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懶熊逆勢融資 火鍋超市到底有何魅力?

2020-12-12 贏商網

  餐飲品類中,火鍋可以說是唯一不分地域、文化和季節,適口性絕佳的中國美食「獨角獸」。在火鍋類目就誕生了海底撈、呷哺呷哺兩家上市企業。

  火鍋企業做大做強之後,利用供應鏈企業做B端生意,一方面是增加收益,另一方面也是變相壟斷生意。以服務為煙霧彈,實際靠供應鏈獨步武林的火鍋界霸主海底撈走的就是這條道路。

  不過近些年以直接面向消費者做零售生意的火鍋超市,開始探索海底撈們之外的另一條路。毋庸置疑,具備高標準化程度特性的火鍋是最易零售化的餐飲品類。餐飲零售化也一直是餐飲企業的心願。但是利用現有供應鏈基礎,以門店將火鍋食材直接供給消費者的模式,此前還真不多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類似的火鍋超市品牌已有十多個,包括鍋圈食匯(以下簡稱鍋圈)、懶熊、七掌柜、川小兵、九品鍋、火鍋青年等等。這股火鍋超市創業潮出現的另一個原因是資本對此業態也抱力捧態度。

  先是鍋圈2月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再是懶熊5月傳出完成新一輪數千萬人民幣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字節跳動。近期鍋圈甚至傳出明年上市。儘管官方闢謠,不過相關人士猜測,鍋圈有上市計劃,只是時間上沒有那麼快。

  疫情之下逆勢融資,火鍋超市到底有何魅力?

  火鍋超市有沒有競爭優勢?

  火鍋是沒有什麼動手門檻的一個行業。所以要做火鍋超市的門檻其實也不高。低到什麼程度呢?就連做涼茶的王老吉近期也宣布要做火鍋食材店。

  鍋圈也好,懶熊也好,其實是切入了火鍋當中加工集合的功能。火鍋五大類:肉類、水產海鮮類、蔬菜瓜果類、滑丸類、菌菇類,除了菌菇外,其他品類都需要半加工。

  比如最簡單的冬瓜藕片等常見食材,也需要清洗、切片等簡單處理。火鍋肉類必須用凍肉做切片,滑丸類更是個人基本無法加工完成的。

  在家場景的火鍋生意,過去一直是由菜場、超市、便利店等分攤。傳統在家吃火鍋,用戶一般需要採購的是火鍋底料,所以海底撈、蜀海等就把包裝的火鍋底料做成零售產品進行銷售。但在消費者的滿足體驗感上,這種形式還是有缺失的。

  圍繞家庭火鍋消費場景,用戶單次的採購量是不太符合正常生鮮購買規格的。火鍋類食材採購的特點是單品種類要多,分量要少。分量太大吃不完,種類少了又不能盡興。這種多樣少量的消費心理恰恰是一般渠道所無法滿足的。

  這種從採購模式,一定會導致家庭火鍋場景中,特別是在家庭人數不多的情況下,單品的種類不夠豐富。所以我們常看到,在家裡吃火鍋單品數量不會超過10種。有了專門做火鍋食材供應鏈的火鍋超市,消費者抱有的期待是有可能確保在家庭場景內,單品數量超過二三十種,彌補當前非專業火鍋超市的滿足感缺失的。

  可事實並非如此。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被稱作行業第一的鍋圈還是第二的懶熊,提供的火鍋食材還集中在肉類、滑丸類以及少量水產生鮮類,不能提供生鮮食材。

  蔬菜瓜果本身不易保存,損耗很大,消費者對新鮮的敏感度還很高,所以才有「不賣隔夜菜」的口號。尤其如果是經加工的蔬菜瓜果,沒在保鮮期內售出,連隔天降價處理的「資格」都沒有。加上產品客單價很低,比如一份冬瓜,在火鍋店內的價格賣出8~15元不等,但超市內售賣購買價格通常不能超過5元。算上廚師現切的人工成本和自然損耗,都會是現有火鍋超市難以承受之重。

  從2018年起盒馬也切入火鍋場景。對照盒馬的情況來看,即便供應鏈綜合實力強大,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還對蔬菜瓜果都採取了嚴格的門店限制,確保損耗率在15%以下。可見綜合生鮮供應實力有限的小品牌,要做火鍋中的生鮮產品,難度有多麼高了。

  可恰恰是生鮮食材,特別是蔬菜類是火鍋場景中必不可少的品類。如果無法滿足這些品類的購買需求,消費體驗大打折扣不說,火鍋超市相對於超市、菜場等的競爭力也就大大弱化了。

  火鍋超市路在何方?

  火鍋超市收到資本追捧,有很多原因。

  首先火鍋長期佔據餐飲市場的大頭,比例達到13.7%,並且近年來還有大量的火鍋英雄相繼開出火鍋店,業態繁榮可見一斑。其次火鍋佔消費者消費支出的比例很大,但目前火鍋行業內做零售生意不多見。最常見的還是火鍋底料零售化,海底撈的供應鏈也主要服務於B端,對C端的觸及比較少。

  問題在於火鍋超市所提供的凍肉類、滑丸類商品能不能構成門店盈利的核心要素。

  首先多家火鍋超市都在強調自己的供應鏈,拿丸子和肉片來說,很容易冷凍保存,標準化程度也做得非常好。易於冷凍保存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這樣的產品很容易走渠道生意,而不是門店生意。

  其次門店成本比較高。由火鍋食材去單獨構建一個門店的購買場景,目前行業沒有先例,也不太符合門店的構成。

  儘管火鍋被稱為四季皆宜的餐飲品類,但總體市場規律上還是有秋冬季旺季和春夏淡季的區別。門店堂食和家庭場景也不一樣。門店能夠儘可能地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消費者感受不到季節變化,在家是做不到的。換句話說,家庭場景中的火鍋銷售淡旺季更加明顯。

  今年在疫情這樣極端的環境下,淡旺季可能被衝淡,但這並不構成長期的有利條件。

  事實上,為了提高坪效,火鍋超市已經開始添加混搭性的產品,擴充業態,希望形成以火鍋為特色,帶動其他產品銷售的業態。比如鍋圈和懶熊在門店內都有搭售燒烤類產品。而這類產品顯然也是具有高度標準化特徵的。

  這就又回到先前的難題,火鍋超市所能夠提供的產品是否構成門店盈利的核心要素,如果不能,那麼以拓展門店的方式拓展,我們不能說一定不會成功,但至少是極具風險的事。

  現有的火鍋超市推出的都是加盟模式,以收取品牌費、管理費和人工培訓等費用來獲取利潤,實際上也將風險轉嫁到了加盟商的頭上。

  火鍋超市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一,提供便利的購買渠道;二,利用供應鏈優勢向消費者提供性價比較高的火鍋食品。為了放大接近消費者的近場優勢,火鍋超市需要不斷招收加盟商,最好是在犄角旮旯裡都鋪上門店。

  鍋圈也好,懶熊也好,這兩年都在捨命狂奔,開門店對這兩個品牌來說極其重要。第一名的鍋圈門店已經達到3600家,2020年的目標是5000家。第二名的懶熊今年7月也宣布門店突破了1000家。

  門店越多,品牌名聲越大,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就越明確。儘管市面上有許多凍肉、滑丸類產品,但是品牌建設不多見,包含在食品這一大類目之下。品牌效應一起來,火鍋超市品牌無論是再進入B端市場還是C端銷售渠道,都有極大優勢。至少C端對品牌的認知被喚醒了。

  在品牌進一步發展之後,前面所說的針對火鍋場景中的生鮮產品,可能也會加入到門店SKU當中,構成火鍋超市真正補齊消費者在其他消費場所缺失的購買體驗。

本文轉載來自:零售老闆內參 何寒秀,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火鍋食材超市突然火起來
    「火鍋食材超市
  • 記下這個火鍋加盟店排行榜,美味火鍋不用四處尋覓啦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天南海北的好友,無論口味上有多麼不同,都能在這「小釜中」各取所需,共同領略美食的魅力。也正因這份包容性,千百年來火鍋經久不衰,成為「國民美食」,火鍋店四處可見。到店吃火鍋的次數多了,不如試試在家?
  • 家門口又開了一家鍋圈食匯?帶你一覽火鍋食材超市的大熱之因
    在當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火鍋受到年輕群體的熱愛和追捧,家庭式火鍋更是成為潮流。但是在家吃火鍋需要事先準備食材,於是像鍋圈食匯這樣的火鍋食材超市就應運而生並「遍地開花」。這吸引了眾多創業者的新興餐飲零售行業,到底有何魅力?
  • 火鍋食材超市,一個泡沫沸騰的故事
    尤其是在一場疫情之後,這邊自嗨鍋方興未艾,那邊火鍋食材超市的眾多玩家就已經在資本的助推之下粉墨登場。其中,鍋圈食匯、懶熊火鍋、餐爆食材等品牌,都獲得了千萬等級的融資。而火鍋巨頭海底撈,也入局了火鍋食材超市。讓消費者在家裡吃火鍋這件事,就這麼有搞頭?
  • 火鍋食材超市鍋圈「偽創新」:加盟不賺錢,舊把式,老騙局?
    資料顯示,專供火鍋(燒烤)食材生鮮供應企業鍋圈食匯不到1年的時間,累積融資近9億元,且3年內在全國開設了近3600家門店;而懶熊火鍋也在今年5月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 不僅如此,速凍食品行業龍頭三全、安井等也相繼進入賽道。
  • 鍋圈食匯晉升「國民火鍋」,底層邏輯是什麼?
    火鍋向來是最受歡迎的餐飲品類之一,疫情催生「火鍋到家」需求,鍋圈食匯、懶熊火鍋、川鼎匯等紛紛把火鍋「轉移」到家中,選址社區,瞄準家庭吃火鍋場景,火鍋食材超市業態迎風起飛。其中鍋圈食匯自2017年成立至今,不過短短三年,全國門店便已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服務超1.3億家庭,一躍成為「國民火鍋」。
  • 火鍋食材超市憑何能大熱?了解鍋圈食匯後自有答案
    天冷了,火鍋來一頓。朋友聚餐,火鍋店約起。逢年過節,火鍋必備,圍爐而坐共話家常。人們對於火鍋的喜愛可以說是溢於言表。火鍋既滿足了便捷和美味的現實需求,又為滿足精神需求提供了場景。而除了到店,通過火鍋食材超市購買食材後在家吃火鍋的形式也日漸興盛。數據顯示,與火鍋食材超市相關的企業有3000家,其中有2000餘家企業是在一年內成立的。
  • 懶熊火鍋中餐便利,在火鍋食材超市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懶熊火鍋中餐便利,在火鍋食材超市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民以食為天,無論任何時候,搞餐飲行業都是很有前景的!因為食關乎民生,甚至關乎於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天性,滿足人天性的事物,自然十分有價值!
  • 鍋圈食匯成「國民火鍋」,背後軟硬實力大揭秘
    鍋圈速度」在業內已成為一個熱詞,尤其在2020年,鍋圈逆勢而上,一舉獲得兩輪融資,累計融資近10億元;同時,鍋圈的門店也得到飛躍式發展,目前已成功突破5000家。作為一站式火鍋食材連鎖超市的明星企業,鍋圈的飛速發展,得益於其背後強大的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礎,軟實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硬實力不足以勝,沒有軟實力不足以久。那麼,鍋圈食匯到底有怎樣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 加盟測評|鍋圈食匯9個月開店3300家,真的能賺錢?
    針對在家吃火鍋的需求,又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火鍋外賣,如海底撈、小龍坎以及盒馬火鍋等,在這方面的業務都已頗具規模;一種是去傳統的超市或新興的火鍋食材超市購買食材,再拿回家去做。 火鍋食材超市主要服務於「宅、急、忙、懶、老」人群。嚴格來講,火鍋食材超市雖然有餐飲屬性,但更多的屬於零售行業,是餐飲零售化的代表性產物。
  • 鍋圈食匯等火鍋食材超市日新月盛 原因幾何?
    近些年,不僅是火鍋店到處開得紅火,以鍋圈食匯為代表的火鍋食材超市也進入到了一個快速擴張的狀態。尤其是今年,火鍋食材超市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那麼為何這個行業會這般紅火呢?
  • 鍋圈食匯飛速發展的背後,到底有何獨特之處?
    來源:時刻頭條火鍋作為一種廣為大眾喜愛的美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僅在吃法上有了很多變化,吃的食材上也有很多變化。人們對食材的要求越來越高,品類更全、價格更透明、衛生安全有保障... ...火鍋食材店便順勢興起,越來越多人加入到了火鍋食材這個領域。作為國內首個火鍋燒烤食材連鎖便利超市的鍋圈食匯吸引了不少關注,讓人好奇它究竟有何魔力,能持續領跑火鍋食材賽道。鍋圈食匯從2017年成立到現在,三年的時間內便迅速發展成為了行業「一哥」,增速與規模皆令眾人驚訝。
  • 鍋圈食匯:打出軟硬實力組合拳,塑造「國民火鍋」
    鍋圈食匯:打出軟硬實力組合拳,塑造「國民火鍋」 2020-12-01 11:35:2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 火鍋食材超市賽道上,「國民火鍋」鍋圈食匯的成功秘笈是什麼?
    2020年10月,鍋圈食匯宣布全國門店數量突破5000家,作為開創一站式火鍋燒烤食材超市的服務平臺,鍋圈食匯在短短數年間就已覆蓋全國15個省、3個直轄市,累計服務超1.3億家庭,一度被贊「新零售便利店行業的一匹黑馬」。那麼鍋圈食匯為什麼能發展得如此紅火呢?
  • 海底撈開火鍋食材店,火鍋食材風口被引爆,有人開8000家店
    那麼下一個風口到底在哪裡?目前來看,火鍋食材店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餐飲風口。01、火鍋食材風口突起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火鍋?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火鍋食材店孕育而出,相對於去超市購買火鍋食材,品種很有限,除了丸子只有牛羊肉,其他的火鍋菜品,比如蝦滑,黃喉,毛肚,鴨腸等等這些都沒有。
  • 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企名片Pro顯示,鍋圈食匯目前已經獲得4輪融資,其中今年2月和7月分別獲得B、C兩輪;懶熊火鍋目前獲得3輪融資,其中今年5月和10月分別獲得天使和Pre-A輪兩輪;餐爆食材今年9月獲得A輪融資;火鍋物語今年10月份獲得天使輪融資。
  • 火鍋食材便利店成海底撈「新敵人」,有人4年開5000家店,毛利達40%
    企名片Pro顯示,鍋圈食匯目前已經獲得4輪融資,其中今年2月和7月分別獲得B、C兩輪;懶熊火鍋目前獲得3輪融資,其中今年5月和10月分別獲得天使和Pre-A輪兩輪;餐爆食材今年9月獲得A輪融資;火鍋物語今年10月份獲得天使輪融資。
  • 新消費品牌快訊0224: 花點時間完成億元C1輪融資、懶熊火鍋獲近億元A輪融資...
    2、懶熊火鍋獲近億元A輪融資,一年內已完成4輪超億元融資 據36氪獲悉,社區食材連鎖品牌「懶熊火鍋」近日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星陀資本領投,老股東虢盛資本和字節跳動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數位化系統研發和市場擴張。
  • 火鍋食材超市的「戲法」:舊把式 老套路?
    火鍋食材市場,這個被創業者們「尋覓」出來的一片紅海,正站在零售舞臺的聚光燈下,成了眾多巨頭和玩家爭相進入的賽道。  資料顯示,專供火鍋(燒烤)食材生鮮供應企業鍋圈食匯不到1年的時間,累積融資近9億元,且3年內在全國開設了近3600家門店;而懶熊火鍋也在今年5月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  不僅如此,速凍食品行業龍頭三全、安井等也相繼進入賽道。
  • 記下這個火鍋加盟店排行榜,美味火鍋不用四處尋覓啦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天南海北的好友,無論口味上有多麼不同,都能在這「小釜中」各取所需,共同領略美食的魅力。也正因這份包容性,千百年來火鍋經久不衰,成為「國民美食」,火鍋店四處可見。到店吃火鍋的次數多了,不如試試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