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小雪」剛過,天氣就開始冷了。
芳香博覽園裡大片的海棠林,紅豔的海棠果在冬日裡顯得尤為醒目。
雖然寒冷,但對於芳香文化博覽園裡的職業「花農」文陳英來說,還是同前段時間一樣忙碌。
她要趁著天氣晴好,抓緊多剪些迷迭香成株的枝條,用來在溫室大棚裡培育新的迷迭香幼苗。
不是薰衣草花期、沒有觀光遊客,原以為冬閒時節的「花農」可以閒下來,不曾想,她們似乎比以往更要繁忙。
修剪枝條、擴繁,培育新的幼苗;澆水、施肥,為芳香植物過冬儲存更多的養分;人工挑選優質薰衣草花粒,按照科學比例搭配黃荊子和蕎麥殼,為製作薰衣草助眠枕精選原材料……等等。
在1500多畝的芳香博覽園園區,要做的工作還遠不止這些。
「每天都有活幹,有活幹才有錢掙嘛!」文陳英說到,「現在還有兩個多月就要過年了,等下雪了有些活就不好幹了!」快人快語的她一邊聊著,一邊忙碌著手裡的活。
活多用工就多。記者在園區看到,三三兩兩的「花農」分布在薰衣草、迷迭香、溫室大棚及加工車間的不同區域,各自專心忙著手裡的活。
不遠處的溫室大棚裡,溫暖如春,一壟壟迷迭香、藥用鼠尾草、薰衣草幼株長勢正旺。而園區露天的鼠尾草,雖早已過了盛花期,但還是有不少的花開著,似乎在用淡淡的香、迷人的紫來抵禦寒風的侵襲。
「室外的是兩年以上的老植株了,大棚裡這些是新擴繁的幼苗,不僅有藥用鼠尾草,還有薰衣草、迷迭香、百裡香等20多種芳香植物,在溫室裡過冬。等來年開春後,經過篩選合格的就可以移植到園區露天的花田裡,這樣既可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又能確保芳香植物的質量,也是從源頭上來保證芳香產品的品質。」芳香博覽園經理吳連信介紹說。
你若盛開,蜂蝶自來。
依託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技術支持,這些來自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及世界各地的芳香植物在魯西大地深深紮下了根,發了芽、開了花,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芳香博覽園也發展成為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科技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是周邊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就業工廠。
據了解,博覽園在解放勞動力的基礎上,可提供300多個工作崗位,輻射附近十餘個村的村民及貧困戶。
種花致富,脫貧增收。芳香博覽園的蓬勃發展,也使得越來越多像文陳英式的「職業花農」出現,由傳統農民變成「花農」,在五顏六色的花海勞作、耕耘,成為「休閒韓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今年9月,園區又被省婦聯命名為「山東省鄉村振興巾幗示範基地」,這是繼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之後的又一喜訊。
看來,「花農」們會越來越忙了!
「忙了好,忙了掙錢。多掙錢,好過年!」文陳英還是一如既往地爽朗,話音未落,笑聲已起。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