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起伏如「過山車」?當心這可能是一種精神病|躁狂|關念紅|抑鬱|...

2020-12-09 騰訊網

1853年3月30日,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生日。據後人推斷,他是雙相障礙(也稱雙相情感障礙或躁鬱症)患者,為了紀念這位精神病性發作頻繁並導致自殺的天才畫家,國際上就把這一天作為「世界雙相日」

2015年,長期關注大眾的精神健康的法國賽諾菲公司和國際雙相障礙協會中國分會一起,將「世界雙相日」引入中國,為雙相障礙患者發聲,並呼籲社會關注雙相,關愛患者,向陽同行。

讓我們先來聽聽雙相障礙患者的心聲及欣賞一下他們的畫作:

案例:時而自信滿滿時而懷疑人生

90後的遠晴是個自媒體撰稿人,治療前和父母親關係緊張。17歲那年高二會考後,自己偷偷申報了英國學校並出國留學。

遠晴在17歲出國前已經開始出現症狀。早期是抑鬱發作,思維遲緩,聽不懂別人說什麼,持續一兩個月。之後又出現輕躁狂症狀,由於英語成績較好,也順利通過了面試和雅思,一度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在英國讀完預科後考大學,因躁狂過於自信,而實際能力不足沒能考入喜歡的學校,情緒開始轉抑鬱,一蹶不振,且病情反覆發作。回國前,抑鬱很嚴重,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懷疑人生,懷疑自我價值,甚至多次出現想死的念頭。

2016年回國。在回國投入工作前,慢慢地覺得自己不太對勁,沒力氣,廁所也不想上,飯也不想吃,水也不想喝。後來到醫院就診,第一次去就確診為「雙相障礙」,醫生提出住院,開始德巴金(進口丙戊酸鈉緩釋片(I))聯合用藥,經過一個月住院治療病情大有好轉。

診斷:雙相障礙確診困難重重

雙相障礙也稱雙相情感障礙,一般是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情感科主任關念紅教授介紹,雙相障礙主要發病於成人早期,大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20~30歲之間,25歲以前發病更多見,少數患者更早或更晚發病。

「由於雙相障礙很多的時候是發作型病型,在非發作期是完全正常的,所以比較難識別,導致了該病目前在我國普遍存在識別率低,誤診、漏診率高的情況。」

來自歐美國家的統計資料顯示,1/3以上患者在首次出現肯定的雙相障礙臨床症狀後1年內尋求專業幫助,但遺憾的是患者要經過平均8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得到確診,1/3以上患者甚至需要10年以上;69%的雙相障礙患者被誤診單相抑鬱,這也是最常見的,另外還有被誤診為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和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等疾病,被誤診者通常在平均諮詢過4個醫生後才被正確診斷。

躁狂發作被疏漏,尤其是輕躁狂未被正確識別是造成雙相障礙漏診或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由於多數雙相障礙患者以抑鬱首發,從首發抑鬱發作中儘早預測雙相障礙也是有效避免誤診的重要手段。

治療:全面穩定情緒是治療要點

「雙相障礙的治療和精神科其他的疾病一樣,通常有三大類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在談到雙相障礙的治療時,關念紅教授指出,在重度發作的時候,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主要的。在緩解期,如果患者的生活適應各方面有些問題,輔以心理治療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雙相障礙的治療應堅持全程、綜合、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的原則。規範化治療有利於提高療效,減少復發,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為真正回歸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目前,雙相障礙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必要時採取物理治療、危機幹預等措施。雙相障礙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心境穩定劑、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和鎮靜催眠藥四大類。心境穩定劑被認為是雙相障礙治療的基礎。其中,丙戊酸鈉緩釋片(I)是經典的心境穩定劑之一,以全面穩定雙相障礙患者情緒作為治療要點。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等均推薦丙戊酸鹽用於雙相障礙躁狂發作急性期/維持期的治療。

連結:

對話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情感科主任關念紅教授:

學生沉迷於遊戲、厭學也可以是發病表現

記者:目前大家對雙相障礙這個病普遍認識不足,很多家長認為青少年正值叛逆期,出現情緒不穩定也很正常,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關教授:對,他們很容易以為是青春期的問題,特別是現在中學生,雙相的學生經常會被老師和家長誤以為是抑鬱,因為他們看到的最常見的狀況往往是:孩子們沉迷於玩手機,沉迷上網,沉迷玩遊戲。晚上不睡覺,白天一睡睡到中午,下午才肯起床,不願意上學。家長有的時候就覺得孩子只是沉迷於遊戲,厭學而已。因為病症很容易搞混,導致確診比較難。

另外,有些家長對這個疾病不了解,不會一有症狀及時就醫。即使了解的家長對這個疾病也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記者:請您談一下我國的雙相障礙目前的防治現狀,以及患者有哪些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關教授:中國目前的雙相障礙其實現在治療率,識別率都不太高。當然這裡有一個原因——該疾病不是這麼容易被識別。雙相障礙很多的時候是發作型病型,在非發作期是完全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家屬,同事,同學不一定認為他(患者)有問題,他自己也不一定認同,所以就不一定來就診。因為雙相障礙的患病率比較高,大概是4%左右。而且它是高復發性的疾病,需要堅持維持治療來預防復發的,但是一般人又不太容易做到堅持。即便願意接受治療的,治療了一段時間病情穩定一點,他們往往就停藥,不好了再來治。

記者:想問下您覺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雙相障礙的診療帶來了什麼困難?醫生和患者在這次疫情中怎樣互動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

關教授:疫情期間對雙相障礙的病人來說,確實病情比較容易波動。因為疫情要居家不外出,導致活動量減少,在局限的空間裡生活,有一部分雙相障礙病人的情緒容易出現了波動,所以就更要注意堅持服藥。

購藥可以通過線上藥店等平臺,像德巴金是可以買到的。此外,雖然說在疫情期間,但是醫院的精神心理專科基本上都是開的,只要做足防護措施,來醫院就診問題不大的。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患者情緒出現波動的話,一定要記得堅持吃藥。這段時間如果不方便外出,那就在家裡運動,或者是到自己家的陽臺,天台上或者小區裡面做運動,都有助於情緒的改善。另外,疫情期間患者還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生活不規律,晚上很晚才睡覺,白天老是睡大覺,這種生活方式也是容易引起情緒波動的一個原因。所以,我們還是建議病人要生活規律,按時作息。

【記者】歐旭江

【作者】 歐旭江

【來源】 健康生活圈南方號

相關焦點

  • 姚駿研究組合作報導雙相情感障礙躁狂情緒的產生機理
    」)躁狂情緒產生的機理研究進展。SSRI類藥對普通人沒有情緒提升作用,對重性抑鬱症患者有良好的療效,但對於雙相抑鬱常常導致患者情緒由抑鬱直接轉入躁狂。SSRI剎不住車的現象提示,躁狂和抑鬱可能不是通過單一通路的自身上下調節來實現的,而是分由不同體系主導,這些體系相互間攻守失衡導致或躁狂或抑鬱;SSRI難以調和這種攻守平衡,從而導致情緒矯枉過正。
  • 抑鬱背後的殺手:雙相情感障礙
    如果與上面的情況越符合,就說明越有可能處在躁狂狀態,但往往很多人只是自我感覺很好,精力很旺盛,頭腦靈活效率高,人際交往主動積極,這樣的情況自己感覺很舒適,別人感覺也很有感染力,但也可能是處在一種輕躁狂的狀態;也許會發現周圍會有這樣的人,或者自己就經歷過這種狀態,有的人說,如果人一直處於輕躁狂狀態那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往往我們的身體不會這樣的理想化,就像過山車,有高峰就會有低谷,往往在很高的狀態的時候
  • 躁鬱症:從沉重的抑鬱到瘋狂的欣快
    躁鬱症的發病高峰期是15~25歲之間,但它也可能開始得更早。    法國南錫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的臨床心理與精神病科主任讓-皮埃爾·卡恩教授說,躁鬱症患者的平均確診時間為5~10年,而在這段時間中,被病情所折磨的患者「就像生活在滑向地獄的斜坡上」。
  • | 840萬過山車玩家,期待被你看見
    原創 過山車玩家 雙相躁鬱世界編校 / 李施瑾 審閱 / 許珮瑋雙相親歷者的原創非虛構故事平臺臨床上,雙相障礙指的是一類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心境障礙。躁鬱症與抑鬱症是並列關係,而不是從屬關係。
  • 精神病患者如何護理 4種方法護理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使人在情緒、思想、行為上產生混亂的一種疾病。那麼,精神病患者如何護理?精神病的症狀有哪些?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精神病患者如何護理1、要尊重患者如在患者面前避免高人一等,要謙虛、熱情、親切地對待患者,切忌歧視、諷刺、戲弄患者,不能拿發病期的病態言行作為笑料的內容。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它們是精神病嗎?
    可以這樣說,精神病人發作的時候認知和行為會出現絕對紊亂,他們會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稱為精神病。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不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為什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想要攻擊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不道德、被指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行為可控可自制,只是克制的時候會非常痛苦,這是核心差異。
  • 雙相障礙在抑鬱發作和輕躁狂發作之間不斷切換,該如何治療?
    張鴻宇35歲,罹患雙相障礙十幾年,在抑鬱發作和輕躁狂發作之間不斷切換,曾被診斷為快速循環型雙相障礙。 在第一階段的心理幹預中,鴻宇處於輕躁狂發作狀態,只處理了小部分心理問題和創傷,並快速撤藥後,他認為自己基本康復了,心理幹預告一段落。
  • 一會兒情緒亢奮一會兒精神萎靡 花季女孩到底怎麼了
    這些花季女孩到底怎麼了一會兒情緒亢奮如打雞血,一會兒精神萎靡如墜深淵記者 張苗 通訊員 吳玲瓏一會兒像打了雞血一會兒又不舒服不開心從前的狀態像打了雞血,最近身體不舒服、老想不開心的事……雙相情感障礙,簡稱雙相障礙,舊稱躁鬱症,是指臨床上既有輕躁狂或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主要分為雙相I型和雙相II型。
  • 出現輕度抑鬱情緒,除了「想不開」,可能也有5個表現,請別忽視
    抑鬱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障礙,可能早在之前人們並不是特別的了解抑鬱症,覺得不過是讓人不高興罷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如果有一個對比的話,也許更直接明了一些,要知道歐洲的發達國家,德國人口不足9,000萬,也就是說我國的抑鬱症患者比德國的總人口還要多,甚至在我們的身邊都可能會存在輕度抑鬱患者。而且當人出現輕度抑鬱的情緒時,除了想不開,還可能有以下這幾個表現,不妨時常觀察一下,但願你沒有。
  • 如何療愈抑鬱情緒,這兩個方法,有助你走出抑鬱世界
    輕度的抑鬱情緒會對生活以及工作帶來影響,嚴重的抑鬱情緒則有可能威脅生命。可以通過這兩個方法走出抑鬱的消極世界,從而提升幸福感。一、常與人溝通和交流:抑鬱情緒常常會因為無處抒發而持續性蔓延,而與人聊天溝通是疏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式。一旦產生抑鬱情緒,可以尋找較為信任的人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情緒的疏導,防止因為不良抑鬱情緒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以及負面影響。
  • 孩子的抑鬱症一直治不好,很可能因為家長的第一步就做錯了
    尤其是抑鬱障礙和雙相障礙容易被混淆,這兩者又被稱為「單相抑鬱」和「雙相抑鬱」。 單相抑鬱主要使用抗抑鬱劑;而雙相抑鬱一般使用心境穩定劑和部分抗精神病藥,抗抑鬱劑反而用得非常謹慎。雖然具體的用藥方案應交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來主導,但患者和家長們應有基礎的了解。 從以深度催眠下心理幹預為主的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的角度出發,單相抑鬱和雙相抑鬱也有很多不同。
  • 科普|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
    預計到2022年,抑鬱症可能超過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對抑鬱缺少基本的認識,一般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有區別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01持續時間一般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時限性,通常是短期性的,人們一般通過自我調適可以緩解;而病理性抑鬱症狀常持續存在,甚至不經治療難以自行緩解。
  • 抑鬱出現前的6個表現,不要再忽視
    「抑鬱就像是情緒流感,它會傳染也會流動,像感冒或者過敏一樣,它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抑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正是一個全球性的嚴重問題。這是一種比身體疾病更易沾染「恥感」的疾病。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關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