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張立春:把所有軍功章壓進箱底,紮根家鄉...

2020-12-18 新華報業網

  在朝鮮打了七個多月,先後擊落三架、擊傷四架敵機。時隔多年,說起這些,90歲高齡的張立春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金秋時節,我們走近抗美援朝英雄張立春,聽他講述那段永不磨滅的記憶。雖年已90歲高齡,但在張立春老人心中,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光榮參軍 赴朝參戰

  張立春,1930年出生於江蘇徐州沛縣胡寨鎮朱閣村,少時家中貧苦,打漁撈蝦、賣花生、要飯……童年的苦難讓他刻骨銘心,也讓他立志不忘本,長大後拼盡全力為祖國效力。

  淮海戰役打響時,張立春作為胡寨區民兵支前隊的一員,積極投入到支援淮海戰役的活動中去,他一次次推著土車子,裝上小米、麵粉、軍鞋,日夜兼程,拼盡全力送往前線兵站,直到淮海戰役結束。

  1950年,張立春在沛縣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52年,他所在的部隊被秘密調往東北,並在丹東集結。9月6日晚9時,22歲的張立春和戰友們高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闊步跨過鴨綠江,當他們所在的連隊經過鴨綠江的斷橋時,部隊首長命令戰士們全體向後轉,立正向祖國宣誓。那時,張立春和戰友們眼含淚水,緊握拳頭,向祖國和人民宣誓。

  提及此事,張立春仍然激動萬分,他說,當時真的是一夜無眠。

  擊落三架敵機 戰功赫赫

  當時,張立春所在的高射機槍連,使用的是他們從沒有碰過的蘇式高射機槍。在一沒有教員、二沒有教材的情況下,張立春和戰友們一邊和敵人作戰,一邊研究摸索這種高射機槍的性能,硬是在七天內將這種多達200多種零部件的蘇式高射機槍摸熟摸透,應用自如,並在1953年正月初二首次擊落敵機,張立春也榮立三等功。

  在張立春的記憶中,最難忘的還是石峴洞北山戰鬥。

  1953年7月10日,在朝鮮石硯洞北山,美軍四架戰機咆哮著向志願軍陣地俯衝過來。在戰友的協助下,張立春單膝跪地,身子緊緊地依託在高射機槍上,眼晴盯著敵機。當一架美軍戰鬥機向下俯衝時,張立春轉動著高射機槍,待到敵機進入射程之內時,他立即扣動機鈕,只見一道火光直射敵機,這架敵機立即起火,冒著黑煙栽了下去。

  不到10分鐘,敵機發起反攻。

  「當時見這架飛機被擊中,他們就調整角度,向著太陽飛去,然後急轉彎,敵機背對太陽,太陽光線直射我們的眼睛,沒辦法瞄準,後來,趁著敵機俯衝遮住一縷陽光時,我迅速扣動機鈕,進行射擊,又一架美軍戰鬥機中彈。」說起這些,90歲的張立春神採奕奕。

  這場歷時45分鐘的激戰,張立春擊落敵機兩架、擊傷一架。

  戰鬥結束時,張立春身下已經鋪滿了厚厚一層滾燙的彈殼,褲子被燙出好幾個大洞,腿上全是燙傷。

  從入朝作戰到戰爭結束,張立春用一架高射機槍共擊落敵機三架、擊傷四架,榮立一等功,並獲得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受到毛主席接見 周總理敬他兩杯酒

  1955年9月,張立春被推選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當年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門觀禮臺並參加國慶觀禮;《解放軍畫報》對他作封面報導。

  1958年回國後,作為志願軍匯報代表團的一員,張立春參加在北京飯店的招待會,「我當時給周總理敬酒,一開始拿的是葡萄酒。後來,總理知道我擊落了美機,又換成了茅臺酒,跟我連續喝了兩杯。」說起當年的往事,張立春老人言語中充滿著幸福。

  深藏功名幾十年 平凡崗位默默奉獻

  1969年,組織上考慮到張立春戰功顯赫,特批他不必回農村老家,把他安排在黑龍江省交通部門工作。但張立春拒絕了,他說:「我沒有文化,為國家作不了貢獻,不能浪費名額。」

  回到家鄉沛縣後,張立春先是在食品公司賣豬肉。1974年,他又被調到沛縣棉紡廠做保衛工作。

  對於自己曾經輝煌的軍旅生涯,張立春從沒主動提起過,更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條件。他將軍功章和珍貴的照片通通壓進了箱底,塵封起自己的功勞簿,在最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著。

  張立春的女兒張紅說,自己也是在父親擔任校外輔導員,到學校作報告時,才知道父親有這麼輝煌的過去,很為他感到驕傲。

  晚年的張立春,兒孫繞膝,生活平靜而幸福。他說,好多戰友犧牲在了戰場上,和他們相比,自己能活下來,並且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很知足了。

相關焦點

  • 90歲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張立春:把所有軍功章壓進箱底,紮根家鄉...
    時隔多年,說起這些,90歲高齡的張立春老人仍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金秋時節,我們走近抗美援朝英雄張立春,聽他講述那段永不磨滅的記憶。雖年已90歲高齡,但在張立春老人心中,往事依然歷歷在目。說起這些,90歲的張立春神採奕奕。  這場歷時45分鐘的激戰,張立春擊落敵機兩架、擊傷一架。
  • 記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張立春:戰績立春色 初心如磐石
    中國江蘇網8月2日徐州訊(記者 彭頌珂 通訊員 沛組宣)他叫張立春,22歲那年與戰友一道,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8年,他從朝鮮戰場回到闊別已久的故土;1969年,他響應國家「能官能民」的號召,從部隊復員;1970年,他婉拒組織安排,在家鄉縣城的食品公司賣起豬肉;1974年,他被調到縣城棉紡織廠做保安,直到1993年退休。  如今他已年近90,曾經身板挺直的意氣男兒,已經抵不住歲月留下的種種痕跡。回憶起那段往事,張立春至今歷歷在目。
  • 萬年一90歲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抗美援朝一等功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江西省勞動模範 、上饒市勞動模範 、上饒市第一屆黨代會代表李親武,於2021年1月7日凌晨2點20分逝世,享年90歲。
  •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陸昌榮
    □王莉 周麗君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他立下一等功,被評為二級戰鬥英雄,他受到了金日成元帥的接見,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旗勳章,他曾4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先後當選為第一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閃光的軍功章在無聲述說(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這裡是遼寧省丹東市光榮院的特護區房間,也是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的「新家」。退伍以來,孫景坤曾一直把沉甸甸的軍功章壓在箱底,60多年紮根鄉村,帶著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後來,孫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漸被人了解。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曾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南北徵戰留下20多處傷疤「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 他,是一等戰鬥功臣,36年深藏功與名……
    今天,請跟隨小編一起來聆聽,一位一等戰鬥功臣36年深藏功與名的故事。 他,是一名經過戰火洗禮和考驗的老黨員、老戰士,曾經在朝鮮戰場上捨生忘死、屢建奇功,身負重傷仍不下火線,英勇頑強地用機槍擊落一架敵機;復員後,他作為一名普通農民默默紮根基層36年,沒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戰鬥一等功臣的身份,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請求、要過任何待遇,幾十年如一日耕耘農田、擔任蠶桑技術員,在鄉野間繼續為人民服務。
  • 閃光的軍功章在無聲述說(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
    這裡是遼寧省丹東市光榮院的特護區房間,也是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的「新家」。退伍以來,孫景坤曾一直把沉甸甸的軍功章壓在箱底,60多年紮根鄉村,帶著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後來,孫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漸被人了解。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曾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南北徵戰留下20多處傷疤「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 他是志願軍一等功臣,孤身殺敵165人,回國後卻被逼做了野人
    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他曾經孤身一人殲敵上百,有著一等功臣榮譽,獲得過國際勳章的他卻因為一封匿名信只能上山當野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我與抗美援朝|武漢安:一生戎馬立下赫赫戰功 軍功章見證炮火紛飛
    今年96歲的武漢安,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二等功1次,並參加了朝鮮人民軍政治部政委英模大會,獲得朝鮮軍功章。老人雖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鑠。「身體狀況還比較樂觀,生活可以自理。」武漢安的小兒子武傳軍告訴記者。
  •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軍功章
    近日,當記者去拜訪張自禮時,這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激動地說。張自禮是寧陵縣陽驛鄉張樓村人,17歲那年他迎來翻身解放,分得8畝耕地。正當一家要奔好日子時,美國侵犯朝鮮,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1951年10月的一天,他上陽驛集辦事,見有人報名參加志願軍,他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如今,說起入伍的動機,他依然說要保衛自己翻身解放後分得的土地,更要保家衛國。
  •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蔣誠,隱姓埋名36年,晚年卻欠下2400元巨款?
    21歲時,蔣誠加入了解放軍,成為了11軍31師92團1營機炮連的一名戰士,之後的每一次訓練,他都盡心竭力地完成,因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敵人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次年1月,蔣誠所在部隊也奉命入朝參戰,他保家衛國的理想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
  • (綠色通道)致敬抗美援朝英雄|老戰士周茂財:身上的傷疤就是軍功章
    編者按: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為了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大眾網聯合青島退役軍人事務局策劃推出《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系列報導,精選了一批駐青榮立二等功以上抗戰老兵
  • 今天的頭條留給這兩位抗美援朝老英雄
    60多年前,從他們離開戰場回到家鄉的那一刻起,就把一枚枚軍功章壓在箱底,再也不跟任何人說起……那些曾經馳騁疆場、軍功赫赫的戰鬥英雄「消失」了,但他們始終是衝鋒的戰士,一輩子牢記初心使命,一輩子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國家奉獻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俊民:後勤保障線上的「鐵血戰士」
    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金江濤 實習生 丁陽光
  • 為孫子參軍報國,劉祚坤亮出一等功臣獎牌,驚動國家首長
    沒有什麼文化的劉祚坤,響應「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號召入朝作戰。劉祚坤到了朝鮮後,缺乏實戰經驗,首長就安排他做哨兵。但是劉作坤的心無論是什麼崗位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當時我軍沒有主力控制權,根本就是給敵軍的飛機追著打。劉祚坤為了能保護軍對,不顧自己生命勇於和敵軍作戰。
  • 95歲老兵深藏功與名,榮立一等軍功,為什麼連兒子都不告訴?
    95歲老兵深藏功與名,榮立一等軍功,為什麼連兒子都不告訴?新中國的成立是無數英雄兒女奮力拼搏的結果,許多熱血青年為了新中國獻出了生命。如今大多數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英雄都已經離開了人世。除了妻子,他從來沒有向任何炫耀過自己的軍功章。一直到兒子帶他去參加退伍軍人信息採集,人們才發現他原來是戰鬥英雄。張富清出生於1924年,24歲那年他參加了西北野戰軍。他曾多次參加戰鬥,4次立下重大戰功。張富清在359旅擔任過副排長,憑藉英勇無畏的表現,多次被軍隊領導讚揚。
  • 土匪出身,一等功臣,抗美援朝一人殺敵165,回國為何被判死刑?
    中國出現了許多英勇無畏的戰鬥英雄,抗美援朝。有一個英雄,他是個土匪,卻被軍隊評為二戰英雄,戰後卻被陷害,甚至被判處死刑。
  • 傳奇老兵 永不褪色 上甘嶺戰役一等功臣蔣誠用鮮血和無悔詮釋共產...
    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顫顫巍巍的老人,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在右腹部腸子被炸出體外的情況下,以重機槍殲敵四百餘名、擊毀敵重機槍一挺,並且奇蹟般地用機槍擊落敵機一架,榮獲一等功一次,後又獲三等功一次。  64年前,他退伍復員回到偏遠的家鄉,以普通退伍軍人身份參與地方建設。
  • 李引桐:赤誠愛國的共和國「一等功臣」
    李引桐:赤誠愛國的共和國「一等功臣」臺海網6月16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他是為中馬建交做出突出貢獻的「和平使者」;為支援「抗美援朝」無償捐獻大量橡膠;冒險為中國引進橡膠種植,填補我國種植和生產橡膠的空白,被稱為中國「橡膠之父」;愛國愛鄉,捐巨資發展家鄉及祖籍國各地的教育、醫療等社會慈善事業;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等功」、
  • 他是志願軍一等功臣,戰後隱姓埋名36年,後因2400元巨款身份揭露
    在戰時,我國湧現出許多中華好兒女,他們為了建立新中國、保衛人民,甘願付出熱血和生命的代價,當戰爭結束,硝煙四散,選擇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繼續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老兵永遠不死,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追尋的明星,也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今天,小編就帶著你們來認識一個志願軍一等功臣,蔣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