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鳥遷徙的自由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那日蘇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46-還鳥遷徙的自由

作者:那日蘇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會用「草長鶯飛」來描述初春時節,讓人自然地聯想到柳絮紛飛、新燕啄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凜冬盡沒、春意盎然

(圖片:藍七星 / 圖蟲創意)▼

這體現著我國廣大溫帶、亞熱帶地區的居民,對於鳥類冬去春來現象的認識。這是因為與中國人密切接觸的黃鶯、家燕、杜鵑等都屬於候鳥中夏候鳥的類型,春夏季飛到高緯度地區繁衍生息,到了冬季與成年的幼鳥一起飛到溫暖的熱帶越冬。

(圖片:R. Gino Santa Maria / 圖蟲創意)▼

這種活動方式自1億年前鳥類飛向天空起就已經存在。在漫長的歲月之中,地殼運動改變了地球的樣貌:大地分離、海水蒸發,與鳥類同時代的物種大多都已滅絕。而鳥類依然保持著它們的生活方式,每個春天它們飛過遙遠的距離,在秋天沿著相同的路線返回。

這就是它們能在離我們最近的那一次物種大滅絕存活下來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它們仍然以這種方式生存和繁衍著。

生命禮讚

遷徙是一種隨著季節變化進行的、方向確定的、有規律的和長距離的遷居活動,遷徙在動物界中非常常見,對昆蟲則稱為「遷飛」,對魚類則稱為「洄遊」,哺乳類中每年非洲塞倫蓋蒂草原上角馬群遷徙的場景是一年一度的奇觀。而能跨越距離最廣、地形最複雜的就是鳥類的遷徙。

白鸛的遷徙路線足以顯示部分鳥類遷徙距離之遙遠▼

鳥類是鳥綱動物的統稱,下分的門類眾多,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中國有鳥類1445種,其中候鳥600餘種,約佔世界候鳥的20%。

而我國國民對於候鳥也並不陌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具有極高的傳唱度

(圖片:gallinago_media / 圖蟲創意)▼

種類如此之多的候鳥種群在遷徙這一特性中卻保持了高度的相似性,從遷徙覆蓋面積上僅分為兩類:寬面遷徙和窄面遷徙。

一些大型鳥類是以寬面遷徙為主,如海鷗等,它們飛行過程中彼此相距較遠,遷徙路徑覆蓋面積巨大。

冬季到雲南昆明越冬的海鷗

(圖片:山人911 / 圖蟲創意)▼

更多的鳥類是屬於窄面遷徙類型,在遷徙過程中沿著基本相同的路線行進。這些鳥類對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遷徙能讓它們一年四季都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並能獲得食物補給。如瀕海涉禽大多數是沿著海岸線的走向遷徙,以便能在濱海溼地上獲得食物補給。

一些典型的長距離遷徙候鳥飛行路線示例

(下圖:圖蟲創意)▼

鳥類遷徙中最神奇的現象莫過於鳥類的導航能力。在跨越數個經緯度的移動過程中,即使是人類也需要城市和地標作為沿途確定位置的輔助,才能不迷失方向。而鳥類不僅以地理標識為導航,還會藉助日月星辰,甚至對地球磁場的磁感能力導航。

2007年9月,一隻代號為「E7」的斑尾塍鷸,用了8.2天的時間,在太平洋上空連續飛行了約11600千米,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確切紀錄▼

儘管有著這麼多神奇的能力,鳥類遷徙仍然是一個艱難而危險的旅程。過去鳥類遷徙最大的敵人是體能。雨燕每年需要從亞歐大陸遷徙至非洲越冬,除了繁育後代需要的短短兩個月,雨燕的99%的時間都保持著飛行狀態,交配和睡覺都在天空中完成。飛行需要消耗巨大的熱量,這讓很多雨燕在路途之中夭折。

近些年人類的活動常常有意或無意的破壞鳥類遷徙的補給站點,而給它們的遷徙製造更大的困難,有時甚至對某些物種的存續產生嚴重影響。

溼地系統告急

鳥類遷徙的路線被稱為鳥道,有一些地區因為適宜的生存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多種不同鳥道的交匯處。

如我國的河北北戴河溼地公園,綿延的燕山山脈在此地化為平地,而向東不遠處就是渤海。海與山脈將鳥類的遷徙途徑在這一區域急劇收縮,北戴河又有溼地大潮坪和新河水系及1.5萬畝沿海防護林形成的溼地生態系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溼地。這兩個優勢條件讓這裡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鳥道樞紐之一,已發現鳥類412種,佔中國總鳥類的三分之一。

「萬鳥臨海」是北戴河溼地公園特有的盛況

初春的北戴河溼地公園,迎來南亞的第一批鷗群,休整40天左右,它們會北上西伯利亞

(圖片:北戴河丹青 / 圖蟲創意)▼

除了北戴河溼地公園以外,我國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上濱海溼地眾多,總面積5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於沿海省區和港澳臺地區。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900多個,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入海河流1500多條,面積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灣160個。

漫長的海岸線意味著與海洋的大量接觸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發達的水系孕育了眾多溼地生態系統,溼地是陸地與水體兩個世界的交界處,這樣一條生態過渡帶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兩棲類、魚類、爬行類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等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天地。所以溼地是多種珍稀動植物的共同家園,是當之無愧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人家可是不遠萬裡飛來越冬的大天鵝哦~

(享有「東方天鵝王國」的榮成市天鵝湖溼地公園)

(圖片:DPX2016 / 圖蟲創意)▼

2019年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地處江蘇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被入選為世界自然遺產。這片中國面積最大的候鳥棲息地對於東亞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今它卻正在受到威脅。

(江蘇省鹽城市大縱湖候鳥飛翔景觀)

(圖片:海德堡圖文設計 / 圖蟲創意)▼

今年來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程度和人口密度都快速上了一個臺階,在這個過程中人地矛盾也愈發激烈。在短視的發展理念之下,人們選擇了向海求田,向大海索取土地、傾瀉工業汙水和生活垃圾。

居民生活和自然環境已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潛移默化中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圖片來自:ic / 圖蟲創意)▼

就這樣,本就脆弱的溼地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已喪失了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和80%的珊瑚礁。分布在我國濱海溼地的遷徙水鳥有超過30種處於生存受威脅狀態,幾乎是全球其他遷徙路線上瀕危鳥類的總和。

比如上海,溼地環境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造到損害

(1984年-1988年上海,圖片:NASA)▼

(2013年-2017年上海,圖片:NASA)▼

今年,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迎來大幅修訂,青頭潛鴨、黃胸鵐等300多個物種被列入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範圍。該名錄已經發布很多人才恍然發現,兒時掠過空中的飛鳥正在離人們遠去。

天高任鳥飛

造成越來越多禽類瀕危的原因,就是棲息地的破壞。如果放任我們國家的濱海溼地總面積進一步萎縮下去,那麼不僅還會有更多的珍惜禽類列入保護物種名錄,我們自身的生活環境也會惡化。

要知道萬物皆循環,被鳥類誤食的垃圾

終會在食物鏈的幫助下又回到人的身體內

(圖片:hanohiki / 圖蟲創意)▼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rostyle / 圖蟲創意

文中未做特殊說明的圖片均由活動方提供

原標題:《人類,給這群鳥留條活路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遷徙的鳥》紀錄片,所有生物都可以平等共享地球
    《遷徙的鳥》中,航拍廣角鏡頭跟著候鳥的翅膀,從浪漫的法國塞納河畔,到紐約哈德遜河口的自由女神,再到雄偉的長城,非洲的無垠沙漠,亞馬遜河流的雨林……森林河流、山川冰谷的壯麗次第呈現,無與倫比的自然風光讓人如痴如醉,幾乎每一幀畫面都可以剪輯下來嵌入鏡框。
  • 紀錄片《遷徙的鳥》,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不一樣
    紀錄片《遷徙的鳥》,大自然中的生命就是不一樣鳥類的遷徙是一個有關承諾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回歸的承諾,雅克貝漢這樣一句話,帶我們踏上了尋找鳥類夢幻飛行之旅的路程,毫無疑問,遷徙的鳥,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唯一標準而前後
  • 近300種鳥遷徙途中滄州歇個腳,還有30多種鳥在這裡過冬
    「這隻大鴇昨天還打蔫呢,今天就好多了。你看,它正散步呢。」昨天,在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負責人孟德榮指著一隻被救助的大鴇告訴記者。據介紹,今年9月份以來,我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已經救助了20多隻鳥。這些鳥都是在遷徙過程中因病或因傷掉隊的。
  • 自由遷徙 free migration
    特別推薦:亞運英語學習之旅成都市政府新聞辦11月16日發布《關於全域成都城鄉統一戶籍實現居民自由遷徙的意見》。這份以中共成都市委名義下發的文件,試圖突破長期以來束縛城鄉居民自由遷徙的一些制度障礙,目標是在2012年實現成都城鄉統一戶籍,並實現城鄉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 在興凱湖與遷徙的鳥類來一次美麗的邂逅——為什麼鳥要遷徙呢?科普...
    來興凱湖 與遷徙的鳥類來一次美麗的邂逅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興凱湖溼地是東北亞最大的候鳥遷徙通道,春季候鳥遷徙期高峰時日過往量達17萬隻。
  • 自由飛翔的鳥
    在這裡,鳥兒們可以自由飛翔降落,可以坐觀青海湖日出日落,可以飛身掠過湖面捕食,可以在這裡嬉戲曬太陽…… 我們六月初來到這裡時,已經錯過了群鳥翻飛的季節據說每年的三到四月份,這裡有大量的候鳥陸續遷徙到這裡,鳥兒翱翔時遮天蔽日,呈現萬鳥空中舞、處處聞啼鳥的壯觀場面。我們來到這裡時雖然晚了一個多月,但仍然有為數不少的鳥兒在圓形孤峰般的石頭山上排成一排,靜靜地眺望著遠方。
  • 北海 多部門聯動共守候鳥遷徙安全通道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位於全球八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線路上,每年9月至11月,遷徙禽類藉助北海市冠頭嶺臨海的上升氣流飛向遷徙地。有關監測部門數據顯示,今年從北海冠頭嶺區域遷徙過境的猛禽多達28種、數萬隻,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 "圍網捕鳥"令人揪心 候鳥遷徙之路亟待護航
    每逢候鳥遷徙季節,「圍網捕鳥」現象都令人有揪心之痛。據新華社報導,因為地處世界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大通道,京津冀地區境內的沿海地區、內陸溼地和燕山—太行山山脈,成為候鳥重要停歇地和集中活動區域。
  • 紀錄片推薦之《遷徙的鳥》
    《遷徙的鳥》是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雅克·克魯奧德聯合執導。該片於2001年12月12日在法國上映。該片圍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了候鳥如何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歷經了危機重重,只為了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生存。
  • 葉素琪:期待「自由遷徙」能成為法律權利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自由遷徙」這個詞。自由遷徙已經是現實,但農民工沒能享受公平待遇,這通過改革來解決。
  • 跟著大雁去遷徙:愛鳥護鳥 和諧相處
    長沙、嶽陽兩地的志願者昨天共聚洞庭湖邊,一同參與「跟著大雁去遷徙」護鳥行動,歡送冬候鳥北遷,迎接夏候鳥到來。過去,人們對鷺鳥的遷徙規律並沒有完全掌握,直到去年7月,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給幾隻鷺鳥戴上衛星追蹤器,通過手機上的跟蹤平臺,就能適時看到鷺鳥的遷徙路線。
  • 白洋澱發現大面積捕鳥「網陣」,候鳥遷徙路危機四伏
    此前在候鳥遷徙重要中轉站——河北秦皇島、唐山等地,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同樣發現不法分子圍網盜獵候鳥的行為。候鳥在飛往南方的路上,慘遭不法分子捕殺。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國家明令禁止,偷獵濫捕卻屢禁不止?候鳥遷徙路上如何不再「危機四伏」?▲2019年9月,記者在秦皇島市盧龍縣調研拍攝的捕鳥網上的鳥。
  • 《遷徙的鳥》:如果人一生只看十部電影,這部片子一定是其中之一
    拍攝於2001年的《遷徙的鳥》,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五國聯合製作,歷經三年多時間,取景橫跨50多個國家地區,由17位資深的飛行員和兩個科考隊參與,是一部不折不扣「大製作」紀錄片。該片在法國首映,幾百萬人湧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遷徙的鳥》豆瓣評分高達9.1分,足可見這部片子的受肯定程度。
  • 評分最高的動物紀錄片《遷徙的鳥》:讓你同鏡頭一起化身為鳥!
    今天大顛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評分9.1分(也是動物紀錄片中最好的分)的紀錄片動物電影——《遷徙的鳥》,這是一部被稱為「鏡頭化身為鳥」的電影,讓你看了後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中的美妙!【你要了解的背景】本片是一部反映鳥類遷徙的大型紀錄片,也是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
  • 許昌:保護溼地生態系統護航「環保鳥」遷徙
    據悉,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每年夏末秋初進行遷徙,遷徙停留時間幾天至一月,因其對棲息地環境要求敏感,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更享有「環保鳥」的美譽。白鷺遷徙暫居地雙洎河溼地公園是許昌市首個國家溼地公園,現有鳥類127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12種。
  • 《遷徙的鳥》這部經典紀錄片,向人們展現了生命的偉大
    《遷徙的鳥》鳥兒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春去秋來,年復一年,它們為了種群的延續,為了生命的繁衍,在兩地之間忠實而規律地往返,它們飛翔時,不斷前進而又奮力奔襲著的路途,在影片中構成了一個對生命的影像隱喻。而影片的整體基調,正是在歌頌這種偉大的前進著的生命。
  • 青藏鐵路如何保障野生動物自由遷徙
    新華網西寧10月14日電(記者王聖志)青藏高原是我國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為了不影響野生動物自由遷徙,青藏鐵路建設單位在沿線建立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  建立野生動物通道,在國外的工程建設中早已實踐,甚至採用法律手段加以規範。
  • 百鳥翔集迷人眼,孟家段溼地公園迎萬隻候鳥遷徙!
    每年候鳥遷徙季節,孟家段溼地公園內都呈現出百鳥翔集、鷗鷺齊飛、鶴舞雁棲的迷人景色。每年冬天因其溫暖的氣候 明媚的陽光水生植物資源豐富孟家段溼地公園都會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兌現一個關於回歸的承諾熱愛自由在溼地公園的實時監測畫面中,記者看到,遷徙至保護區的候鳥達到了上萬隻。包括天鵝、大雁、鸕鷀、鶴等多個種類。在水面上,壯觀的候鳥起舞畫面不時上演,遠遠望去,水天一線,飛舞的候鳥成了馳騁天地間的精靈,深藍色的水面生機盎然。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跟著大雁去遷徙——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1)
    跟著大雁去遷徙——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1)湖南日報記者 徐亞平每日數百裡奔走,每日無數次停車調查、宣傳,「跟著大雁去遷徙」志願者,人人都是環保「播種機」。一葉落而知寒,一鳥歸而知秋。戴有洞庭湖環志的蒼鷺,在俄境內棲息3月,近日已回黑龍江。」遷徙路線顯示,2014年3月8日,「鷺鷺」從洞庭湖放飛後,開始往北遷徙,依次飛經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天津、河北、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9個省(市),最終於4月12日飛過黑龍江進入俄羅斯!前後歷時一個月,行程6000多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