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澳洲總理艾伯特曾指出,「如果澳洲想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就不要指望其他人來說澳洲人的語言。」
聯邦政府出資啟動了一個社區語言學校資助項目,旨在幫助更多年輕人學習外語,並促進多元文化社區的融合。全澳大約1000所社區語言學校可能有資格獲得撥款,這些學校分別專門教授69種不同的語言,有10萬名學齡兒童在校學習。
現在,首筆資金申請已經正式開放,將於2020年2月17日截止。第二筆資金申請將於2020年年初開放,所獲資金中,學校通過教學資源開發與職業業務發展計劃來支持社區語言學校行業的款項最高可達2.5萬。
項目規定,符合條件的語言學校將得到1500元的基礎撥款,以及按學生人數計算的資助金額,但每所學校每年獲得的資助額最高不超過3萬元。學校可將這筆資金用來補充運營成本,例如員工工資、教材和資源等。
「我們希望更多兒童、學生學外語,這樣會對未來產生積極影響。」 多元文化事務代理部長AlanTudge說,「澳洲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社會,人們說著300多種不同的語言。說另一種語言有助於年輕人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從而有機會接觸、了解其它文化,促進社會融合。」
AlanTudge表示,該撥款計劃會讓澳洲工人學到更多技能,「學習英語以外的其它語言可以幫助他們應對日益加深的經濟全球化與日趨激烈的競爭。」
插個嘴,在眾多外語中,澳洲的政治家以及學者們似乎格外關注漢語的學習狀況。
今年聯邦大選前,時任工黨影子國庫部長Chris Bowen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全澳僅有130名非華裔背景人士能講滿足商務活動需求的普通話,且選修中文的12年級學生大幅減少,這將給澳大利亞帶來不利影響。
南昆士蘭大學應用語言學副教授Warren Midgley在The Conversation上發表文章回應Chris Bowen的觀點,反駁大多數澳洲孩子不會說流利普通話「並沒什麼關係」。
Midgley教授說,能講流利普通話的澳洲肯定遠遠超過130這個數字。「根據上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全澳有近60萬人在家講普通話,加上全澳共有50餘萬人生於中國,很多華裔背景的人都在說普通話,我們並不認為這種現狀值得擔憂。」
Midgley教授還在文章中指出,澳洲完全有能力在商務往來、國際關係、外交等領域招募到會說普通話的人。
前新州州長卡爾Bob Carr的看法又和Midgley教授不太一樣,他認為不能全依賴中國移民家庭提供漢語人才。
BobCarr曾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全澳目僅有400左右的非華裔高中生在學習漢語,如果將所有年級的學生都考慮在內,目前學習漢語的人數在4000人左右。「這看起來像是澳洲依賴中國移民家庭培養出會說漢語的人才。」卡爾認為這令人十分擔憂,澳洲人需要了解中國,需要學習和中國相關的專業知識,因為中國購買了三成澳洲出口產品。
「我們應當讓更多非華裔背景的人學習漢語。否則的話,澳洲人口中掌握漢語的人數太少,我很確信我們會面臨巨大損失。」
維州中文教師協會(CLTAV)秘書的尤悟思GregHughes同樣提倡澳洲人學習中文,但是他考慮的又是另一方面的因素。
曾經參加了在霍巴特舉行的AMLTA國際語言大會(AMLTAInternational language conference)的尤悟思告訴記者,大會的一個議題就是語言學習對於大腦發育的影響,「有研究指出,中國人學習語言時所調動的大腦部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澳洲學生學習中文有益於他們的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