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百雲智峰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探討在產業智能化大潮正席捲而來時,企業如何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快速與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從而實現競爭力重塑。在其中的智能計算分論壇中,百度智能雲ARM雲業務部總經理沈鵬飛以"百度ARM雲的生態布局"為題,深入淺出的解析了產業變革下ARM雲的趨勢與優勢,並發布了重磅產品——ARM私有雲一體機與ARM私有容器雲一體機。
自2012年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把雲計算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到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就"新基建"作出解釋,指出了雲計算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這八年期間,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方積極探索雲計算與5G+AIoT等新技術應用創新,為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支撐。雲計算從一開始僅僅被當做數據計算的技術,發展為全新的服務交付模式後,又一步步向商業模式的方向演變,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部署。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成為共識的背景下,近年來伺服器的市場規模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 ,其中基於X86架構CPU的伺服器仍佔據市場中的主流地位 ,據IDC與Gartner的數據顯示, X86伺服器的市場規模從2016時的468.01 億美元,到2019 時為693.6 億美元,共增長48.2%。 而另一方面,非X86伺服器在2019 年的市場規模為178.4 億美元,佔總體規模的11.81%。
在以個人電腦(PC)為終端的傳統伺服器市場中,非X86架構的伺服器市場相對小,源自於其大多作為定製化產品,往往具有高單價。而在以移動終端為主流的國內市場上,據ARM公司的財報稱,其佔據了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與智能汽車等移動終端與IoT處理器市場中約90%的份額,使ARM架構處理器的總算力輸出在今年達到了82%,華為開發者大會的數據更顯示ARM架構處理器的算力每年平均增長30萬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單字長定點指令平均執行速度)的增幅更是X86架構處理器的5倍。對企業而言,隨著移動端上資訊飛速地增長,數據中心對伺服器的設備需求亦不斷攀升,並導致電費成本愈發高昂,促使新一代的伺服器除具備高性能外,也將要更重視整體功耗,才能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而這樣的需求正好為ARM架構伺服器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得天獨厚的土壤,除低耗高能外,ARM架構還擁有高並發處理效率、升級速度快等特點。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移動終端佔比高與科技自主的趨勢下,ARM架構有著成本上與安全上的優勢,在於ARM架構具有既完整又開放的生態,給予廠商為其內核添加外設或進一步對架構和指令集進行改造的授權,如華為和飛騰便具有最高授權,使得國內擁有一整套從到硬體、到軟體的廠商體系。
早在2013年,百度在南京的雲計算數據中心便規模化應用了ARM架構伺服器,成為全球首家實現ARM伺服器商用的企業。爾後隨之成立了雲手機、雲遊戲、雲應用等項目組,敏銳地洞察到了ARM虛擬化這個具有百億美金規模的市場變化,並積極與運營商在雲遊戲上建立合作,除助力5G發展外,開拓了多個行業中的客戶,逐步構建了百度在5G+AIoT趨勢下的ARM雲生態。
在2020年,百度為不斷深化與ARM雲相關的產業鏈,先是投資20億元在長沙市天心區建成國內最大的雲手機產業基地,將應用在教育、辦公、遊戲、VR、視頻、直播等多個領域;以及收購了紅手指雲手機,進一步加強百度在ARM虛擬化領域的技術儲備,結合紅手指雲手機的現有業務體系,好向企業及用戶提供更多新型產品;最後,百度聚焦在以ARM虛擬化技術為核心能力,為遊戲、營銷、政務等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助力,提升我國的市場競爭力與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
而移動端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伺服器多採用集中式的煙囪部署、系統標準化及通用性差與IT系統過於龐大複雜,這些都是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上遭遇的行業痛點。百度智能雲在此次峰會上發布的ARM私有雲一體機與ARM私有容器雲一體機,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生,首先,這兩款新產品深度適配安卓生態,憑藉ARM在智慧型手機生態中的優勢,融合百度自研的雲手機、雲應用,為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使移動端輕鬆上雲。其次,百度自研的ARM板卡式伺服器搭載在ARM私有雲一體機與ARM私有容器雲一體機上,通過微板卡鏈路技術能提供高算力,並用統一的管理平臺集中運維,具有高密度和高性能;更以標準化的板卡伺服器單元實現橫向擴展,利用集群管理和軟體定義並行處理,提供幾乎無限的擴展能力,使它們有著低成本與易擴縮的特點;最後,ARM私有雲一體機與ARM私有容器雲一體機採用動態部署架構,以軟體定義方式集成單一設備,通過橫向擴展能力快速構建業務資源,大幅縮短業務上線周期 。
隨著5G的發展,將帶動用戶對效能與效率的強烈需求,意謂著共同架構的必要性,才能讓雲計算的設計與部署更為便利。主打 "端雲同構"的百度ARM私有雲一體機與ARM私有容器雲一體機,結合百度在ARM伺服器上豐富的經驗,配合雲手機完善的生態,為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幫助企業在極致的成本優勢下,構建符合移動端發展的新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