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費縣:紅綠共舞,「小調」唱出致富歌

2020-12-21 澎湃新聞

編者按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作為八大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圍繞下好下活鄉村振興這盤大棋,各地強化規劃引領,堅持因地制宜,做大優勢特色。請看:費縣立足生態優勢、挖掘紅色資源,紅綠共舞,文旅融合,帶動景區提質擴容、村民就業致富;諸城生活社區、生產園區、生態景區「三區」共建共享,吸引更多產業項目落地,讓農民在縣域內過上市民化的生活。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位於八百裡沂蒙的費縣大田莊鄉周家莊村,一棵百年大杏樹下,擺著三四張桌子。這是張寶珍幹農家樂的家什。由於環境好,開春之後,這裡幾乎天天不斷人。「我的農家樂算是比較小的,但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有38桌客人,所以請了5個幫工,家裡的偏房和南屋也改成了餐廳。」張寶珍笑著對記者說。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費縣是個山區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6.9%;又是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當地通過完善軟硬設施配套,實施紅綠共舞,推動文旅融合,打造出一個年營收過億元的大景區,還使周圍成千上萬的村民通過開農家樂、農業設施租賃、景區務工等方式過上了好日子。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些水,但我們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規範化運作、專業化運營,開業第二年就實現營收過億元。」山東天蒙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永勝對記者說,景區利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的獨特優勢,相繼投入10多億元,通過培育經典、創造精品、傳承基因、融合發展,推進「紅+綠」旅遊產品體系建設。

景區自2016年7月開業以來,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營業收入近3億元,成為全國為數不多能夠實現盈利的景區,日前還被省發改委列入2019年度擬支持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公示名單。記者了解到,截至上半年,費縣已創建A級景區13處、鄉村旅遊品牌150多個、農家樂近400家,接待遊客近400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達34億元。

「圍繞全域旅遊和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費縣加大扶持力度,解決軟硬體的配套難題;通過創新驅動,增強鄉村旅遊的內生動力。」費縣文化旅遊發展中心主任趙鍇說。

該縣設立了1億元的旅遊產業發展基金,用於旅遊項目扶持、基礎設施配套、宣傳營銷等;新劃定29個縣級旅遊特色村,5年內給予每村50萬元的資金補助;投資12億元完成40條公路提升,高標準實施「沂蒙漫谷旅遊廊道」工程,打造了一條景致優美、配套完善、獨具沂蒙特色的快進慢遊自駕遊線路,形成了「村村都是度假區、處處都有農家樂」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今年,為了讓全縣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費縣把重點放在了業態創新上。5月18日,由北京城鄉創新發展博士研究會、國研智庫旅遊研究院發起成立的「沂蒙(費縣)文化旅遊和鄉村振興孵化器·大田莊博士工作站」揭牌,幫助當地開展旅遊驅動鄉村振興綜合實踐。

好環境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投資者,「梵心聽雨」高檔民俗就是一例。這裡每間房每天的價格達到600元,負責人謝經理說:「住房的價格可能就是一二百元,但周邊青山綠水的環境至少值三四百元。一些經營民宿的朋友來看了後,認為這裡的民宿價格還可以更高。」

作者: 杜輝升

來源: 大眾日報

在看

相關焦點

  • 沂蒙山老區旅遊「紅綠共舞」帶動美麗鄉村振興
    該景區地處沂蒙山山脈東段,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是沂蒙山旅遊區的核心景區和重要組成部分。  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作為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紅色文化、沂蒙精神紮根於此。
  • 小調青山 如歌費縣!費縣慶祝這首歌唱響80周年
    小調青山 如歌費縣!費縣慶祝《沂蒙山小調》唱響80周年!「小調青山 如歌費縣」慶祝《沂蒙山小調》唱響80周年文藝晚會,共同追尋《沂蒙山小調》誕生、傳承和發展的光輝歷程,以激勵引導全縣上下投身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快文化振興的偉大實踐。
  • 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暨2019中國沂蒙山小調音樂節在費縣天蒙山開幕
    7月20日,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 民歌唱響沂蒙山暨2019中國沂蒙山小調音樂節在臨沂市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開幕。為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高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傳播好風尚,打造「沂蒙山民歌」品牌,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播天團5位主持人將攜手民歌大家、濟南市歌舞劇院、綜藝節目明星大咖為大家帶來一場視聽盛宴。
  • 《沂蒙山小調》優秀傳唱人選拔賽(費縣賽區)成功舉行
    》能夠繼續傳唱下去,將民歌傳承與發展,使沂蒙精神代代相傳,在《沂蒙山小調》傳唱80周年之際,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特發起2020中國沂蒙山小調「雲端」音樂節系列活動——「我是經典傳唱人」《沂蒙山小調》優秀傳唱人選拔活動。
  • 微視頻|紅綠共舞!壯美清新天蒙山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作為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紅色文化、沂蒙精神紮根於此。建設了沂蒙山小調活態博物館、世界第一人行懸索橋、360°全景索道、望海樓、玉皇宮、塔山玻璃觀景平臺等一批精品項目。還投資一千多萬元打造了沂蒙山智慧景區系統,成為國家旅遊局「全域旅遊信息服務系統」在山東的首個試點。
  • 大衣哥朱之文唱的《沂蒙山小調》出於此,這裡更是泥塑之鄉|費縣
    《誰不說俺家鄉好》、《彈起俺心愛的土琵琶》……特別是那首家喻戶曉的《沂蒙山小調》帶著濃鬱的魯西南地方特色,是典型的山東民歌,加上生長在魯西南這片熱土上的大衣哥朱之文本色的演唱,讓這首民歌更加魅力十足!你可知道大衣哥朱之文唱的這首《沂蒙山小調》誕生於何處嗎?大部分人只知它是山東民歌誕生於沂蒙山區,卻說不出它誕生的具體出處。
  • 紀念「沂蒙山小調」誕生 溫河大王1940新上市(圖)
    中國網山東臨沂7月17日訊(王涵)近日,2017沂蒙山小調音樂節在山東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遊區盛大開幕。臨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剛,臨沂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解東,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矯曉斌,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召勇,費縣政協主席張效璽,山東銀座旅遊集團副總經理、山東天蒙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愛軍等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 山東一縣,名字很費解,是書法家顏真卿故裡,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沂蒙山的好風光,想起那純樸善良的老區人民。歌曲很熟悉,但它誕生在哪裡呢?好多網友認為這首歌的發源地是在臨沂的沂南縣,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那裡是山東抗戰的中心,山東黨政軍機關曾長期駐紮在這裡,紅色文化深厚,紅色遺址眾多。但熟悉這段歷史的人知道,沂南其實並不是,它誕生在臨沂的費縣。費縣,聽說起來一個很讓人費解的名字。費縣名字如何來的?
  • 費縣東蒙鎮 革命老區裡致富的「紅山崗」
    魯網10月18日訊 (記者 趙嘉偉)費縣隸屬山東臨沂,位於山東省的中南部,這裡是沂蒙革命老區,是大青山突圍戰發生地,也是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東蒙鎮位於費縣北部,這裡不僅是臨沂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鄉鎮,還是山東省旅遊強鄉鎮。
  • 沂蒙山小調原唱是誰 揭秘《沂蒙山小調》創作的背景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抗戰時期的1940年。當時,抗大一分校文工團團員李林、阮若珊藉助當地的花鼓調創作了初期的《沂蒙山小調》,後在流傳中經過多次加工修改,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沂蒙民歌,「沂蒙山區好風光」也逐步滲入到人們的心靈中,成為沂蒙大地的主題形象。   民歌報導組不顧旅途的疲勞,驅車前往費縣沂蒙山小調誕生地——白石屋村採風。
  • 沂蒙小調,不僅僅是一首歌這麼簡單
    沂蒙山泛指山東省魯中南的一片山系,《沂蒙山小調》便是從這裡唱出來的,說到《沂蒙山小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沒準兒還能唱上兩句。它不僅是著名山東民歌,還曾與《茉莉花》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中國優秀民歌。
  • 山東一縣,名字很費解,是書法家顏真卿故裡,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沂蒙山的好風光,想起那純樸善良的老區人民。歌曲很熟悉,但它誕生在哪裡呢?好多網友認為這首歌的發源地是在臨沂的沂南縣,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那裡是山東抗戰的中心,山東黨政軍機關曾長期駐紮在這裡,紅色文化深厚,紅色遺址眾多。但熟悉這段歷史的人知道,沂南其實並不是,它誕生在臨沂的費縣。
  • 紅色佳音⑥|山東人愛唱的《沂蒙山小調》原來是這樣誕生的!
    作為山東人,有首經典歌曲在我的心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這樣唱的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沂蒙山小調》與《茉莉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首民歌,蜚聲海內外。
  • 這就是山東我為家鄉代言|《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革命...
    ——三代傳唱人的堅守宋守蓮——《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出生於1952年的宋守蓮,出生地離《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只有十幾裡的路。宋守蓮說,在兒童時代,自己學會的第一首歌就是《沂蒙山小調》,到現在已經唱了50多年了。
  • 山東費縣,世界長壽之鄉,百歲老人隨處可見,網友:宜居的好地方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聽著這首《沂蒙山小調》就想起了沂蒙山的好風光,好多網友都以為這首歌的發源地是在臨沂的沂南縣,其實是在臨沂費縣。費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隸屬山東臨沂。
  •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有景點 臨沂人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它的誕生地——山東省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已成為沂蒙山區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紅色旅遊勝地。    沂蒙山小調的前身   1940年,《沂蒙山小調》誕生於臨沂市費縣薛莊鎮(原屬馬頭崖鄉,後馬頭崖鄉併入薛莊鎮)白石屋。
  • 80年了,這首歌誕生於沂蒙,讓我們記住了臨沂,聽一次哭一次……
    有一首歌唱出了沂蒙的歷史文化唱出了對沂蒙的深切讚美唱出了沂蒙的獨特味道唱出了沂蒙精神已經走過80個年頭80年,時光荏苒這首歌早已從一首抗日歌曲成為一曲沂蒙人民的精神之歌位於天蒙山腳下的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三面環山,環境清幽,這首後來享譽海內外的經典民歌就在這裡誕生。
  • 傳唱沂蒙山小調,傳承沂蒙精神
    一曲悠揚的旋律,讓人不自覺的想起1940年的春天,在這個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候,誕生了這樣一首歌曲,雖然經過70年的洗禮,作者和廣大軍民對歌詞不斷修改,在保留開頭兩段歌頌沂蒙山秀麗風光唱詞的基礎上,充實新的內容,但是卻不能讓沂蒙山人民忘記歌曲背後的故事,是這樣一首歌,
  • ...一「城」一「歌」血肉相連 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唱出臨沂70...
    其中,代表山東臨沂參展的《沂蒙山小調》以「嵌入式真人秀」音樂故事探訪的形式,根據歌曲當年的創作人員採訪,以及多年來在沂蒙大地上湧現的沂蒙精神傳承代表人物的真實故事為創作藍本,彰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沂蒙精神的傳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