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一列滿載口罩、耳機、服裝等貨物的「灣區號」中歐班列從深圳平湖南鐵路場站鳴笛發出。至此,「灣區號」中歐班列8月始發以來累計發送貨運量突破一萬噸。
因疫情影響,國際客運航線停飛、公路受阻、水運停滯,中歐班列憑藉時效快、全天候、分段運輸的獨特優勢,成為聯通亞歐大陸的主要橋梁和通道,成為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國際防疫合作的重要載體。
為拓展深圳地區國際物流通道,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中歐跨國物流的負面影響,深圳海關成立從海陸聯運、陸鐵聯運、內外貿聯運、國際中轉集拼等監管模式改革創新,力促首列「灣區號」中歐班列於8月18日起航。
記者從深圳海關獲悉,「灣區號」中歐班列自啟動以來,開行頻次從最開始的每周一列迅速增長至每周兩列,成為廣東地區發展速度最快的中歐班列。目前,「灣區號」中歐班列已開通「深圳-德國杜伊斯堡」和「深圳-匈牙利布達佩斯」兩條班列線路,覆蓋波蘭、德國、匈牙利、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主要將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械設備、防疫物資、家用電器等「中國製造」輸送到歐亞各國。
「中歐班列現在非常受歡迎。」「灣區號」中歐班列運營方中國外運華南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現在只需4至5天的時間就可以收集到一整列的出口貨物。同時我們在海關大力支持下積極推動進口返程班列的落地。」
12月4日,20.6萬個跨境電商出口包裹搭乘「灣區號」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列,經阿拉山口出境,駛往匈牙利布達佩斯。跨境電商從「新業態」到「新常態」,逐漸成為深圳穩外貿「輕騎兵」。
為保障深圳中歐班列安全穩定發運,深圳海關提供「8小時駐場監管+24小時預約加班」模式,優先處理中歐班列貨物通關、查驗手續,優化通關流程,開闢醫療物資專用通道,推動公路、鐵路、海運有效銜接,打通聯運「微循環」,做好監管、服務,確保中歐班列健康、穩定發展。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