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定休閒農業模式分類

2020-12-26 中國社會科學網
科學界定休閒農業模式分類

2016年07月07日 16: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苑雅文

字號

內容摘要:科學界定休閒農業模式分類?筵苑雅文休閒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依託農業景觀資源、農業生產設施、農耕與民俗文化及農家生活等資源,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生產經營形態。圍繞產品模式有多種分類,代表性觀點有:北京市旅遊局將北京休閒農業劃分為傳統型和新型業態,傳統型有鄉村景區、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新型有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筆者嘗試從生活、生產和生態的視角對休閒農業產品模式進行分類,即按照休閒農業項目所依託的資源特色和經營核心,將休閒農業分為農家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生態、功能拓展四種模式。

關鍵詞:休閒農業;分類;農家生活;農業生產;生態;民俗文化;體驗;養生;旅遊;產業

作者簡介:

  休閒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依託農業景觀資源、農業生產設施、農耕與民俗文化及農家生活等資源,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生產經營形態。休閒農業雖然以農業為核心,但實質是第一、二、三產業結合起來的複合形態。我們在研究中不僅要考察其生產和服務的供給行為,還要關注消費行為,更需要對其進行跨領域的全面分析。

  我國對休閒農業的模式分類有多種觀點,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嚴格來講,按照分類核心依據的不同,休閒農業模式包括產品模式、營銷模式和投融資模式,本文主要考察休閒農業的產品模式。圍繞產品模式有多種分類,代表性觀點有:北京市旅遊局將北京休閒農業劃分為傳統型和新型業態,傳統型有鄉村景區、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新型有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賈鳳伶等將天津的休閒農業劃分為現代農業展示、市民農事參與、生態旅遊觀光、鄉村民俗文化、農家生活體驗和休閒度假六種模式,其下又分成20個類型;洪建軍等將廣東休閒農業劃分為休閒體驗型、養生度假型、購物型、節慶型四種模式;牛君儀將我國休閒農業分成農業展示、農事參與、生態旅遊、民俗文化、農家生活體驗、農村度假娛樂等六種模式。

  上述分類各有特色,但難以避免交叉和漏項,或者稍嫌繁複。特別是學者們以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無法進行相互借鑑,不同地區間的樣本也無法進行橫向比較。這不僅造成了研究資源的浪費,也使得地方上總是圍繞自身看問題,很少站到高處看自己。鑑於休閒農業研究起步較晚,相關數據資料也不完善,筆者建議將休閒農業的模式分類口徑統一起來,同時做好相關數據的統計與發布,方便分析和比較,以便更好地為休閒農業的發展服務。

  筆者嘗試從生活、生產和生態的視角對休閒農業產品模式進行分類,即按照休閒農業項目所依託的資源特色和經營核心,將休閒農業分為農家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生態、功能拓展四種模式。這種分類以「三農」為核心,同時結合我國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將全面發展或外延發展較好的休閒農業歸列為第四種模式。

  農家生活模式包括農家生活型和文化節慶型,農家生活型指以農民家庭作為經營單位,提供「住農家院、吃農家飯、聊農家事、購農家物」的旅遊項目;文化節慶型將民俗文化融入傳統慶典中,吸引城市消費者參與,帶動農民開展餐飲住宿和旅遊紀念品的經營。農業生產模式包括體驗採摘型和市民農園型,參與農事勞動和果實採摘是城市人進行農業體驗的重要方式,是偶爾為之的行為,而市民農園則是城市人通過契約形式參與到種養與收穫的全過程,是全程參與的行為。農村生態模式包括環境觀賞型和生態體驗型,環境觀賞型指對自然生態環境的遊覽和欣賞,如溼地、山區等外部良好自然環境的遊歷,而消費者通過房車露營、攀巖、康體等生態體驗活動,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自然中去。功能拓展模式有綜合發展型和產業外延型,發展成熟、投資較大的項目則兼具了生活、生產、生態三種休閒功能,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休閒、購物、養生等多種訴求;產業外延型指投資者利用良好的休閒農業基礎,向更廣闊的產業領域發展,如養老產業、賽鴿交易、家庭農場聯盟等。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休閒農業的發展路徑可從「重視區域協同布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文化元素市場認同,塑造有生命力的品牌形象」和「建立多元投資機制,支持生態型和創新型項目的發展」三個方面著手。

  無論是項目規劃還是市場運營,發展休閒農業應樹立區域協同觀,可以把地域文化為表現核心,協調好區域內項目分布。如陝西袁家村集中展示關中民俗和鄉土風情,將地域性的文化資源轉化為袁家村的獨有資源,圍繞民俗文化打造出特有的品牌形象,同時與周邊村落結成聯盟,擴充其他類型的休閒項目,豐富消費者的體驗活動。發展休閒農業要尊重旅遊市場規律,不能採取灌輸、教育等簡單形式,要將文化融入到遊客的休閒體驗中,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同,也能帶來更長久的繁榮。如北京的草莓博覽園已舉辦三屆農業嘉年華展覽,將農業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到會展活動中,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同。此外,通過多元化投資機制的建立,引進先進的管理手段,完善休閒農業項目的內部管理機制,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對於生態導向和功能導向的大中型項目我們要給予支持,引導投資向農業和旅遊以外的領域適度延伸,如養老、養生等,鼓勵休閒農業的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現代企業研究所)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休閒農業9大經營模式,僅供學習與參考。 1、連片開發模式 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政府投入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通過水、電、氣、路、衛生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當地優勢開發各種農業休閒觀光項目,供城市居民到農業觀光園區參觀、休閒與娛樂。
  • 休閒農業的發展模式
    在19世紀初,休閒農業在歐洲萌芽,後來發展成為以觀光為目的的農業活動。20世紀80年代以後,從單純的觀光農業向休閒,度假,體驗,環保,教育農業發展,新興了有生產,生活,生態功能的觀光採摘園等。90年代,出現了節慶活動,民俗風情等活動,休閒農業的內涵在逐漸提高,模式也在多樣化。
  • 綠維文旅:休閒農業四大開發模式
    依託不同的資源基礎與開發手段,休閒農業有多種開發模式。從實際現狀看,藝術觀光、休閒聚集、智慧科普、田園養生是休閒農業目前主流的四種開發模式。綠維文旅針對目前休閒農業開發中的問題,圍繞這四種開發模式進行討論。
  • 以休閒農業振興鄉村,北京這七大創意模式值得借鑑
    總結北京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有七種模式值得借鑑,即「紫海香堤」時尚農業模式、「植物迷宮」景觀農業模式、「波龍堡酒莊」產業融合模式、「平谷桃」全產業鏈開發模式、「百裡山水畫廊」空間集群發展模式、「大興農業」區域品牌開發模式和「農業主題公園」模式。
  • 北京七大休閒農業創意模式
    在以休閒農業促進鄉村振興這個維度上,首都北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北京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有七種模式值得借鑑,即「紫海香堤」時尚農業模式、「植物迷宮」景觀農業模式、「波龍堡酒莊」產業融合模式、「平谷桃」全產業鏈開發模式、「百裡山水畫廊」空間集群發展模式、「大興農業」區域品牌開發模式和「農業主題公園」模式。
  • 中國休閒農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休閒農業的主要功能    1.1.4 休閒農業的發展意義  1.2 休閒農業的主要類型    1.2.1 按區位分類    1.2.2 按產業分類    1.2.3 按功能分類>第二章 休閒農業發展模式分析  2.1 休閒農業發展模式的分類情況分析    2.1.1 以資源類型為依據的分類    2.1.2 以開發主體為標準的分類    2.1.3 以經營主題為標準的分類
  • 中國都市休閒農業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第一章 都市休閒農業發展綜述  1.1 都市休閒農業相關概述    1.1.1 都市休閒農業的界定    1.1.2 都市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    1.1.3 都市休閒農業的主要分類      (1)按園區功能劃分的種類      (2)按開發模式劃分的種類      (3)按發展趨勢劃分的種類
  • 中國休閒農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1.2.1 按區位分類w    1.2.2 按產業分類w    1.2.3 按功能分類w  1.3 休閒農業的基本特徵.>  10.1 休閒農業發展模式分類情況分析6    10.1.1 以資源類型為依據的分類8    10.1.2 以開發主體為標準的分類中    10.1.3 以經營主題為標準的分類國
  • 休閒農業的潛力與困境
    休閒農業:休閒農業主要是結合農業和農村等有形資源及其背後隱含的休閒觀光、教育體驗與經營管理能力等無形資源而形成的一種新興休閒服務產業,其發展除了繼續維持農業產銷活動,從事農業經營,並保持原有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特性外,另一方面則結合由農業與農村資源為基礎延伸出去的製造業與服務業,提供休閒遊憩的機會
  • 案例分析| 休閒觀光農業六大模式
    休閒觀光農業,最早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它是適應現代人逃避工業城市的汙染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必然趨勢。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休閒觀光農業已經走上規範發展的軌道,然而,我國除臺灣發展的較好以外,其他地區仍處於摸索階段。縱觀世界各地案例,都逃不出6大開發模式。
  • 休閒農業的10種業態和9個模式
    休閒農業9大經營模式,僅供學習與參考。 1、連片開發模式 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基礎設施,帶動農民集中連片開發現代觀光農業。政府投入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通過水、電、氣、路、衛生等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結合當地優勢開發各種農業休閒觀光項目,供城市居民到農業觀光園區參觀、休閒與娛樂。
  • 農業旅遊怎麼做?國外休閒農莊發展模式分享
    歐洲、日韓等國家發展休閒農業迄今已有100多年,歐洲農莊注重體驗性項目,日本發展生態交流型鄉村等,發展經驗可為我國正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提供經驗借鑑。日本創意農業發展重點是設施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閒農業、多樣化農業,屬於綜合功能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綠色、環保、體驗、休閒和示範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為兩大特徵。日本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內,即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種生產為主,主要為市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滿足綠化環境的需要。
  • 休閒農業項目中的四大經典創意模式解讀
    人類從來不缺少創意,休閒農業的大力發展,各地區具有創意的休閒農業項目很多,如何進行休閒農業的創意開發?本文就做一簡單總結。休閒農業創意農業1、產品創意。休閒農業創意農業2、營銷創意 為了創造更好的市場認知度,再原有的產品中植入新的創意和概念,形成品牌升級和產品更新模式。造成市場的認知度和市場需求。比如很多雞類產品,植入了更多的元素,花椒雞,泉水雞,野生散養雞,豬肉也植入了更多的元素,黑毛豬,野豬二代。
  • 休閒農業景觀多種多樣,總有幾種必不可少
    休閒農業園因地域、文化、經濟條件不同,其規劃分類形式多種多樣,但其景觀類型基本一致,歸納為以下幾種:田園景觀,水體景觀、山林景觀、構築物景觀、高新農業景觀和民俗文化景觀。
  • 2020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三、生態休閒景區的規劃設計    四、古鎮旅遊景區的規劃設計    五、鄉村旅遊景區的規劃設計  第三節 休閒農業市場潛力分析    一、休閒農業市場經營分析    二、休閒農業的功能分區    三、休閒農業的主要分類    四、國內發展休閒農業的SWOT分析    五、國內休閒農業的發展模式分析
  • 休閒農業玩什麼?七種類型的特色產業鏈打造方案
    近幾年圍繞休閒農業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遊居、野行、居遊、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休閒農業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休閒農業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 世界主要的農業分類和農作物分布
    一、農業的分類 1.根據生產部門不同分類: 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 2.根據投入多少分類: 可以分為粗放農業和密集農業。如果投入的生產資料或者勞動力較少,擴大土地面積成為增加農業產出的主要手段,這樣的農業稱為粗放農業。如果投入的生產資料或者勞動力較多,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農業的產出,這樣的農業稱為密集農業。
  • 農業部首次明確農家樂用地政策 休閒農業引入PPP模式
    農業部首次明確農家樂用地政策 休閒農業引入PPP模式隨著城鎮化的大力推進,以及城市中產階級對休閒遊的強烈需求,假日休閒已經成為爆發點
  • 什麼是PPP模式?如何應用PPP模式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新型產業?
    ,本著以發展中國特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為理念,普及休閒農業專業知識,講解精典案例,在線培訓新農人,助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導語推PPP模式,重點在鄉村旅遊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貼息、設立基金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休閒農業的形式更加豐富,更有利於休閒農業健康發展。
  • 畢節市金沙縣組團赴臺考察休閒農業
    2013年12月底,畢節市金沙縣組織了以縣委副書記何植林為團長、縣農牧局局長王正益為副團長、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及家庭農場負責人為成員的由22人組成的農業考察團,赴臺灣進行了為期8天的休閒農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