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一說到西雅圖這座位於美國西北部的城市,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NBA勁旅超音速隊和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圖》,但是西雅圖也是一座科技名城,微軟和亞馬遜的總部都在這裡。不過,微軟總部園區在郊區,亞馬遜卻堅持在市區不斷擴張,並且正在改變西雅圖市區的面貌——《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在一篇文章中介紹了這種「亞馬遜效應」。
以下為文章內容要點:
在老倉庫區興建大樓
亞馬遜的老闆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對於他認為值得的投資,一向以出手「穩、準、狠」著稱,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華盛頓郵報》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一群亞馬遜高管去年帶著完備的規劃圖去見西雅圖市領導、直接提出想要立即動工在市區某處建造一處新總部,也不足為怪。
亞馬遜計劃在西雅圖市區的「南湖聯盟」(South Lake Union)區興建3座總部大樓,而其中一座大樓已經進入施工階段。此外,亞馬遜在總部新址附近已經佔用了14座較小的辦公樓。
南湖聯盟區曾經是一片鮮有高層建築、房租低廉的倉庫區,以往人們通常只會開車路過這裡,而不會把這裡當成目的地。但是,自從亞馬遜開始開發這一地區,一切都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到午餐時間,空蕩蕩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佩戴藍色員工卡的亞馬遜員工;一輛輛卡車運來泰國菜、墨西哥玉米卷等食物;天氣好的時候,員工們會把午餐帶到工業歷史博物館附近的一座公園裡享用。
「亞馬遜效應」的吸引力
亞馬遜目前在全球約有9.7萬名員工,其中在西雅圖的1.5萬名員工大多是薪資豐厚的工程師、管理者和程式設計師。而3座總部大樓將來建成之後,可以容納1.2萬人——也就是說,亞馬遜在西雅圖的員工人數有望達到近3萬人。要知道,西雅圖全市人口也僅有63.5萬。
龐大的「亞馬遜軍團」已經對西雅圖市區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影響,我們從該市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中可見一斑。西雅圖市去年頒發的新建住宅許可證數量創下了1984年以來的新高,而新建的很多公寓都距離亞馬遜較近,非常便於亞馬遜員工走路或騎車上下班。
此外,服務性公司和科技初創企業也紛紛在亞馬遜附近選址,而波士頓的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還在亞馬遜對面建了個分校區。
不學微軟,堅守市區
同樣是總部位於西雅圖的科技巨頭,亞馬遜的選址策略與微軟截然不同:微軟在西雅圖的4.2萬名員工大多都在距離市區近30千米的雷德蒙德(Redmond)園區辦公,而亞馬遜選擇堅守市區。
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亞馬遜的「老巢」所在地還與微軟頗有淵源——20世紀90年代初,微軟聯合創始人、億萬富翁保羅•艾倫(Paul Allen)想出資在南湖聯盟區建一座公園,但是這個項目被投票者否決,結果艾倫的投資公司Vulcan成了這一地區的「大地主」,並且最終把很多建築賣給或租給了亞馬遜。
紮根市區的知名科技公司並不少,例如Twitter和Dropbox總部在舊金山,Tumblr和Etsy總部在紐約。從餐館、夜店到文娛活動,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對很多潛在員工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很少有紮根市區的科技公司像亞馬遜這麼龐大、大到足以成為一座「城中城」。
「城中城」挑戰城市發展
根據亞馬遜與西雅圖市政府籤訂的開發協議,亞馬遜計劃為經過自家辦公園區的輕軌線購買一輛有軌電車,還會出資造一條專用的自行車道。
亞馬遜提倡員工就近居住、走路上班,很多員工甚至連汽車都沒有,這種工作生活方式不但深受員工喜愛,而且迎合了西雅圖市政府對節能環保的重視。
但是,亞馬遜的迅猛發展也給西雅圖市帶來了方方面面的挑戰,例如「城中城」的管理、公共運輸面臨的壓力、房價和房租的飆升、亞馬遜商業模式對零售商的影響,等等。
此外,亞馬遜的員工隊伍相當年輕化,他們當中很多人或許想在西雅圖成家立業,而一旦「亞馬遜二代」們紛紛出世,南湖聯盟區沒有公立學校就成了一大問題。西雅圖已經撥款500萬美元在這裡興建一座小學,但是規劃者們還是面臨「雞和蛋」的難題——如果現在就建好學校,它可能會好幾年都沒什麼人;如果建得太晚,很多年輕家庭可能會為了子女教育問題搬走。
西雅圖市長麥克•麥金恩(Mike McGinn)表示,西雅圖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如何保持均衡發展和保留城市特色。(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