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傳奇:老瀋陽的百年古井!

2021-02-13 盛京擺渡

老瀋陽的百年古井

文/宋東澤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水井原是古人常見的飲水設施,只要有聚落就會有井的存在,而且多數水井相沿已久,「背井離鄉」這四個字,體現了人、故鄉與井的依存關係,承載了太多的鄉土情懷和鄉愁記憶。改革開放之後,隨著自來水的普及,舊有的水井逐步退出生活舞臺,而更多以歷史文化意義的方式保存下來。

     老瀋陽有著名的三口古井:八王寺井、老龍口井和老北市井。三口井功能各異,八王寺井做飲料醬油,老龍口井之水用於釀酒,老北市井則多為茶館所用。三口老井見證了老瀋陽的歷史文化,濃墨重彩地書寫在瀋陽人的記憶中。

       八王寺,古稱大法寺,明永樂十三年創建,佔地三十餘畝,是瀋陽著名的古剎之一。八王寺得名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有關。

     阿濟格生性勇猛,能徵善戰,屢立戰功,被冊封為和碩英親王。崇德二年(1637年),阿濟格在盛京城東門外,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邸,名曰銀安殿。此殿規模宏偉,工程浩大,樣式新穎,用料考究,「座基石質,均系玉性,花樣海水」。阿濟格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不滿。有官員便藉機上奏,請求沒收銀安殿改作它用。因銀安殿建於明大法寺的舊址上,故決定將銀安殿改作寺廟,名稱仍沿用大法寺的寺名。由於阿濟格人稱八王,世人便將大法寺俗稱為八王寺。 在八王寺中有一口井,俗稱八王寺井,水質優良,清冽甘芳,為「邑泉之冠」。

      清同治年間的《陪都紀略》有八王寺井的描寫:「八王公修,大雄寶殿,遊人消暑,井冽甘泉。」八王寺井之所以馳名流芳,重要原因源自皇家「御用之水」。

     《瀋陽縣誌》記載,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東巡時,都從北京玉泉山運水,因路 途遙遠,玉泉山水運輸到瀋陽時已沉澱渾濁,難以飲用,只好用八王寺水洗之。而在用竹杆攪動時卻發覺,八王寺水浮於上部,用銀勺舀出品嘗,比玉泉水還要甘冽。乾隆皇帝大喜,封八王寺井水為「東北第一甘泉」,指定為東巡期間的指定用水。

     八王寺水還是充滿濃重的民族情懷,是與「提倡國貨,挽回利權」的民族工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中國人的「爭氣水」。

     1920年的中國風雨飄搖,外國列強滲透把控著中國的經濟命脈。國人掀起「抵制洋貨、實業救國」的熱潮,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公司應運而生。公司招股章程明文寫道:「前因奉垣八王寺有著名甘泉,以之精製啤酒汽水,足以振興國貨,挽回利權。」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公司首任董事長為張志良,總經理為王衡文。建樓房、瓦房、平房共164間,花費小洋19.64萬元,足見該廠當時的佔地和建築規模。

      1922年,時任奉天總商會會長、東三省鹽運的張惠霖同奉天商工會長金哲忱等人,籌資66萬元奉洋,摒棄小作坊經營模式,在原址擴建八王寺汽水廠。註冊商標為「金鐸」意在以金鐘喚醒民眾抵制帝國主義侵略。八王寺汽水口感芬芳,一舉壓倒了進口飲料,壟斷了瀋陽市場,暢銷東北各地,為中國人出了一口氣。在當年的《東三省民報》等報刊上就有「關外第一酒廠,東省無二甘泉」「君欲購清潔適口之啤酒汽水醬油乎?請用八王寺啤酒汽水醬油公司出品」的廣告語。到了1928年,八王寺年產啤酒10萬箱(18瓶裝)、汽水6萬箱(48瓶裝),產品遠銷至天津、上海等地,創造民族工業的傳奇。新中國成立後,「八王寺」與北京「北冰洋」、上海「正廣和」和天津「山海關」等碳酸飲料齊名,成為四大名飲。至今,沈城仍有八王寺汽水售賣,成為老瀋陽人的童年記憶。

     如今,八王寺重新修繕,仍然香火鼎盛,禪音不絕。古井古寺,梵音嫋嫋。

       老龍口井地處盛京的「龍城之口」,故名老龍口。老龍口酒廠前身為義隆泉(後改稱萬隆泉)燒鍋,創建於康熙元年,素有「大清貢酒」之稱,曾授「飛殤曾鼓八旗勇」之讚譽。

      瀋陽的老龍口酒廠建於康熙元年(1622年),相傳明末清初山西太谷縣有一個叫孟子敬的生意人,他在本地開了一個小型燒鍋,善於經營,生意很好。後來,山西大旱,孟子敬折賣了店鋪,投奔在盛京開醬園的表兄張樂山處。在張樂山的幫助下,孟子敬重操舊業,在小東門外軍操場臨大街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燒鍋。因廠址位於清朝盛京之東邊門,正通龍城之口,故名老龍口,相沿成習,名傳至今。

      酒好源於水好。老龍口井深達百米,地佔其靈,系長白山餘脈,素有「龍潭水」之譽。井地處長白山餘脈與遼河衝積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高敞,水源充沛,屬礦泉水質,水中含有的礦物質及微量成分為釀酒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適宜釀酒,這也形成了老龍口酒獨有的「濃頭醬尾,綿甜醇厚」的風格。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東巡盛京,皆用其酒,素有「大清貢酒」美譽。

當年的酒業前輩合影

      

      由於老龍口井,井水清澈,淵源不息,甘甜適口,沁人肺腑,所以釀造出的老龍口大曲醇香柔和,具有獨特風味,有「三杯龍口穿心過,兩片彩雲上頸來」的美譽。老龍口酒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今,始終沒有停止釀造,窖池內的主要微生物沒有被破壞變異,這是老龍口酒獨特的「水好,曲精,發酵,蒸餾,儲存,句調」釀造工藝,也是它與眾不同之處。除原址原井水釀造白酒外,又以傳統端午採曲和用曲工藝,沿用百年窖池發酵,採用傳統混蒸混燒老五操作法,用百年酒海(木製儲酒器)陳釀,精心句調,成為瀋陽一大名牌,至今老瀋陽人愛不釋口。

      老北市井,位於今南京街市府大路東北角,當年位於「十間房」西邊,有百餘年歷史。「十間房」最早住的是修黃寺的工匠,開始只有十多家,後來逐漸興旺。北市場開闢後,有幾十家茶館,所用之水皆為北市場老井。井的歷史相當悠久,解放前曾是提水井、軲轆井,後來改成壓力井和自來水井,老井逐漸廢棄。

     清代瀋陽是八旗居民較多的城市,吃著俸祿,遊手好閒,「泡茶館」成了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瀋陽百詠》曾有記載:「茶坊鎮(整)日話津津,晚飯歸來意更親。好待二更鐘動後,滿街燈火散閒人。」這裡記載就是瀋陽地區八旗居民平時喜歡在茶坊聊天,沈城的茶館成為八旗子弟的消遣之地。終日泡在茶館裡,甚至晚上都不願意回家,一直到二更都不散去,北市場成為了「閒人」的消遣地。

      北市場茶社分為兩種,一種是「清茶館」一種是「花茶館」。「清茶館」專門賣水,沒有藝人演出,門前柱子上掛塊長條的小木頭牌子,下邊拴紅布條。木頭牌子兩面有字,一面寫「揚子江心水」一面寫「蒙山頂上茶」。如果打開水,不用一次一付錢,茶館備有「水牌子」。所謂「水牌子」系用二寸來長的小竹片做成,上面烙有花紋,打水時交付一個,作為憑證。三十個或五十個一賣,後改作水票。

       花茶館,除茶水外,還邀來說唱藝人,使茶客可以邊品茶邊欣賞評書、鼓曲表演,逐漸過渡成以聽書為主,品茶退居其次的「書茶館」。繆東霖在民國初年《瀋陽百詠》就記載:「張長李短茗談親,聽盲詞稗說古今」,所謂「盲詞」即是鼓書藝人演唱之曲。此類書茶館清末以後大盛,成為一種演出場所。

      北市場的茶館,設備簡陋,觀眾多為一般小市民階層,如轎夫、吹鼓手、棚匠、廚師、泥瓦匠、拉人力車的、小商小販、焊洋鐵壺的、店員,他們很少流動,把茶館做為每天唯一休息娛樂的地方。

     

        北市場的茶館還兼做「賣外壺」生意。《瀋陽百詠》有詩記道:「簷下招牌掛外壺,騰騰湯火漾紅爐。吃茶人愛江心水,會向春風小市沽。」在茶館之外,還有所謂的賣外壺者,招牌上也註明江心水、頂上茶等字樣。城中講究的大戶人家,吃茶往往選擇此水。所謂「江心水、頂上茶」,是舊時茶館或茶葉鋪常見的廣告用語。其實「賣外壺」所賣的只是沏茶的開水,並不是茶水,也不是江心水,多是從老北市井中取出。由此可見北市場老井水的確是頗受老瀋陽人的歡迎。 

(圖片來自奉塔遼寧、瑞雪烹梅、公懷之號等媒體)

    1、本號原先為「鐵西新聯會」,於2020年11月遷移於此,原號作廢,歡迎加盟新號。

   2、 感謝史資的原創者——在編輯中借鑑了一些網絡、書報、朋友圈等圖文信息,有時,因年代久遠和情況複雜,無法甄別和聯繫原作者,如存疑,聯繫後即刪;

    3、傳播遼瀋地區悠久歷史文化,是義務,是責任,是敬畏,組稿中費時費力、集結它非名非利、傳播後無私無邪,但,難免掛一漏萬,或張冠李戴,還希微友包容;

   4、敬請轉載,轉發時請標明「記住瀋陽」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昆明五華區田衝村:百年古井留住歲月鄉愁
    一眼古井,一隻吊桶,一塊青石板……人們在井旁汲水、濯衣、洗菜、歡聚、勞作、閒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古井,成為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田衝村的一道獨特風景。田衝村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全村人口380餘人。在這個與世無爭的小村莊,星羅棋布散布著數十眼古井,其中百年古井近20眼。井水皆為地下水,水質特別好,用它煮飯或沏茶,甘潤心脾。酷熱的夏天,村民喜歡把井水灌到瓶中帶到地裡勞動,飲用時更覺清新、涼爽、解乏;寒冷的冬天,用井水泡上一壺暖茶,香氣四溢,暖人心房。在生產力落後、物資匱乏的年代,除了河水、溪水,井水就是人們生活的重要水源。
  • 深圳牛成村百年古井還在用著(圖)
    深圳牛成村百年古井還在用著(圖) 被磨得高低不平的井沿在無聲地向世人展示著古井厚重的歷史。  「古井從來沒有幹過,儘管村裡已經沒有人飲用井水了」,牛成春告訴記者。
  • 隱藏在瀋陽巷子深處的百年紅色老建築你去過嗎?
    4月3日,瀋陽和平「追憶百年歷史?講好和平故事」中小學生清明公祭和老建築遊學活動走進王鐵漢公館。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4月3日電(李晛)「這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六間,進深一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它看似平常,在1927年一l929年卻是東北地區革命運動的指揮中心。」
  • 隱藏在瀋陽巷子深處的百年紅色老建築你去過嗎?
    4月3日,瀋陽和平「追憶百年歷史?講好和平故事」中小學生清明公祭和老建築遊學活動走進王鐵漢公館。 李晛 攝中新網瀋陽4月3日電(李晛)「這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六間,進深一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它看似平常,在1927年一l929年卻是東北地區革命運動的指揮中心。」
  • 細數那些有故事的老常州古井
    常州是一個有著2500年文明史的古城,在老常州的大街小巷、深宅大院、寺廟道觀等處,當年到處可以看到一口口古井。這些井裡的水清澈透明,清涼可口,四季不斷。歲月流逝,過去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當自來水逐漸代替井水之時,那些曾經哺育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水井也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尤其是二十多年來城市的大拆大建,舊城無節制改造開發,那些承載著老百姓滄桑歲月、歷史文化的古井,有的填埋了,有的損毀了,有的破壞了,一口又一口古井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 古井不波,才是古井
    月華似水,洗濯著花草、樹木;洗濯著修竹、石階;洗濯著老屋、古井。我披一身潔白,靜立於井旁。夜風呼呼,仿佛在向我講述古井的身世、經歷、傳奇。而古井又向我默默講述祖輩的企盼和滄桑歲月。我則對著古井流露我的落寞、淡泊;我的彷徨、無奈;我的思想、詩韻。古井與人息息相關,人卻在古井旁感悟了人生。
  • 古井,敘說老杭州的市井生活
    古井 陸遊道傍有古井,久廢無與汲。鄰裡共浚之,寒泉稍來集。駕言欲漱濯,冀遠塵土襲。躊躇復棄去,綆短安能及?井指的是一種用來從地表下取水的裝置,是古代人民家家戶戶都具備的東西。杭州現存的200餘口古井,很多古井遭到了嚴重破壞,瀕臨廢棄的邊緣,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一群杭州老人,為保護古井而戰。小編查資料,走了幾個比較近的古井,今天盤點杭州比較出名的幾個古井。四眼古井四眼古井,位於浙醫一院內,深9.5米,直徑1.5米,井壁用條石壘砌,井圈用二塊整石鑿四孔而成。
  • 古井老叢水仙究竟是什麼味道的?古井古井告訴你!
    長摁上列二維碼進入購買專區9月10日 今晚20:00特別分享 限量20份古井老叢水仙 / 8.3g*2廠家零售價:48000元/斤體驗裝:1600元1200元學生證可享88陳克春家的這款古井老叢,是不是最好的工藝我不敢說,但一定是這些年進步最佳的,而且這個工藝特別針對了坑澗茶的改良,讓火點即保留了坑澗骨鯁的層次感,又不因火的能量幹擾了茶湯的審美
  • 瀋陽有一座百年老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幾乎沒有遊客
    說到東北地區著名的百年老教堂,很多人應該都會聯想到位於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大家到哈爾濱旅遊,都要去「索菲亞教堂」打卡拍照。可實際上,在東北地區的其他大城市裡,同樣也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教堂,但知名度不太高,遊客卻不多。
  • 東北巨富傳奇——今日「增盛永」。續寫百年傳奇
    今日松原,讓一份傳奇重獲新生!古井幽深,講述著一個地方民族工業百歲不衰的傳奇!這是一片蒼涼的土地!這裡在百年以前曾有一個古樸、厚重的名字——南沙荒。這裡曾出現名震東北的韓氏家族,該家族的土地多得可以跑死馬,產業橫跨吉、黑兩省。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家的古井
    很多村婦像往常那樣挑著水桶,端著臉盆到古井去挑水、洗衣裳。年復一年,老一輩的男人,依舊延續著前幾代人的習慣,常常到古井旁邊的老酸梅樹下歇涼,拉家常。  我小時候就聽說,古井的年代很長很長。村裡的老人對於古井的來歷,眾說紛紜。有人說,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徵戰越地時,他的部屬到了現在的十所村,時值盛夏,乾旱酷熱,找不到水源。
  • 瀋陽有一座百年老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幾乎沒有遊客
    可實際上,在東北地區的其他大城市裡,同樣也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教堂,但知名度不太高,遊客卻不多。 最近,當我來到遼寧省的省會瀋陽旅遊時,發現瀋陽的市中心竟然也有一座非常壯觀的百年老教堂,看起來相當震撼,同樣也有超過百年的悠久歷史,跟哈爾濱「索菲亞教堂」屬於同一時期,但知道的遊客很少
  • 瀋陽有一座百年老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幾乎沒有遊客
    可實際上,在東北地區的其他大城市裡,同樣也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教堂,但知名度不太高,遊客卻不多。,發現瀋陽的市中心竟然也有一座非常壯觀的百年老教堂,看起來相當震撼,同樣也有超過百年的悠久歷史,跟哈爾濱「索菲亞教堂」屬於同一時期,但知道的遊客很少,顯得有些冷清。
  • 一口古井,價值連城
    盛夏時節,古井清涼。水光石影,歲月精華。639口——這是2015年版「蘇州市區古構築物名錄」中所記載的蘇州古井的數目。它們或身處於鬧市,或深藏於民宅,它們身上一有「風吹草動」,總能勾起人們的關注。最近,蘇州觀前街新裝亮相。老街上看不盡的新元素裡,一座座花壇讓「老蘇州」眼前一亮、頓感親切——花壇的底座,分明是個八角井圈嘛!
  • 瀋陽有一座百年老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幾乎沒有遊客
    說到東北地區著名的百年老教堂,很多人應該都會聯想到位於哈爾濱的「索菲亞教堂」,大家到哈爾濱旅遊,都要去「索菲亞教堂」打卡拍照。可實際上,在東北地區的其他大城市裡,同樣也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教堂,但知名度不太高,遊客卻不多。
  •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提及一座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座城的標誌,提起濟南,泉水當然是眾所周知的濟南印象,可是卻鮮少有人知道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一百多年前,可是開創了近代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先河,濟南自從開商埠
  • 一口古井,價值連城!蘇州古城而言,古井,是不可缺失的文化符號
    盛夏時節,古井清涼。水光石影,歲月精華。639口——這是2015年版「蘇州市區古構築物名錄」中所記載的蘇州古井的數目。它們或身處於鬧市,或深藏於民宅,它們身上一有「風吹草動」,總能勾起人們的關注。  最近,蘇州觀前街新裝亮相。老街上看不盡的新元素裡,一座座花壇讓「老蘇州」眼前一亮、頓感親切——花壇的底座,分明是個八角井圈嘛!
  • 瀋陽這座「百年老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沒人來玩!
    說到東北地區有名的百年老教會,應該很多人會聯想到哈爾濱的「索菲亞教會」。 大家去哈爾濱旅行,把卡掛在「索菲亞教會」上拍照。 但是實際上,東北地區的其他大城市也有很多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教會,但知名度不太高,遊客很少。
  • 老地圖記錄瀋陽變遷 百年前最高建築三層樓(圖)
    第1頁:瀋陽城區老地圖 第2頁:瀋陽城區老地圖  老地圖記錄沈城變遷史 百年前最高建築是鳳凰樓  翻動一張張瀋陽城區的老地圖,猶如用心靈觸摸一片片曾記錄下這片熱土變遷的城市日記。百年來,這片土地經歷了怎樣的城市變遷?不同年代的瀋陽城面貌都是啥樣的?讓記者帶著您,從這張張地圖中找尋沈城百年發展的足跡——  100年前 瀋陽最高建築三層樓  近百年前的瀋陽城是個什麼樣?在一張清朝末年繪製出版的地圖上,記者找尋著答案。  從地圖的圖示看,全城絕大多數是平房,當時全市最高的建築是故宮裡的三層建築鳳凰樓。
  • 一口古井,價值連城
    盛夏時節,古井清涼。水光石影,歲月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