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先後發生一些內部調整,不約而同降低地圖在O2O上的重要性,在業內外引發了高度的關注。此前,高調的「地圖平臺大戰」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手機地圖的普及度,但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公眾對地圖平臺O2O之夢的預期。目前的局面有點類似二戰後的世界,百度和高德如同戰後的英德兩國,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錯誤的戰爭;而搜狗則如同遠離炮火的美國,如想壯大就離不開強大的技術與創新。
「地圖O2O大戰」偃旗息鼓
高德和百度先後調整,實際上意味著此前高調的「地圖大戰」暫時告一段落。地圖大戰的一大重點,就是為商家和用戶提供基於地理信息的生活服務解決方案,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進而將手機地圖打造成一個連接線上和線下的O2O生活服務平臺。為此,百度和高德先後投入了強大的資源,展開了激烈的競跑。比如百度在接入打車功能時,用戶邀請好友並成功打車可獲得不同的獎勵,期望改變用戶的習慣。
這一競跑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地圖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和使命,導致地圖應用的體積越來越臃腫,但用戶最為關心的出行功能並沒有得到很好地重視。
而另一方面,在此影響下,不少的地圖供應商也不得不採取跟進策略,紛紛接入打車、團購、訂餐、電影、門票等各種生活服務,以縮小和前者的差距。
雖然行業變得熱鬧非凡,但投入和產出卻不能很好的匹配。根據8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用戶對手機地圖中生活服務功能使用習慣尚未完全建立。目前用戶主要考慮的兩大因素是地圖定位和線路導航的準確性,佔比分別為47.8%和39.7%,周邊生活信息等熱點查詢的比例為29.2%。
「從意味著,目前地圖還停留在工具階段,要發展成為用戶認可的O2O平臺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業內人士評論說。
戰後三強差異化逐漸明顯
而百度、高德、搜狗三強之間的差異也在戰後得到了放大與呈現。高德作為上遊圖商,擁有強大的數據採集能力。而搜索起家的百度,則通過整合糯米糰購服務等資源將其「流量模式」發揮的淋漓盡致,搜狗地圖擁有國內首個網際網路地圖-go2map的沉澱與積累,技術優勢含金量高,尤其是近兩年在路況導航上的投入,使其成為大量自駕用戶的必備工具。
「搜狗這期間一直在做地圖本源性的需求,就是地圖本來要做什麼、要解決什麼的問題,其實就是找什麼地方在哪兒、怎麼去的問題,是一個特別單純、一個純粹的問題。」孔祥來表示,搜狗地圖會始終堅持初心,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為用戶出行體驗做到極致。
搜狗地圖是最早將實時路況納入路線計算的供應商,極大提升了用戶出行的效率,並成為行業「標配」。即便如此,孔祥來認為,導航裡面還有太多的東西可以深入挖掘,比如3D街市圖、路口進度條、導航報告、違章查詢等功能創新,曾深受司機朋友的喜愛,甚至高速公路的ETA指標匹配都反覆打磨,做到和實際情況極為接近。而面向公交出行群體,搜狗地圖在公交換乘、夜間出行等方面完善功能,已成為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
據了解,正由於搜狗地圖良好的體驗,根據第三方權威報告,搜狗地圖無論是在手機地圖打開率、季度人均啟動時長、單次啟動時長等指標,都在行業位於前列。數據顯示,搜狗地圖搜狗地圖手機版用戶數量接近1億,搜狗地圖平臺月度活躍用戶數超過1.3億。
不過孔祥來也表示,儘管目前地圖處於工具階段,但由於工具類產品對用戶的黏度不夠,未來搜狗地圖不排除把工具朝服務的方向做轉換,比如基於大數據提供智能推薦,和人性化的服務,做到真正的服務差異化。另一方面,搜狗還會將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優勢技術應用於地圖產品,全面提升地圖在語音互動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