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可使熱帶雨林變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

2020-12-12 中國天氣

【核心提示】毋庸置疑,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和濫砍濫伐對雨林造成了嚴重破壞,按常理推斷,而那些無人到過的,並且氣候沒有明顯惡化的熱帶雨林深處,應該不會受到這樣的影響,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事實並非如此。研究證明,全球變暖使廣闊的亞馬遜雨林中最原始的部分也「不得安寧」。

無人到過的雨林深處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雨林結構示意圖

雨林結構實景。雨林樹種繁多,千姿百態,堪稱熱帶植物王國。林中高大的喬木挺拔高聳,樹冠緊密相連;其下長有矮小的灌木林,眾多的藤本植物密密地纏繞其間,結構十分複雜。

2004年6月11日在《自然》雜誌上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溫室氣體的增加,亞馬遜雨林最深處的樹種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專家認為,整個亞馬遜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將因此大幅降低。

從1980年起,巴拿馬熱帶研究所的科學家對巴西境內亞馬遜雨林18處從未受到人類活動直接破壞的樹種結構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研究,記錄了115個樹種生長狀況。結果表明,其中27個樹種在研究過程中數量顯著增加,而另外15個樹種數量不斷減少,這種數量變化的速度比估計的高14倍。

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報告說,數量增加的樹種均屬於本身生長速度快的高大喬木,而數量減少的都是矮小的灌木。

研究人員指出,此前有關熱帶雨林的研究都無法對這種現象作出解釋。他們分析,很可能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使得本身高大的喬木生長速度更快,搶奪了陽光和二氧化碳,從而造成矮小的灌木「營養不足」。

負責此項研究的熱帶生態學家比爾·勞倫斯說:「這種變化對熱帶雨林來說是根本性的。熱帶雨林以物種繁多著稱,如果最基本的樹種結構發生了變化,其他依賴樹木生存的物種結構也將改變。」

美國科學、經濟和環境中心的科學家託馬斯·洛夫喬伊指出,灌木數量的減少將威脅亞馬遜雨林的「整體健康」。亞馬遜雨林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遏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一個重要「碳槽」,而新發現的這種變化,無疑將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打折扣。

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曾導致遠古雨林毀滅

2008年9月,美國研究人員在伊利諾州一處煤礦發現一系列巨型遠古雨林化石,繼而認定先前全球氣候變暖毀滅了地球最早出現的雨林。

伊利諾州發現的化石來源於地球最早出現的熱帶雨林,距今大約3億年,包含多種現今已滅絕的植物物種。專家認為,3億年前的大地震導致這一地區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掩埋在泥裡。雨林中植物埋藏至地層下。後來隨巖石在上面堆積,逐漸形成雨林化石。

專家解釋說,這些雨林生長在地球氣候變暖時期。隨氣候變化,熱帶雨林植物生長發生變化,蕨類植物迅速取代石松植物。專家由此認定,氣候變化致熱帶雨林毀滅。

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協會今後5年將支持一項研究,進一步揭示遠古雨林毀滅過程和原因。 「化石展示地球首批雨林內生長的植物,」法爾孔朗說,「與(如今)亞馬孫雨林一樣,當時雨林長有茂盛植被。全球變暖使高聳的植物承受巨大壓力而滅絕。石松一夜之間為蕨類植物取代,表明氣候變暖導致雨林毀滅。」

研究人員相信,這批雨林3億年前因氣候變暖毀滅,可以預示亞馬孫雨林未來命運。

科學家已發現,亞馬孫雨林正逐漸消失。他們警告,雨林消退不僅加劇全球暖化,還令眾多只能生存在雨林內的生物面臨滅絕。

全球變暖可能將熱帶雨林變草原

一些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可能導致植被發生變化,全球變暖可能顛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在本世紀末將亞馬遜雨林變為熱帶草原。2007年,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得氣象學家若澤·安東尼奧·馬朗戈(Jose Antonio Marengo)說,如果任由全球變暖發展,這一生態豐富地區的降雨會減少,同時氣溫會升高。

他說:「我們要應對兩種情形:最壞的和比較樂觀的情形。」他說:「最壞的情況是,在2100年氣溫將升高5-8度,降雨減少15-20%。這將使亞馬遜雨林變為熱帶草原。」馬朗戈說,最壞的情形是假設是不對氣候變化採取任何行動後產生的情況。

樂觀的情形是假設政府採取行動應對全球變暖。馬朗戈說,這種情況下,亞馬遜地區的氣溫將會升高3-5攝氏度,降雨減少5-15%。他說:「如果控制汙染排放並減少森林砍伐,氣溫在2100年時會升高5攝氏度。這種情況下,雨林不會全部消失。」

馬朗戈的研究於兩年前開始將持續到2010年。該研究斥資37.3萬美元,是由世界銀行和英國政府出資支持的,意在預測氣候變化在未來100年對巴西的影響。歐洲政府不斷的資助巴西亞馬遜雨林地區有關環境和生態保護的研究。

馬朗戈說,他相信最壞的那種情形不會發生。但他同時也表示,這是需要工業國家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才能達到的。他說,巴西要儘自己的責任,減少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通過燃燒的方式破壞森林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科學家稱,這種方式每年可以產生3.7億噸溫室氣體排放,約佔世界總排放量的5%。

溫帶森林也將受到全球變暖影響

不僅僅是熱帶雨林,其它氣候帶的植被也會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

根據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在繼續變暖的21世紀,森林是最容易受到損害的生態系統,將有相當多的樹種面臨不適應的氣候條件。北半球的樹木本來就不夠茁壯,因而一些地區的森林將在暖幹氣候條件下更容易枯萎。這是由於在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快變條件下,大多數樹種難以找到氣候適宜的地點,即物種的生境。生境是物種生存和繁殖的環境條件。不同的樹木在某些地點重新發現適宜他們特點的氣候生境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穩定氣候。

據我國科學家分析,當降水增加10%時,如溫度升高1?C,我國天山以北的草原和稀樹灌木草原的面積將增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將減少,和田河畔的荒漠河岸胡楊疏林將消失,柴達木盆地的大片戈壁、鹽殼及風蝕沙地將有50%發展為荒漠植被,青海湖周圍的草甸和沼澤北延到祁連山下、西伸到柴達木盆地邊緣;當溫度升高、降水增加時,西北地區的草原和稀樹灌木草原、草甸和草本沼澤的面積將有所擴大,部分沙漠被荒漠植被代替。而當溫度升高、降水減少時,西北地區的草原和稀樹灌木草原、草甸和沼澤面積縮小,荒漠植將被取而代之,荒漠化嚴重,農業生產受到威脅在平均溫度增加2℃,降水增加20%的假設條件下,我國西部森林地帶將有所變幹,而草原和荒漠地帶稍變溼,青藏高原各植被地帶的乾旱將變得較為嚴重,各植被的熱帶量將北移。寒溫性針葉林地帶轉變成溫帶區域,溫帶、暖溫帶的南部變為暖溼帶與亞熱帶,亞熱帶除北部地區外,都變成熱帶。溫帶草原地帶南部積溫帶東部荒漠地帶變為暖溫帶,青藏高原各植被地帶也都變為上一級熱帶量。

如果平均溫度增加4℃,降水增加20%,各植被地帶都將比現在變得乾熱,森林地帶乾旱程度增加,但仍能滿足森林的水分要求,草原地帶將變得乾熱,西部草原將變為荒漠區,荒漠地帶沙漠化加劇。青藏高原各植被地帶的乾旱程度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沙漠化趨勢加強。各植被熱帶量有所北移。

預計至2030年,我國主要用材樹種興安落葉松適宜分布區的南界將北移約0.1?2.7個緯度,北界、東界和西界的變化不大。至2030年,適宜面積約減少9%左右。林區內,小興安嶺中部適宜區將縮小約10%,大興安嶺西北部地區的適宜範圍將增加。

生長在我國長白山、完達山和小興安嶺地區的珍貴用材樹種紅松,大約氣溫每增加1℃,最適分布區下限上升100~150米,上限上升150~200米,南界向北退縮1~2個緯度,使紅松適生面積迅速減小。然而50?N以北地區在氣溫增加1~2℃時將變得有利於紅松生長,西界略有向西擴張;但當溫度升高3℃時,西界迅速東移至45?N以南,整個東北適宜紅松穩定生長的區域就僅僅局限於長白山的部分山地。

油松是我國特有的針葉樹種。氣候變化後,整個油松極限分布區將出現不十分明顯的北移,低海拔區域的油松所受的影響較大。當前氣候條件下分布較連續的山區,將變成破碎的島狀分布。在東北區海拔高約180~1260米,以及西南區570~1000米處,油松分布可能消失。到2030年適宜油松分布的面積將減少90%。

杉木是我國特有的重要用材樹種。主要分布於南嶺山地和雪峰山區,預計到2030年杉木的極限分布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西界將明顯東移約0.2~2.3個經度,北界將南移約0.1~0.9個緯度,南界將北移約0.1~0.5個緯度,東界變化不大,適宜杉木生長的面積減少約2%。其中,杉木中心分布區將明顯收縮,約減少8%的面積。

馬尾松是我國南部森林面積最大、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用材樹種,在南方各省區的森林蓄積量中馬尾松約佔一半。預計到2030年,極限分布範圍北界將南移約0.3~1.6個緯度,南界北移約0.2~3.4個緯度,西界東移約0.7~1.1個經度,東界變化不大,其中長江以南地區變化較大。適宜面積約減少9%。中心分布區將明顯收縮,約減少13%。

珙桐為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受第四紀冰川影響而瀕於絕跡,僅在我國四川、重慶、湖北、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尚有倖存,預計到2030年分布區東界約西移0.2~1.3個經度,北界僅東段南移0.2~0.7個緯度,西界北段變化不大,僅中南段東移約0.3~1.9個經度,南界變化不大。雲南境內的珙桐變化較大,其北界約南移0.1~1.4個緯度;西部將呈星散狀分布。氣候變化後適宜分布面積約減少20%。

禿杉在四川、重慶、湖北、貴州、雲南、西藏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呈間斷分布。預計到2030年,適宜禿杉分布的面積將有大幅度減少,減少的面積約為當前氣候條件下適宜面積的57%。

總之,全球變暖將對我國植被的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面積、結構及生產力等產生很大影響。氣候變化將改變植被的組成、結構及生物量,使森林的分布格局發生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據研究,到2030年,除雲南松和紅松分布面積有所增加(12%和3%)外,其他物種的面積均有所減少,減少幅度為2%~57%。

推薦閱讀

地球失去「肺」會怎樣?

相關焦點

  • 亞馬遜雨林到底有多恐怖?全球變暖後,它反而會長得更好!
    此前的研究認為,全球變暖會讓熱帶雨林大幅縮減,並且可能會向熱帶稀樹草原轉變,但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全球氣溫升高,熱帶雨林可能生長得更好!
  • 亞馬孫雨林會退化為稀樹草原嗎
    新華網裡約熱內盧9月3日電(記者劉隆)巴西聯邦警察近日破獲了一起非法盜採亞馬孫熱帶雨林資源的特大團夥案,再度讓這片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地區的保護現狀引起世人關注。    亞馬孫雨林位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總面積約700萬平方公裡,佔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世界森林面積的20%。
  • 全球變暖威脅亞馬遜雨林的「最深處」
    全球變暖使廣闊的亞馬遜雨林中最原始的部分也「不得安寧」。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溫室氣體的增加,亞馬遜雨林最深處的樹種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專家認為,整個亞馬遜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將因此大幅降低。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危機或將翻倍!熱帶雨林要變稀樹草原
    據報導稱,在近日北半球多地正遭遇著一個不尋常的全球熱浪。多地氣溫甚至打破了當地的歷史記錄。這種不同尋常的大範圍熱浪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這是否是全球變暖帶來的實際變化?現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們提出了更令人不安的變化,溫度飆升引發的全球變暖可以極大的改變地球氣候,即便是堅持了《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增長限制在高於工業化前的水平2攝氏度的目標,地球仍然會發生大量危險的改變。
  • 被乾旱侵襲的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令全球變暖雪上加霜!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被學術界稱為地球之肺,因為它吸收儲存了大氣中巨量的二氧化碳,相應地排放了巨量的氧氣,為維持大氣中氧氣平衡做出了巨大貢獻。此外,亞馬遜熱帶雨林也是生物多樣性的示範地,那裡有很多珍奇的動植物,為這顆藍色星球爭光添彩。
  • 亞馬遜雨林如果消失了會怎樣?這個真實的情況,恐怕會讓你恐懼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亞馬遜雨林如果消失了會怎樣?這個真實的情況,恐怕會讓你恐懼我們知道,地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就叫亞馬遜雨林,它在大南美的足球王國巴西境內。有人說,亞馬遜雨林中有數不清的食人畜之食人之蟻與毒蛇等,想起來非常令人恐懼。
  • 陸地自然帶中最茂密「熱帶雨林帶」,其中最稀有的東西是什麼?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對應的區域水分條件從溼潤逐步過渡到乾旱。由於森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較多,所以森林自然帶對應的乾濕地區主要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
  • 亞洲熱帶雨林——印度-馬來雨林群系
    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結構最複雜、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儘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們所包含的植物種類卻佔到了全球總數的一半。中國南部的熱帶雨林就屬於這一群系,並成為了亞洲雨林的北界。印度-馬來雨林群系是世界上的三大熱帶雨林之一。此群系包括亞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熱帶雨林。由於大洋洲的雨林面積較小,而東南亞卻有大面積的雨林,因此,印度馬來雨林群系又可稱為亞洲的雨林群系。
  •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燃燒會有什麼影響?
    認識亞馬遜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它橫跨9個南美洲國家,覆蓋了南美洲40%的土地。▲亞馬遜熱帶雨林珍貴的動物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亞馬遜熱帶雨林還能影響洋流,同時也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多樣性。雨林中的植物吸收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在減緩全球變暖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 熱帶雨林在縮小,巴西毀林率增長29.54%,地球氣候或大變,咋辦?
    當然,在這裡先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可能會說熱帶雨林與我們沒有關係,其實了解氣候的科學愛好者都知道,全球氣候變化都是整體轉變的,如果一個地區破壞了,那麼其他地區將會面臨同樣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爭論的事實,就如我們全球變暖一樣,是同樣的道理,不保護他排放,不一樣引起了全球的變化,這就是生態氣候變化的規律。
  • 不會永遠存在的自然奇觀——消失之前一定要看的全球10大自然景觀
    世界總是那麼的讓人琢磨不定,我們總會以為很多自然景觀,都在等著我們有時間後去欣賞,然而,許多的奇觀,卻在以驚人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錯過也許就是一輩子。如果想走遍世界,看遍世間美景,那麼,下文中十個景點一定要列在旅行計劃的最前端,一定要趕在他們消失之前,包括:珊瑚礁,冰川,地勢低洼的島嶼和其他獨一無二的美麗奇觀。
  • 亞馬遜熱帶雨林: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
    亞馬遜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700萬平方公裡。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
  • 一生不可錯過的美景:因氣候變暖正在消失,再不去可能就見不到了
    殊不知有很多美景並不等人,因氣候等原因,有許多美景正在消失,再不去可能就見不到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4處堪稱一生不可錯過的美景。1. 真正的地貌陳列館——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位於歐洲的中南部,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這裡有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萊茵河、多瑙河等許多大河的源頭都在這裡。
  • 威尼斯領銜 全球即將消失的十大景點
    也許十年後,你變看不到吉力馬札羅的雪,看到水城威尼斯,看不到死海了。如果說,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那麼再不出發,我們就晚了——再也看不到這些景色了。   威尼斯消失失倒計時:38年 獨特體驗:乘坐貢多拉遊覽古城,聽義大利歌劇 長年的水患衝蝕著威尼斯,目前地層每年下沉0.5釐米,加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若不加以搶救,預計威尼斯很快將被海水淹沒。那時,這裡的貢多拉,這裡的電影節,這裡的歌劇院,好吃的冰淇淋都會成為記憶。
  •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即使沒有去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吧?它被稱作"地球之肺",一直就是動物的天堂。亞馬遜雨林無論是哪一塊土地,都是動物們的天堂。在這裡,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有豐富的食物來源。這裡競爭激烈,弱肉強食,妥妥的就是一個現實版的侏羅紀。因為綠色植被十分豐富,亞馬遜雨林一帶的空氣品質非常好。
  •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對全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孫盆地佔地700萬平方千米。它橫跨8個國家,包括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主亞納及蘇利南,其中在巴西境內的雨林佔森林面積的60%。
  • 巴西熱帶雨林的坦貝族部落:只要有我們在,亞馬遜森林就不會消失
    #蘋果捐款修復亞馬遜雨林#在美洲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有一個名為坦貝族的部落,目前大約有在在全球重要的巴西熱帶雨林亞馬遜地區,他們的家園不斷受到威脅,森林和樹木不斷遭到砍伐。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坦貝人植樹是為了教育他們的孩子保護世界上最大的雨林的價值,這是抵禦全球變暖的重要堡壘。部落婦女西達莉亞·坦貝對他的孩子們說:「我為你種了一棵樹,現在你也必須為你的孩子種一棵樹。」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有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威尼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被全部淹沒,徹底消失。2019年11月15日,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在漲潮時被洪水淹沒。威尼斯的洪水已然退去,但美國阿拉斯加州沿海小鎮基瓦利納的水,卻無法退去。因海平面上升,這個小鎮面積正不斷縮減。到2025年,這裡就會被海水淹沒。
  • 科學家警告:亞馬遜熱帶雨林正逼近「臨界點」,50年內或變成乾旱的...
    科學家們於本周二稱,亞馬遜熱帶雨林正在逼近一個臨界點,一旦越過這個臨界點,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將在半個世紀內變成乾旱的大草原。科學家們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稱,另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加勒比海珊瑚礁——如果越過了自己的「不歸路」,可能僅在15年內就會滅絕。他們警告說,每一次所謂的「系統更迭」都會給人類和其他與我們共享棲息地的物種帶來可怕的後果。在這兩種情況下,不可逆轉變化的臨界點都是由全球變暖和環境破壞造成的——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以及珊瑚的汙染和酸化。
  • 亞馬遜雨林大火後,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有可能50年內消失
    亞馬遜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它對涵養水源和維持大氣層氣體平衡有關鍵性的作用。然而,一場歷史罕見的大火竟然發生在亞馬遜雨林,這不得不讓大家捏了一把汗。那麼現如今,亞馬遜雨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可喜的是,科學家發現去年被大火燒毀的雨林,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有了復甦的跡象,許多綠色植物恢復了生長,生態系統也在重建當中,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