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墨西哥的人都知道,到了墨西哥城.非去特奧蒂瓦坎觀光不可。白天,金字塔與太陽爭輝,巍峨壯麗。夜hkl人靜之際,五色聚光燈射向高塔,印第安音樂悠然而起,配音解說聲聲入耳.將遊人引向懷古幽思之中。
眾神聚居之所
特奧蒂瓦坎是印第安語的「眾神聚居之所」。遺址在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53公裡處。1000多年前,這裡曾是一個奴隸制國家的首都,全盛期人口有25萬,為當時西半球最大的城市。公元10世紀古城被拋棄,不明原因地從人們視野中消失。現代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1910年前後修復了金字塔,這裡成了墨西哥第一名勝。
古城遺址面積20. 7平方公裡,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全盛時相當於同時期羅馬城的規模。全城主要建築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布局。這條中軸線全長3公裡,寬45米,名叫「黃泉大道」或「死亡大街」,這是1325年南遷的阿茲臺克人起的名字。當年他們進軍到這裡時,只見城市朽敗,沒有一座可遮雨的房屋,而大道兩旁卻有連綿不絕的稜錐形高臺,從而誤認為是墳丘,因而取名「黃泉大道」。阿茲臺克人見其荒涼、必怖,棄之而去,繼續南下,到今墨西哥城定居下來。
遺址地面除殘留一堆堆高臺外.只能見到部分牆基和斷壁,隱約可知當年的用途。那巨一大的宮殿、神廟.華麗的住宅,絕不低於東半球中國商周王朝和古羅馬帝國的水平。一般平民的住宅,一個大內院環繞著五六十間房屋,可居住數百人之多。·這裡出土過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尤以彩繪陶器和石雕像最為精彩。三足鼎式陶罐,花紋精細,造型粗獷,釉面光潔。一尊水神雕像以幾塊巨石拼接而成,水神頭戴冠冕,兩耳佩垂飾物,臉部表情嚴肅,雙眼深邃有神,衣袍上的幾何圖案和裝飾線條相當嚴整。由此可以想像古印地安人的生產技術水平。在沒有鐵器的年代,印第安人能將粗石雕琢得如此明快、洗鍊、準確。堪稱是石器文化的翹楚。
太陽塔和月亮塔
黃泉大道東側,屹立著修復了的太陽金字塔.該塔約建於公元250年,四方錐體,分五層,逐層向上斜縮,底邊各長222米、225米,總高64. 5米,總體積100萬立方米,佔地5萬平方米,足有6個足球場大。太陽金字塔以磨光的火山巖石塊砌成,正面築數百級石階通到塔頂,兩側鑲嵌彩石雕刻圖案,其餘三面陡峭光滑,難以攀登。當地的紅色土粉被用來塗蓋塔身,全塔故呈紅色。塔頂是平臺,曾建有金碧輝煌的神廟,內祀黃金裝飾的太陽神像。當年神像面向東方,胸披金屬飾片,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可惜神廟、神像的模祥已難以考證,無法復原,至今空在那裡。
距太陽塔近千米還有一座略小的月亮金字塔,塔基長150米,寬120米,佔地1.8萬平方米,高46米,體積38萬立方米。建築年代遲於太陽塔100-200年。兩金字塔分別是祭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宗教建築。塔為實心,外包巨石,內填沙土,與埃及金字塔的空心陵墓有所不同。太陽金字塔是當年宰殺活人祭獻太陽神的場所。奴隸主不斷剖取奴隸的心臟獻給太陽,祈求太陽運轉不息,保佑領地「風調雨順」。犧牲儀式慘絕人寰,奴隸被架到塔頂廟前,祭司將他摔昏,仰放在「犧牲石」上,面向太陽,開膛取出跳動中的心臟,供於祭臺上。心取出,屍體就被推到斜坡上溜到地面,堆成小山。如此狂熱的祭獻,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損失。古印第安燦爛文明的消亡,可能與這種犧牲祭獻大有關係。太陽塔和月亮塔前面,都有可容數萬人的廣場,可見當年祭祀規模之大。
兩塔之外還有一座金字塔群城堡,位於黃泉大道南端,約400米見方,佔地16萬平方米。周圍一圈高臺,高臺上建有15座小型金字塔。高臺之內為廣場,廣場東端方形獨立平臺上又有兩座相連的金字塔廟。其中,羽蛇金字塔廟有四層,每層牆面都雕著336顆精神飽滿的羽蛇及雨神的頭像。「眾神」流散何方 如此繁華的特奧蒂瓦坎,為何消失於熱帶叢林?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哪一位考古學家也沒法作出準確的回答。
據文化堆積層判斷,特奧蒂瓦坎在公元前3世紀已有零散的村落。公元150年前後,擴展成10多平方公裡的城市,人口5萬多。7世紀進入全盛期,不僅是政治中心.而且是遠近信徒朝拜的宗教中心。10世紀文明哭然消失,有人疑為阿茲臺克人的摧毀,然而阿茲臺克人南下時,所見的也只是一片廢墟,城市早已荒廢了幾百年。也許是夭災、飢謹、瘟疫所致,不過也有人認為一個新興的貴族階級與祭司(部落首領)相抗衡,摧毀了最高神權統治,導致派系紛起,千戈不息,最終城毀人亡,同歸於盡。
殘酷的祭牲儀式,是造成古文明毀滅的重要因素.廣大奴隸除了為建造金字塔無償勞役外,還要忍受在金字塔頂用活人祭天的可怕犧牲。每次祭太陽神、雨神時,都要犧牲那麼多的人命。金字塔落成大典時,祭獻成千上萬顆心臟也不希罕。在人口不多的奴隸社會,誰能經得起如此頻繁的自我毀滅?初揭美洲金字塔之謎堆』埃及金字塔雖然出名,但數量上難與中美洲的金字塔同日而語。前者是陵墓,後者是宗教建築物。從公元前15世紀到公元15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為止,中美洲北起墨西哥.中經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南迄尼加拉瓜,每個時期都曾興師動眾,大建金字塔,估計總數超過10萬座。每一個定居點,每一次戰役勝利後,第一件事就是建金字塔,在塔頂豎起神廟和祭壇,最高可達70米.戰勝者往往將戰敗者的金字塔包起來,結果金字塔愈包愈大,有的竟厚厚實實包了四五層。
令人惋惜的是,這些金字塔不是頹毀湮沒於荒草棒莽中,就是被西方殖民者搗毀了。近現代先後發現了幾百座,只有少數幾座被修復作觀光景點。特奧蒂瓦坎西北40公裡的圖拉,曾是託爾特克時期的宗教文化中心,一個強大的部落都城。那裡修建了一座晨星金字塔,在一個低平的四級金字塔上建著神廟,塔前與廣場邊柱子林立。廟宇入口有3個門洞,由羽蛇像柱支撐.該遺址約在公元900牟建立,1064年前後被廢棄。墨西哥以南的瓜地馬拉,發現公元5世紀的蒂卡爾遺址。瑪雅人在該城建了5座金字塔,1,2號金字塔面對面立在城中心廣場的兩端,高達70米,是美洲迄今發現的最高金字塔.它的特點是佔地小,級數多,細長高挑,類於中國式的石塔.塔頂有神廟,塔裡有小殿堂.
在瓜地馬拉北部佩騰湖地區,從森林中發掘出一個瑪雅文化遺址,內有金字塔12座、廟宇200多座,年代屬於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世紀。中美洲金字塔之謎,迷霧重重,幾代人都沒法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