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最後一個王后被關押的古監獄

2020-12-25 寵物來往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巴黎古監獄(法語:LaConciergerie)位於西堤島上,屬於巴黎的第一座王宮,擁有無與倫比的哥德式廳堂,並已重建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法院附屬監獄。今天,這座建築中仍然還有卡佩王朝王宮的遺蹟。十四世紀,查理五世放棄了這座王宮,將其作為法院,他還設立了「司法管」(concierge)職務,負責管理法院事物。十八世紀末,設於此處的革命法庭在古監獄內關押過許多囚犯,其中就包括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由於羅浮宮與凡爾賽宮的聞名,人們經常會忘記歷史悠久的巴黎古監獄和它的王室宮殿。巴黎古監獄王宮位於塞納河邊,正對現在的巴黎市政廳,當年的法國國王在此居住(10世紀到14世紀)。這座王室建築的命運非常離奇,因為在1370年法國國王搬入羅浮宮(Louvre)後,它立即被改成了國家監獄。當時監獄中關押著各種罪犯和俘虜。

其實巴黎古監獄與巴黎聖母院不遠,相聚不過200米,中間隔著一條小馬路。她是大型建築群司法宮的一部分。最著名的就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許多囚犯從這裡送往斷頭臺,因此具有「斷頭臺前廳」之稱。古監獄保存了3座中世紀的塔樓:凱撒塔,得名於古羅馬皇帝;銀塔,用作皇家珠寶店;還有一個方形鐘樓。在法國大革命最血腥的階段恐怖統治時期,這裡關押著多達1200名男女囚犯。1793年4月2日到1795年5月31日之間,設在大廳的法庭將大約2600名囚犯送上了斷頭臺。

該監獄在1914年退役,作為國家歷史遺蹟向公眾開放。今天這裡是一個熱門景點,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向遊客開放,大部分仍用於巴黎法院。法國大革命期間,這裡能同時監禁1300人。其中大部分囚犯被立即送上了斷頭臺。因此人們也把巴黎古監獄叫作斷頭臺的「等候室」。在監獄的第一層有一個決定囚犯命運的革命法庭。。

走進巴黎古監獄參觀,哥德式的廳堂非常的漂亮。

歷史上一些很有名的人物在此監禁,甚至還包括法國最後一個王后,瑪麗·安東尼特(Marie-Antoinette)。瑪麗在他的丈夫路易十六被處決後,1793年八月到十月之間被囚禁於此,在這裡她度過了最後一個夜晚,於1793年10月16日被處決。上圖就是重現當年瑪麗王后被關押的情景

感謝你與本編的一同成長 百忙之中的瀏覽 您的評論、點讚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舞 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巴黎古監獄裡的神秘女囚
    歷史上一些很有名的人物在此監禁,甚至還包括法國最後一個王后,瑪麗·安東尼特。十八世紀末,設於此處的革命法庭在古監獄內關押過許多囚犯,而前面說到的那個蒙著黑衣的神秘女子就是法國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 被遺忘的宮殿 巴黎古監獄介紹
    西岱島上,想要見證法蘭西重要歷史時刻,那就絕不容錯過---巴黎古監獄(法語:Conciergerie)。今天,小編就向大家講述這座古監獄的滄桑歷史。古監獄曾被稱為是「最艱苦」的監獄,這裡有著令人難以忍受的衛生條件,擁擠狹小的空間裡關押了很多犯人,即使是「嫌疑犯」也會跟已經判定為罪犯的人關在一起,可想而知當時監獄內部的狀況是有多麼的可怕。
  • 穿越中世紀,巴黎古監獄裡的奇妙探險
    這場革命不但直接導致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的土崩瓦解,也深刻改變了整個法國社會。而在這一時期,巴黎古監獄被稱為「斷頭臺前廳」,曾關押著多達1200名男女囚犯。在1793年4月2日到1795年5月31日之間,設在「衛兵大廳」的革命法庭,總共將大約2600名囚犯送上了斷頭臺。而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 法國藝術家:「改道」塞納河 與古監獄對話
    在與巴黎聖母院隔街相望的巴黎古監獄內,至今還保留著這場大洪水留下的印記:憲兵廳的一根圓柱上還標記著當年的洪水水位,高達3米有餘。 這個春天,塞納河水再次進入巴黎古監獄,但卻是以藝術的形態,不再是野性狂暴的災難。在法國藝術家斯特凡·蒂代(Stéphane Thidet)的設計下,塞納河水成為了人類可以控制、操縱和引導的自然力量,既有奔放的野性,也有恬靜的溫柔。
  • 恭喜法國榮登世界盃冠軍!來看看法國有什麼值得一去的好玩景點
    隨著一聲哨響,世界盃拉下了帷幕,最終的結果是法國4:2克羅埃西亞,法國二十年後再奪世界盃冠軍。法國人民紛紛在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前歡呼慶祝,慶祝這一盛世的來臨。小編由衷的祝賀法國奪冠,但是心裡也希望中國隊有一天也可以出線一次,就算不拿冠軍也沒關係,起碼可以給中國球迷一次慶祝的機會。
  • 益陽故事:歷經三朝的古監獄,到60年代才被廢棄
    益陽古監獄遺址,位於今益陽縣傘廠內,現西流灣大橋北岸引橋下,門牌號為明星池巷一號.隨著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全國各地反清之浪潮揭竿而起,湖南境內陸續被光復,益陽這千年古城也不例外,清朝益陽縣最後一個縣令陶福履因懼怕革命黨人的威嚴,只得宣布益陽光復。
  • 法國斷頭王后瑪麗不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她是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砍頭的王后,在她身上有數不清的罵名:因為揮霍無度,一擲千金,掏空了法蘭西的國庫,被稱為「赤字夫人」;她紅杏出牆,慾壑難填,上至王公下至平民都與她有不清白的關係。然而作家茨威格卻認為,她並非革命派口中十惡不赦的惡魔,也並非保皇派口中聖潔無暇的女神,她只是一個不好不壞,不聰明也不愚笨,不算善良也不算惡毒的,普普通通的女人。這樣一個女人,也曾擁有一份忠貞的愛情。對方就是來自瑞典的貴族菲爾森伯爵。
  • 這個冬天看一個法國就夠了,你說呢
    凱旋門,俯瞰香榭麗舍大街全景,領略「世界最美」,1806年,拿破崙一世為慶賀法國軍隊的輝煌戰績,下令建造了這座充滿著濃濃古典主義色彩的凱旋門。銘刻在凱旋門上的一個個將士名字、凱旋門下方的無名烈士墓,以及燃燒的火焰,無不象徵著法蘭西的至上榮耀。
  • 法國巴黎Ⅲ丨徒步塞納河西岱島
    起點:聖米希爾廣場(la Place SaintMichel)--塞納河(laSeine)(左岸)(Rive gauche)--奧賽博物館(leMuséesd'Orsay)--新橋(lePontNeuf)--西岱島(l'ledelaCité)--巴黎聖母院(NotreDamedeParis)--聖禮拜堂(laSainte-Chapelle)及司法宮(lePalaisdeJustice)--巴黎古監獄
  • 私藏在法國最美的河流之一,被稱為巴黎的母親河,你去過嗎?
    法國的第二大河流塞納河是巴黎的母親河。她穿過巴黎市中心,她像是不願離開這座美麗的城市一樣,在巴黎繞了個大彎,呈「之」字形依依不捨地向西流淌,眷戀著,纏繞著,最後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巴黎流向大西洋。曾居住過法國50多位國王和王后,他們有的在這裡壽終正寢,有的死於非命,血濺羅浮宮。現在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四大藝術博物館之一。包括了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米洛斯島的《維納斯》,米開朗基羅的《勝利女神》,《奴隸》和路易十五的加冕皇冠等在內的藝術珍品達40多萬件,都收藏於此處。奧賽博物館。
  • 巴黎古監獄將舉行瑪麗·安託瓦內特皇后大展
    巴黎古監獄將舉行瑪麗·安託瓦內特皇后大展 何蒨 攝 人民網巴黎5月28日電(記者何蒨) 法國文物古蹟中心於27日在巴黎古監獄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即將於10月16日在此開啟的法國皇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大展,本次展覽主題為《瑪麗·安託瓦內特:多面皇后》,是繼2008年巴黎大皇宮瑪麗生平展後第二次將這位法國傳奇皇后搬上展覽舞臺。
  • 我眼中的歐洲,帶你去一個不一樣的歐洲(法國—巴黎印象3)
    相信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認識巴黎聖母院更多的來自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他曾用大量的筆墨描繪此建築,並贊巴黎聖母院:「是一個民族的遺產,世代的積累,人類社會迭次蒸發後的沉澱物」。只可惜,這座壯麗的瑰寶在21世紀沒有繼續沉澱下去,卻在世界眾人的矚目下沉沒了!這是一個民族的恥辱,因為燒毀的不僅是一個建築,而是無數人的信仰。
  • 法國末代王后拖鞋拍賣34萬成交!她奢侈無度,大革命遭斬首
    法國奧塞納拍賣行當地時間11月15日表示,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最後一位王后、路易十六國王的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Antoinette)穿過的一雙拖鞋拍賣被追捧,最終以4.375萬歐元(約合34.2萬元人民幣)成交。
  •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斷頭皇后》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命運饋贈的禮物,暗中早已標註好了價格,只是當時太年輕不明白」。茨威格的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法國末代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一位堪比慈禧太后的女人。
  • 法國這個國王為何成了倒黴蛋諺語?羅馬這個王后為何名聲如此不堪
    勒內國王是英國玫瑰戰爭時期國王亨利六世的王后瑪格麗特的父親,勒內國王出生在法國的安茹,是家中的次子,而在他十二歲的時候跟洛林王國的一個十歲的公主伊莎貝拉訂婚。可憐的勒內國王法國跟許多當時的歐洲國家一樣,其實說不上是一個國家,它由許多鬆散的公爵領地分成許多國家,法國國王只是一個勢力很小名稱,各領地的公爵名義上遵從他,背後到處是勾心鬥角與互相算計
  • 法國版「何不食肉糜」,真相是被流言纏上的法國斷頭王后?
    起碼不要做一個白痴帝王。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一千四百多年後的法國,也流傳著一則法國版的「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不同的是,法國版故事中,主人公是王后。法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託瓦內特。在人生最後階段,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雙手被縛,忍受著圍觀人群對她的羞辱。她一直保持平靜,即使知道她已經必死無疑。1793年10月16日,瑪麗·安託瓦內特被公開執行死刑。此時,剛好是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期。
  • 她從未屬於自己 | 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審判與死亡
    對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審判是法國大革命歷史中最黑暗的一個謎團。她是否曾經參與過傷害法國人民利益的政治決策?當共和國成立(1792年9月21日)、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後(1793年1月21日),監獄裡的她對新政權有任何威脅嗎?對她的審判真的出自民意嗎?1793年10月16日約11時,瑪麗·安託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
  • 就一個周末~
    這裡算是一個冷門景點,一般中國旅遊團是不會帶遊客來這裡的,所以來的中國人還是偏少。這裡雖然比較陰暗但是絕對不恐怖,出口處的門衛會讓你打開包看看有沒有偷偷帶骨頭出來。(我們把這個景點提上日程也算是私心吧,總覺得地下墓什麼的有種盜墓筆記的感覺哈哈)
  • 法國的「斷頭王后」,是政治的犧牲品?還是咎由自取
    奧地利的一位作家史蒂芬寫過一位「斷頭王后」。這位法國王后,有著尊貴的身份、富足的生活,她還擁有著讓很多人羨慕的美貌。但她的結局卻幾近荒誕。瑪麗·安託瓦勒特(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原是奧地利的女大公,1770年遠嫁法國。1774年的時候,路易十五過世,瑪麗的丈夫十六世即位,而瑪麗也就成為了王后。本是出身高貴的貴族,她的一生應該鑲著鑽石邊,可為什麼最後卻成了法國人人討打的「過街老鼠」呢?
  • 法國斷頭王后的珠寶重現天日,瑪麗王后曾用棉花包裹、木箱運出
    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曾一度是奢靡的象徵,她驚人的揮霍與浪費和她的美貌一樣著名。她喜愛各種精美奢華的珠寶服飾,為此不惜一擲千金——曾經有人戲稱瑪麗王后花光了法國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