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喜劇演員周星馳曾經演過一部電影,名為《唐伯虎點秋香》,男主角唐伯虎無釐頭且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
在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起初,秋香並不相信僕人畫安就是她仰慕的唐伯虎,於是在房間裡內,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他的《桃花庵歌》。
我們曾經天真地以為真實的唐伯虎,他的一生應該如同電影所演的那樣,仕途順遂,名利雙收。
翻看了關於唐伯虎的史料之後,才發現他的命運卻是如此的坎坷。
正值春天,桃花已經三三兩兩地開放,我們趁著這大好年華,解讀唐寅的《桃花庵歌》,感悟他的真性情和充滿磨難的一生。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伯虎寫這首詩的時候,是弘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05年,這一年,距他科場遭汙案已經過了6年。
時間追溯到1499年。
當年30歲的唐伯虎參加會試,他的才學得到了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但是由於「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事發,程敏政捲入此案,清白的唐伯虎也受到牽連,功名沒有求得,反而鋃鐺入獄。
自此,唐伯虎看穿了人世間的功名利祿與塵世繁華,他不再追求入仕為官,而是靠著自己的才華,賣畫度日,過著貧窮而自由的詩酒年華。
這首《桃花庵歌》便表達了唐伯虎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生活態度。
我們再看這首詩。
桃花塢,位於蘇州金閶門外,當年時北宋時期章粢父子在此建的別墅,後來成為一座荒園,明朝時,唐寅在此蓋起了桃花庵。
詩中的桃花仙,指的便是唐寅本人。他同東晉時期的陶淵明一樣,看透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朽,於是在心中建造了一座理想而美好的樂園,我們不知道陶淵明心中的桃花源是否存在,但是唐伯虎的桃花庵卻是真實存在的。
唐伯虎在桃花庵中種了很多桃樹,由於沒有俸祿,他只得拿著桃花去換點酒錢。
酒和桃花,成了唐伯虎的人生知己。
清醒的時候,唐伯虎坐在桃樹林中,欣賞芬芳美麗的桃花。喝醉酒的時候,便躺在桃花林下臥石而眠。
唐伯虎就在這半醉半醒之間度過,花開花落又是一年。
既然仕途無望,功名難求,唐伯虎也算是想明白了,與其在達官貴人面前卑躬屈漆、阿諛奉承地討的一份差事,不如老死在這花酒之間。
此時的唐伯虎,第一任妻子已亡,第二任妻子由於他的貧窮離他遠去,現在真是孜身一人,孤獨而失望,陪伴他的只有這桃花和美酒。
外面的世界車水馬龍,那是權貴者們的世界,與唐伯虎無關,酒杯和花枝才是像他這樣窮人的最愛。
人,從出生就註定不同,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自己的貧賤比較的話,真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無法可比。
但反過來想想卻又樂得其所,這些權貴們為了功名利祿,戴上虛偽的面容到處奔走,而自己雖然清貧,卻得到了閒情逸緻。
可以見得,得與失,誰又能說得清呢?
有的人覺得我的生活太瘋癲,我卻笑話別人看不透世間的一切。
這些權貴們雖然也曾輝煌,但是如今卻看不見他們的墳塋,只成為一片耕種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