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秋天的永順細雨濛濛,氣溫有所下降。在湘西芙蓉鎮政府拼多多直播間,湖南日報社黨組成員、社委、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龔定名,永順縣副縣長向海軍、楊木村駐村扶貧隊隊長戴海文正在直播帶貨,助力湖南農產品「出山」。 9月21日至25日,湖南第九屆網絡文化節之2020「決戰決勝 全面小康·精準脫貧在三湘」系列助農直播活動在湖南安化、新化、永順3縣舉行。此次扶貧助農直播共吸引超145萬拼多多網友圍觀下單,三個基礎薄弱的店鋪粉絲平均增長過萬,直播間銷售額環比上漲190%,安化黑茶、新化腐乳、湘西獼猴桃、永順莓茶等特色單品店鋪銷量增長近10倍。
龔定名(左)現場直播帶貨「湘西是個神奇的地方,很高興在這裡工作過兩年半。」直播一開始,龔定名就對湘西讚不絕口。他說自己喜歡吃湘西的獼猴桃,認為這是一種很健康的水果,現在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新鮮香甜,值得一嘗。 在現場,他還提到湘西的葛根粉是個「寶貝」,並分享了吃法。「把水燒開,然後冷卻到80度,把葛根粉放入,攪拌之後即可食用。」他透露,小時候家裡製作葛根粉比較麻煩,其中會有些許雜質,現在工藝進步,都是純白的葛根粉,質量好多了。 除了獼猴桃、葛根粉,他還分享了自己對湘西美食的感悟。其中,他認為湘西的蘿蔔、泡菜、醃姜等等口感很好。「湘西出行不方便,會一次性做很多利於保存的食物。」他認為這些湘西地道風物,味道絕佳。 「今年,直播帶貨比較風行。」龔定名說,網際網路渠道讓農產品第一時間進入千家萬戶,把農副產品變成看得見的收入。產品銷售出去,可以激勵農戶擴大生產形成產業,打造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有助於鞏固脫貧的成果。
楊木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戴海文(左)在直播帶貨現場,湖南省委網信辦駐楊木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戴海文也走進了直播間。他一開播,就把網友呼作「寶寶們」,吸引了網友注意力。 「黃精主要食用方式,就是煮茶。」戴海文倒了一杯黃精茶,現場品茗,「茶湯顏色金黃,口感帶著一點甜味。」他還說,煲湯味道也很鮮美,呼籲網友積極購買。「你們的愛心,讓老百姓看到增收希望。」 直播結束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工作隊通過近兩年幫扶楊木村種植了黃精450畝。他們成立了生態養殖和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村支兩委+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積極探索「村社合一」發展模式,發展生態種植、養殖、光伏發電等產業,幫助村民構建可持續的致富路徑。「幾年後,楊木村要變成黃精村了。」 「楊木村大約50%的農產品,是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戴海文坦言,雖然村裡的電商起點較低,但進步很大。「我們實施農村電商工程,搭建了電商服務站,培養3名電商人才,與多個直播平臺達成合作協議。」同時,還幫助70名農村創業者們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和新模式發展農業網紅經濟,電商的道路越走越寬。
永順縣副縣長向海軍(右)在直播帶貨「獼猴桃是湘西特產,不僅人喜歡吃,猴子也喜歡吃,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永順縣副縣長向海軍的直播一開始,就對獼猴桃名稱作了解釋。他還表示,獼猴桃「酸酸甜甜」,就像「初戀的味道」,歡迎大家購買品嘗。網友紛紛留言「原來是這樣」「學習了」。 「條索緊細泛白花,香醇甘美茶奇葩。神秘湘西多好物,土家兒女最愛它。」推介莓茶時,向海軍用一首「打油詩」開頭,為永順莓茶代言。在他看來,莓茶內含多種微量元素,有「黃酮之王」美譽,值得購買。直播過程中,他侃侃而談,旁徵博引,向網友們「種草」湘西特產。 「今年以來,社會掀起直播熱潮,把產業、基地和農民都帶動起來。」向海軍介紹,永順也啟動了全民網紅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活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助推鄉村振興。他認為,直播是農產品銷售的抓手和平臺,在促進農民增收,提升農業價值方面,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截至目前,永順縣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一個,縣級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倉儲(分撥)中心一個,永順縣特色產品展示館一個,192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縣、鄉鎮、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網絡已成雛形。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高達8.15億元,同比增長55.8%;農村網絡零售額達4.87億元,同比增長44.51%。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何欣 餘歡
編輯 王小婷
編審 楊儀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