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直接觀測有兩個太陽的行星

2021-01-07 觀察者網

3月20日,《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首次直接拍攝到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

去年11月,法國Joseph Fourier大學的科學家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NACO紅外傳感器系統跟蹤雙星2M0103,發現第3個不明天體,其位置在2002年和2012年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個不明天體可能是圍繞雙星運行的行星,根據命名規則,被命名為2MASS0103(AB)b。

圓圈中為行星2002年的位置,箭頭所指為去年的位置

這是人類首次直接拍攝到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此前發現的圍繞雙星的行星,都是通過間接方式發現的,例如行星遮蔽雙星時導致雙星變暗,或行星幹擾雙星的運動。

《星球大戰》中有一顆叫「塔圖因」(Tatooine)的行星,該星球圍繞雙星系統公轉,塔圖因的生物能看到天上有兩個太陽。

《星球大戰》中有兩個太陽的塔圖因行星劇照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新觀測或許能夠激發人們進一步的想像,但這顆天體上或許很難有生命存在。

2MASS0103(AB)b與雙星系統間的距離約為125億千米,相比之下,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才59億千米。

而且,該天體的質量約為木星的12至14倍,很可能是質量巨大的類木行星。一般認為,類木行星上不會有生命存在。

對研究者來說有些棘手的是,這個天體的質量過於巨大,幾乎就在行星與褐矮星的分界線上。

褐矮星是構成類似恆星,但質量不夠大,不足以在核心點燃氫核聚變反應的氣態天體。大於13倍木星質量的天體會發生氘核聚變。成為真正的恆星,天體的質量需要達到木星的80倍。

但研究者表示,這種分法只是簡單化的定義,因為測量質量比較方便,易於操作。他們正在研究這個天體的光譜,了解其大氣組成。

他們認為這個天體更可能是質量巨大的類木行星。行星形成的「核心吸積」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類地行星的形成,但很難解釋氣態行星的形成,後者通常用「吸積盤不穩定」理論解釋。這個新天體的發現或為「吸積盤不穩定」理論提供了佐證。

但如果光譜分析證實其是褐矮星,那也將是了不起的發現——與雙星系統共生的矮星。

研究者猜測,如果那樣的話,可能在恆星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內部擾動,導致星體撕裂為碎片,最終成為三個天體。

綜上所述,新天體的發現對完善行星與恆星形成的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Hertfordshire大學的Ben Burningham評論說,雖然這個發現可能進一步模糊了行星與褐矮星的分界,但圖片真的非常酷。他認為,該天體是行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NACO系統

甚大望遠鏡陣,分別命名為Antu, Kueyen, Melipal and Yepun,NACO即安裝在Yepun望遠鏡中

相關焦點

  •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Emma Chou • 2020-05-21 18:24:
  • 科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 新晚報數字報
    日前,科學家最新觀測發現一顆地球體積大小的流浪行星正在穿越銀河系,此前從未觀測到該現象。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一顆行星為什麼會「四處漂流」?從定義上講,流浪行星沒有恆星光照亮它們的運行軌跡,這將意味著望遠鏡很難直接觀測到。  或有助於證明行星形成理論  研究人員稱,一顆質量是木星數倍的行星可能會產生持續幾天的增亮效果,而一顆與地球質量相當的行星僅會讓源恆星變亮幾個小時,甚至時間更短,這種異常罕見的現象被稱為「微透鏡效應」。
  • 兩個外星人行星發現雙星太陽像'星球大戰''塔圖因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兩顆外星體在一對恆星周圍旋轉:一個完整的太陽系,有雙太陽,就像盧克天行者的虛構世界塔圖因一樣。像太陽這樣的大多數恆星都不是單身,而是成對出現在彼此的軌道上。科學家在這些二元系統中發現了行星,即所謂的「星球大戰」宇宙中有兩個太陽像天象的星球。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其實關於第九顆行星的存在我們其實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據,而是一些說服力不怎麼強的間接證據,而科學家堅信這個間接證據就預示著還有一顆行星為被發現的原因是:當年我們通過同樣的方式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海王星如此遠的距離就造成了我們很難利用望遠鏡發現它的存在;而天王星由於比海王星近了10個天文單位,因此在1781年由威廉·赫歇爾通過望遠鏡首次被發現,這也是人類第一次通過望遠鏡發現的行星。
  • 首次發現的7顆「戀母」行星有3個宜居,或有生命存在
    在北京時間23日凌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NASA又宣布了一個令人吃驚又興奮的新發現:科學家們通過斯皮策紅外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39光年的地方,首次發現了7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行星系統,更重要的是,其中3顆恆星位於母恆星TRAPPIST-1的宜居帶內。
  • 據科學家觀測,不久的將來夜空將會同時出現兩個月亮
    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事情就是和衛星有關,科學家們在對宇宙進行觀測的時候,他們發現地球旁邊有一顆小行星。這個行星距離地球非常的遙遠,不過它好像於地球之間有些密切的關係,難道說地球又要吸引過來一顆衛星了嗎?那麼以後我們的夜晚,是不是就更加明亮的了呢?想想就讓人興奮呢!
  • 地球能夠像圍繞兩個太陽旋轉的行星那樣存在嗎?
    地球能夠像兩個太陽之間的行星那樣存在嗎?如果有兩個太陽相互旋轉會怎麼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只是一個純理論的問題。一個典型的有意思的實例就是克卜勒1647b行星,它環繞著兩個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這顆行星居住在「宜居地帶」:離兩個恆星的距離剛剛好,可使星球上的水呈現液態。圖解:在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時,宇宙中只有8%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產生。地球是宇宙宜居行星中的「早產兒」。圖源:twwtn.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其中L1、L2是地球上能看到的(地日系),因為就在地球的兩邊,而L3則位於太陽和地球連線的背面,地球上看不到!1772年數學家拉格朗日推算出另外兩個點(特解)為L4、L5,至此二體引力場中的幾個平衡點都被找出來了!
  • 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有關?
    當站在地球上的人們,觀察到太陽的前方有水星在緩慢穿行,便產生了所謂的過境事件。那麼,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它與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頻率和地點-為什麼水星過境事件並不常見為什麼科學家們會將水星凌日這樣的過境事件,稱為罕見天體事件?其實,這跟它的出現頻率和觀測地點都有關係。
  • 半人馬座驚現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
    原標題:半人馬座驚現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   新華社柏林7月7日電 (記者郭洋)科幻小說《三體》讓很多人對三恆星系統及其行星上的生存環境著迷。歐洲南方天文臺7日說,天文學家在半人馬座發現一顆擁有三個「太陽」的行星,一個現實版的「三體世界」。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首次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繞其太陽運行的照片。 這兩顆行星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旋轉,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三百光年,比太陽年輕很多,只有1,700萬年左右的歷史。也就是說,這個恆星系統有點像年輕的太陽系。 地外行星的照片非常罕見,這是至今拍到的第一張兩顆地外行星繞行類太陽恆星的照片,也是第三張有兩顆地外行星繞行恆星的照片。
  • 三體世界可能真實存在,一顆新發現的行星有三個太陽
    最近,天文學家們也剛剛發現了一顆具有三個太陽的行星,這有可能讓科幻成為現實嗎?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距離地球大約22.5光年,雖然比小說中的4光年要遠不少,但是它的確有三個太陽!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發現其他生命形態機率最大的一次!在我們深入了解這顆星球之前,先來看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首先要感謝Tess,Tess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指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
  • 在「塔圖因行星」的天空升起兩顆太陽
    好像天行者家園——電影「星球大戰」的沙漠行星塔圖英,我們在塔圖英的世界可以看見兩個太陽「旭日東升」、「日落西山」的美景,行星塔圖英繞著兩顆恆星旋轉,地球只繞一顆太陽恆星轉動,科學家曾經確定,只有非宜居性的巨型氣體行星可能繞雙恆星系旋轉,巖石態行星、或固體行星不會出現在雙恆星的公轉軌道上
  • 科學家觀測到火星上也有綠色光暈出現
    近日,科學家們在火星大氣層中觀測到了一種綠色光暈,這還是人類除了地球以外在太陽系內另一個星球上首次發現這種現象。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這種綠色的光暈很可能是火星大氣層中的氧原子與太陽光相互作用的結果,其實科學家們很早就提出過這樣的理論,他們認為這種綠色光暈會出現在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上,但直到今年早些時候,追蹤氣體軌道器(TGO)衛星才觀測到這種現象(TGO從2016年10月開始觀測這顆紅色星球),而地球上這樣的光暈通常可以從國際空間站上看到。
  • 在理論上,天上能否同時存在兩個太陽
    中國有個神話傳說,叫做后羿射日,說的是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而遠古人類在十個太陽的照射下,酷熱難忍,在這裡就要佩服古人了,十個太陽,起碼200度以上,居然沒有問題。有個叫后羿的為了不讓人們那麼難受,就想為民除害,幹掉太陽,最終,他成功射掉了9個太陽。
  • 冥王星有多可怕?它為何從「九大行星」除名?科學家發現了什麼?
    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對地球和宇宙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陽系曾經有九大行星。從2006年以後,冥王星從其中除名。有人說這是因為冥王星實在太恐怖了,與8大行星格格不入,這是為什麼呢?
  • 恆星赤道比極地涼快,行星一年有兩個夏季:「最熱行星」所在系統
    這顆行星位於天鵝座,被命名為KELT-9b。它最顯著的特徵為極高的表面溫度——晝半球的表面溫度可達4600開爾文,甚至超過了很多恆星,也是已知溫度最高的行星之一。2019年起,NASA的科學家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對KELT-9b進行了細緻的觀測。
  • 行星能有多古老?
    行星能活多久?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 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
  • 如何觀測太陽系最近的行星?
    水星,是一顆內側行星,只會出現在凌晨成為晨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但是它比另一顆內側行星——金星,更難以見到。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度。當它最亮時,在技術上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在天空中太靠近太陽,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因此,除非有日蝕,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