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俄羅斯與鄰國的關係再次緊張起來,又一個歐洲小國開始向俄羅斯表態,索要歷史上被俄羅斯奪走的領土,但這次已不是烏克蘭,而是愛沙尼亞,該國這次向俄羅斯索要的領土面積涉及2300平方公裡,甚至表示為領土不怕和俄羅斯開戰,對此有專家分析後認為,克宮顯然無法接受該國的要求,因此愛沙尼亞最後只能碰一鼻子灰。
俄羅斯現今之所以能保留波羅的海出海口以及摩爾斯克不凍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二戰時期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取得的成就,並和周邊國家達成的和平協議,其實在很早之前,俄羅斯曾因為短暫的戰亂時期與愛沙尼亞,芬蘭等國籤訂了塔爾圖協議,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和周邊國家的矛盾專心應對德國的戰事,直到1940年戰事相對穩定,蘇聯又和芬蘭重新籤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索要了之前損失的11%的領土和12%的人口,這對於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站穩腳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二戰結束後,由於美蘇之間的對抗,不少歐洲國家受此影響紛紛站隊,而在地理上靠近蘇聯的東歐國家紛紛併入蘇聯加盟國,以獲得援助,顯然,那時候的波羅的海三國怎麼也不可能提及半個世紀以前籤訂的塔爾圖協議,就邊境問題和蘇聯針鋒相對,而蘇聯通過衛國戰爭乃至工業化建設取得的成績,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軍事手腕自然不言而喻,對外的戰略需求也不斷增強,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西歐都籠罩在蘇聯軍隊的威脅陰影之下。
眾所周知,目前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共有兩個出海口,分別是聖彼得堡與海外飛地加裡寧格勒,但在蘇聯時期,由於東歐國家與蘇聯結盟,波羅的海沿岸很大一片區域都處於蘇聯紅海軍的牢牢掌控之中,北歐國家對地區局勢的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所以當時的矛盾主要是蘇聯和北約之間的較量,加盟國內部很少出現疆界問題導致的矛盾。
顯然,脫離蘇聯管轄後不久的波羅的海國家,特別是愛沙尼亞在長期受到北約的照顧以及西方的思想的影響下,開始對俄羅斯聖彼得堡地區的領土有所打算,由於軍事上的差距,愛沙尼亞無法硬碰硬,只能拿著歷史問題來說辭。
而愛沙尼亞所辦出來的百年前的和約在俄羅斯看來是無稽之談,因為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現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幻,國際局勢演變至今,愛沙尼亞藉助蘇俄時期的失去效力的和約與俄羅斯談判簡直是無稽之談,只能被當做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