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1月25日電 題:中國北鬥創造航空業新機會
新華社記者呼濤、李國利、楊迪
2020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邁向全球服務新時代。北鬥這一中國自主的重大航天工程正探索推進從太空到天空的中國貢獻——為航空業創造北鬥應用新機會。
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場,中國民航業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考驗愈發彰顯其發展韌性和全球價值。23日至25日在成都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權威人士表示,北鬥將推進航空業這一全球協作特徵明顯的關鍵領域,共享新發展機會。
「中國始終以開放合作的姿態與全球共享北鬥發展成果,與各衛星導航系統之間保持協調與合作,分享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中國正在持續推進北鬥系統進入民航以及海事、搜救衛星、移動通信等國際組織標準,並取得積極進展。
在日前結束的國際民航組織導航系統專家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189項性能指標技術驗證全部通過,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進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工作的最核心和最主要任務圓滿完成,表明北鬥三號系統為全球民航提供服務的能力得到國際認可,為全面推進北鬥航空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下一步,中國將深度參與國際民航工業標準的制定,研製中國自主的基於北鬥的航空導航設備,並大力開展北鬥民航領域應用的無人機測試。
北鬥系統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並列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星座之一。
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泉說,憑藉理念與技術上的包容性,北鬥系統為全球用戶帶來更多元的選擇,也具備與其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融合發展的能力。
作為較早踏入國際市場的衛星導航企業,該公司的銷售網絡已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40多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王永泉說:「通過北鬥與其他導航系統融合來獲得更高精度定位等功能,讓我們的產品受到海外客戶歡迎。」
北鬥系統正在與新興技術深度融合,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北鬥也助力其中。北鬥不僅為建設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提供精確標繪,基於北鬥的無人機、無人車也紛紛應用到疫區醫療物資配送。
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表示,在中國自主研製的大型無人機翼龍系列無人機中,已經有部分產品應用了北鬥技術。
「無人機是一個需要系統支持的科技產品,它要依賴於外部體系的支撐才能更好更充分發揮其功能,北鬥是重要的支撐。」李屹東說,北鬥的定位和授時功能服務於高精度定位和時間核准,北鬥特有的短報文功能支持了應急測控,這些都豐富了翼龍無人機在應急救援、氣象服務、海洋監測等國計民生重要領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有約300架通用航空飛行器安裝使用北鬥系統,佔全國通航飛行器機隊的11%。
「北鬥系統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發展思路,積極務實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冉承其說。
編輯:張驕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