駐守,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