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所寫的《長恨歌》中的句子,而這句話成了後人一直引用的愛情經典名句。
然而,在麥積山石窟,有一個洞窟中的雕塑被稱為「西魏的微笑」,有人甚至將這微笑稱為東方的蒙拉麗莎微笑。
這個微笑的背後卻是一段苦澀的愛情。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中最混亂的一代,南北朝是南朝與北朝的統稱,南朝指我國南方的劉宋、南齊、南梁和南陳四個朝代,它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
在南方有四個朝代匆匆更替,在北國卻有北魏、東魏和西魏以及北齊和北周五國並存。於是,中原大地南北對峙,各自上演著風雲變幻的故事。
在北方的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朝代。其中北魏皇室多為鮮卑族,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
然而,北魏有一個威脅如芒刺在背,這就是柔然,北魏沒有能力滅了他們,他們也滅不了北魏,於是雙方之間發生許多扯不開剪不斷的關係。而這個柔然國是這齣悲劇的製造者之一。
北魏在孝文帝的改革後發展很快,他自然想攻克南朝,可是,由於北部的柔然掣肘,使得北魏攻克南朝的時機喪失。直到較親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
可惜,北魏後期走向了政治逐漸敗壞的道路,在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經過一系列內亂和爭鬥,北魏已經被高歡和宇文泰掌控,在公元534年和535年,西魏和東魏分別建立,而北魏就已經不存在了。
西魏建立後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殺,宇文泰改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長安。而元寶炬成為西魏的開國皇帝。
當年,鮮卑一族不乏痴情種子,比如元寶炬的父親元愉,對他的母親楊氏情深義重,但卻被其兄北魏宣武帝雙雙殺害。
而他的兒子元寶炬也是一位情種,只不過他太懦弱,一生被宇文泰擺弄——無論事業上還是感情上。
他是一個傀儡皇帝,受到宇文泰的掌控,他的皇后乙弗氏。一個自幼溫柔嫻靜,不苟言笑的鮮卑貴族之女。在《魏書》中記載,當了皇后的乙弗氏依然保持著她的節儉,平日穿舊衣、吃蔬菜,從不配飾珠玉羅綺。
同時,作為一國之母,她為人仁恕且沒有嫉妒心。待人寬厚容易做到,但沒有嫉妒心卻是很少女人容易做到,尤其是宮廷裡少不了明爭暗鬥。
元寶炬很愛這位皇后,從她16歲進宮開始,元寶炬便與她不離不棄,而且,她不停地生孩子,一共生了12個,只是古時候因為醫療條件差,即使貴為皇族,但也保不齊命運多舛,因此,她的孩子大多夭折,只剩太子元欽及武都王元戊。
可是,在乙弗氏三十歲這一年,她的平靜被打破了。柔然國又死灰復燃,成為西魏的威脅。把握朝政的宇文泰為了與柔然國交好便提出和親。這個和親不是將西魏的公主嫁出去,而是將柔然的公主娶進來。
可是,娶進來的公主不是做太子妃,而是做王妃。可是,柔然的阿那瑰可汗卻不願意在家的女兒做王妃,他提出以必須讓他女兒做皇后,他才答應和親的條件。
懦弱的元寶炬哪邊都不敢得罪,於是,538年二月,他下旨廢去乙弗皇后,令她遜居別宮、出家為尼。
當然,元寶炬本來就非常愛皇后,而且皇后沒有一點過錯卻被廢了,而且還出家為尼,他當然不願意啊,這只是一個權宜之計,於是,他仍常去冷宮探望這位廢后。
皇后名義上是廢后,結果卻是得寵,而新晉的皇后卻被冷落,這擱在誰身上也受不了啊。年僅14歲的新皇后鬱久閭氏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無拘無束,當然,她因為還小,在草原上還沒有心儀的男子,於是,滿懷愛情憧憬嫁到西魏,自然不能容忍元寶炬依然對廢后好,於是,原原本本告訴了父親。
柔然的可汗怎麼可能讓女兒受這份屈辱,你元寶炬居然搞陽奉陰違,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了。而宇文泰更不願意他所建立的與柔然交好的政策受到破壞,更憤怒元寶炬對他耍的小動作。
於是,在柔然和宇文泰的施壓下,元寶炬想了一個萬全之策,將次子元戊派為秦州刺史,讓他帶著母親離開長安到天水去避風頭。
天水,正是古秦州的地盤,這裡誕生了《詩經 秦風 蒹葭》。而且這裡被稱為隴上江南,從自然條件來說,勝過長安,雖然沒有長安繁華,但這裡卻是一片清淨之地,遠離宮廷的紛擾,更因為麥積山石窟而成為當時已是著名的佛教聖地。
於是,就在現今的43窟,奉旨出家的乙弗氏一身緇衣,一盞青燈,開始了波瀾不興的清修生涯,真正有了一段遠離紅塵的生活。
然而元寶炬忘不了乙弗氏。這個懦弱的男人,既沒有保護她的勇氣,也沒有放下她的能力。只好對自己的原配夫人暗中相助。
一時間,麥積山忽然熱鬧了起來,石窟的開鑿、佛像的修築,比平時積極了許多。元寶炬甚至偷偷寫信給乙弗氏,讓她蓄髮,自己一有機會就把她接回來。
可惜,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消息徹底激怒了已懷孕的鬱久閭氏,她不能忍受乙弗氏活著,為了腹中的孩子,她要乙弗氏徹底消失。柔然的阿那瑰可汗知道女婿對廢后依然情有獨鍾,徹底被激怒了,為了不能忍受女兒受一點點委屈,也為了他的尊嚴,540年,柔然出兵犯境。
宇文泰大發雷霆,他沒有想到和親本為的是聯盟,這次居然和出了戰火!而這一切都是這個表面聽話實際上卻叛逆的元寶炬所為。
於是,在內外雙重壓力下,元寶炬再一次屈服了,他顫抖著手,寫下一封賜死詔書,命中常侍曹寵捧往秦州。
接到詔書,乙弗氏,這個自幼便貞靜安詳的女人知道,雖然自己不嫉妒別人,但卻沒有辦法不讓別人不嫉妒自己,她知道元寶炬沒有辦法護她一世周全,只得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她流下淚,和次子武都王元戊訣別,又留下遺言轉呈長子皇儲元欽,其辭甚是悽愴。人生的跌宕,似乎讓她看清了繁華的虛無。乙弗氏請來僧人應供、做法事,又親手給自己的數十名侍婢一一剃髮,令她們出家。然後走入佛像背後的洞穴中,以厚被壓在自己身上,窒息而死。
柔然退兵了。除去心腹大患的鬱久閭氏以為自己心安了,但不知怎麼卻開始經常做惡夢,夢見乙弗氏向她索命,連夜的噩夢摧毀了鬱久閭氏的精神,不久後,她死於難產,年僅16歲。
這個柔然女孩其實也不是天生的惡人,她只是驕傲而任性,卻被父親當做與西魏和親的工具,送到一個愛著別的女人的懦弱男人臥榻。
她還沒有自己的愛情,她也不懂,她只知道,她是柔然的公主,她想得到的一切就能夠得到,只是不知道,人心和愛情不是權勢能夠得到的。即使她把與她競爭的對手滅了,她依然得不到一位男人的愛情。
這位性格懦弱的男人,這個傀儡皇帝卻為自己的愛情抗爭,可是,他的抗爭毀了他所愛的女人——乙弗氏。
乙弗氏死後,她的兒子武都王元戊就地開鑿了洞窟,將乙弗氏的棺槨葬入其中,這個洞窟,被稱作「寂陵」。據說,在移棺那天,兩朵白雲飄飄搖搖地,先進了43窟,「神柩將入,有二叢雲先入龕中,頃之一滅一出」。
隔壁的44窟也開鑿了。供奉的主佛像仔細看,面容分別是一位貴族仕女,她蛾眉鳳眼,嘴角含笑,慈憫俯瞰,恬靜、安詳,那一千五百年來神秘的微笑,如蒙娜麗莎。
據說,那佛像的面容便是依著乙弗氏所塑,這座佛窟,也成為武都王對母親最痛切的追思。
十幾年後,元寶炬死了,死前遺囑要與乙弗氏合葬。他和乙弗氏的兒子元欽繼位,成為再一任的傀儡皇帝。
元欽比他的父親勇敢得多,他不受宇文泰的指使,被廢、被殺。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愛妻,正是青梅竹馬的宇文氏——宇文泰的女兒。
而宇文泰永遠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只有後人能夠替他回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如今,當遊客來到麥積山第44號洞窟,看到佛像那1500年的神秘微笑,有多少人能理解它背後的傷感與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