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野生鳥類有成千上萬種之多,卻唯獨燕子敢把鳥巢築在人類的眼皮子底下,難道它們是吃了豹子膽?奇怪的是即使燕子把窩築在屋簷下,人類也裝作視而不見,這又是為什麼呢?
人類是地面建築有幾千年的歷史,誰也不知道燕子從何時開始依附於人類,把鳥巢築在屋簷下,只知道在唐朝時就有大詩人劉禹錫作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單憑這句詩來看,燕子在人類屋簷下築巢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的大多數地區,人們都把燕子視為祥瑞之兆,燕子來到家中築巢寓意一個家庭興旺,古人有:「燕子不進愁悶,耗子不打空倉」之說。
長久以來,燕子在人們的心中和文化中一直被視為吉祥的代表,為了不讓熊孩子或是愚昧無知的人搗毀燕子窩,民間還傳說搗毀燕子窩會瞎眼睛,以此嚇唬那些熊孩子,不要搗毀燕子窩。
其實除了燕子千百年來形成的美好寓意之外,燕子本身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鳥類,燕子不吃人類的糧食,燕子捕食飛蟲,一隻燕子一天能捕捉上百隻飛蟲,在古代農耕文化中,燕子是莊稼的守護者。
燕子捕捉飛蟲十分勤勞,跟農民一般,尤其是它們築巢育兒,仿佛如同人類一般,燕子的巢是燕子用口水和泥土一點點築起的,人類的房子也是一磚一瓦一點點累積起來的,燕子和人類頗有相似之處。
在人類的愛惜和保護之下,燕子也愛到人們屋簷下築巢,除了這種外在因素之外,燕子之所以選擇在人類的屋簷下築巢只是一種生活習性,燕子築巢需要在防水防潮、採光好的地方。
而屋簷就是一個很理想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燕子會在「王、謝」這樣的大戶人家築巢,大戶人家的房子屋簷寬闊穩固,而百姓家的屋簷多數是茅草房,不利於防水,自然不受燕子青睞。
千百年來,人類吃過許多種鳥類的肉,就連信鴿這種為人類送信的鳥也有人吃,可是為什麼人們不吃燕子呢?古人不吃燕子肉是因為不敢,古人在燕子方面的禁忌非常多。
晉朝《博物志》載;「人食燕肉,不可入水,為蛟龍所吞」,藥王孫思邈說過,「燕肉不可食,入水為蛟龍所殺。」這些話古人是危言聳聽,卻能震懾古人,讓人們不敢去吃燕子肉。
時至今日,燕子入戶築巢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正常現象,反倒是隨著農村逐漸消失,燕子以後會去哪安家呢?不禁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