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潤
來源:劉潤(ID:runliu-pub)
「內卷」是今年很火的一個詞。
什麼是「內卷」?
有人說,內卷就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比如加班,為什麼要加班?是老闆逼迫的嗎?
不是的。讓你加班的人不是老闆,而是其他加班的人。這是網民口中的職場內捲化。
再比如上早教。讓你孩子上早教的不是早教機構的銷售,而是其他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這是教育內捲化。
企業也一樣,企業為了盈利,已經把每個產品開發到極致,只能通過價格戰等惡性競爭,生存下去。這是企業內捲化。
所以說,網民口中的內卷,就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
那內卷真是這個意思嗎?
最近,恰巧後臺也有同學問我,產品一旦內捲化了,怎麼辦?
今天,藉此機會,我們就一起探討,到底什麼是內卷,應該如何應對?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
到底什麼是內卷?
萬維鋼老師在得到精英日課上也討論了什麼是內卷。他引用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劉世定和邱澤奇的論文裡指出,「內卷」作為一種現象,最早是由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Goldenweiser)從藝術角度提出來的。如下圖:
紐西蘭毛利人的裝飾藝術
這是一幅手繪的圖案,特別精細、複雜。但,仔細看,你會發現,這種複雜只是一種單調的重複的複雜。只是幾種圖案不斷地各種重複,並沒有什麼創造力和多樣性。所以,內卷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在藝術領域沒有創新的複雜化。
那內卷是如何從藝術領域走向社會其它領域的呢?1963年,美國人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出了本書《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他把內卷這個概念成功的從藝術領域,引入到了社會生活領域。書中寫到,印尼爪哇島上的農民,如何讓不斷增長的人口,耕種有限的土地?解決方法就是,更加精細、更加複雜地耕種。複雜的耕種方式,複雜的租佃關係,複雜的分工協作。但這些複雜,並沒有突破性的創新。這是印尼爪哇島的農業內捲化。
2
什麼是產品內捲化?
了解了什麼是內卷,以及內卷是如何被引入到社會生活領域之後。我們說說產品內捲化。就比如微軟的ows,微軟2001年推出了全球當時最好的作業系統,也就是ows XP。
即使到現在,據NetMarketShar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快20年過去了,全球有超過2520萬臺電腦,仍在使用ows XP,佔全球20億臺電腦的1.26%。
是不是有點吃驚。竟然有2500萬臺電腦,仍然在用近20年前的系統。
一方面說明這些人多麼不與時俱進。另一方面,也說明微軟在ows XP後面開發的ows 7、ows 10系統沒有太多巨大的創新,讓ows XP還能用。否則為什麼DOS,這種需要輸入命令的作業系統幾乎沒有人用了呢。
但相對於從DOS系統到ows 95 (ows XP前身)這種飛躍,這20年,微軟的ows 7 和 ows 10並沒有巨大的創新。越來越像毛利人手工把幾個圖案變著法的重複畫。確實越來越好看,使用體驗也越來越好,但是已經沒有巨大創新了。這是產品內捲化。
再比如諾基亞手機,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全球手機銷量第一。在諾基亞最顛覆的08、09年,諾基亞給人感覺最大的創新是什麼?是換7彩手機殼。更換上不同顏色手機殼,主題也會隨之更換顏色。
這像什麼?是不是也越來越像毛利人手工把幾個圖案變著法的重複畫。確實越來越好看,但是已經沒有巨大創新了。這也是產品內捲化。
理解了什麼是產品內捲化,我們再往深想一層。產品一旦內捲化,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它正在邀請一次行業的巨大變革。
什麼意思?當諾基亞開始在換殼上面進行創新的時候,它其實就是在邀請安卓手機、蘋果手機這種大屏手機進入市場。於是,賈伯斯帶著iPhone來了。
每個產品最終都有可能走向內卷。被諾基亞邀請來的iPhone,現在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果粉開始吐槽,iPhone這兩年的設計風格,就是在iPhone 4到iPhone 6之間來來回回不斷切換。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其實iPhone事實上也在邀請一場行業變革。所以,所有的產品最後都有可能走向內卷,只是或早或晚。
3
如何應對「內卷」?
既然所有的產品最終都有可能走向內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唯有巨大創新。在產品發展到成熟期時,要果斷跳出當前的發展模式,拉出第二曲線。
以微軟為例。2014 年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微軟了,理由是「手機崛起,PC衰落」。
2014年2月,微軟宣布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成為新的CEO。他在上任的發言中說,「我將在一個星期內,發布一款新產品。」
一個星期就發布一款產品?這三把火來得這麼快嗎?結果一個星期後,微軟真的發布了一款產品:Office for iPad。什麼?薩提亞竟然允許自己的拳頭產品Office運行在競爭對手蘋果系統上。這太令人吃驚了。
如果了解那段歷史的應該知道,在薩提亞上任之前,微軟的Office只可以在微軟的ows Phone上使用,卻不能在iPhone和iPad上用。畢竟,兼容Office是ows Phone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
ows 系統那時還是挑戰蘋果IOS的重要時期,現在IOS系統也可以用Office了,ows Phone 還怎麼和蘋果打?但是薩提亞剛上任就做了這個決定。這個決定也就意味著,微軟放棄了ows系統的唯一核心地位。
過去微軟內部的格局是,ows是老大,Office是老二,其他產品都是小弟,必須基於ows。那不以ows為核心,微軟依靠什麼?雲服務。
薩提亞,接下來提出了重要的戰略「雲端至上,移動為王」。圍繞這個戰略,微軟宣布,ows 10 將是微軟最後一個版本的套裝軟體。
Office 變成了基於雲端的可以在網上訂閱和使用的軟體。甚至,薩提亞在一次演講中,居然當著眾人的面拿出了一部iPhone,說,我手上這不是iPhone,我更喜歡把他稱之為iPhone Pro。打開手機一看,裡面裝的很多都是微軟的應用,我們用微軟的軟體,武裝了iPhone。
到今天,微軟已經70%的收入來自於雲計算,市值更是超過1.6萬億美元。
4
最後的話
回望2014年很多人不看好微軟的理由,手機確實崛起了,PC也確實停止了增長,ows Phone也沒贏。理由都成立了,但微軟沒有失敗。
因為微軟成功拉出了第二條曲線,那就是雲計算。所以,如何應對產品的內卷?我的建議是,創新,跳出當前成熟的發展模式,為自己拉出第二曲線。
最後,回到我們每個人,我們該如何應對內卷?
第一,首先一定要選好行業,選擇那些沒有進入內卷的行業,加入還沒有進入內卷的企業。
第二,如果我們已經陷入內卷行業,暫時也別無選擇,怎麼辦?這就真的進入了不得不競爭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就以只能被動加班、不得不996為例。
借用薛兆豐老師在《奇葩說》上說的話,給你支招:
我們要勸別人千萬不要996,不要加班;
也要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反對996,反對加班;
同時,我們自己也要996。
當然,我期待你永遠不要進入這第二種情況:別無選擇,只能內卷,過度競爭。我期待你總有選擇,找到勢能最強的行業,求之於勢;總能為你的企業拉出第二曲線,不責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