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魚,Hypo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鱵科下鱵魚屬的一種小型海洋魚類,又叫日本下鱵魚。民間俗稱有很多種,因略呈圓柱形又被稱為「棒魚」,因嘴部很尖,呈針型,也被稱為「針魚」。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
日本下鱵魚(H. sajori)。圖片:shutterstock.com
馬步魚是一種海水淡水混合的海雜魚種,它在淡水裡繁殖,但生長卻是在海水裡,因為生長周期短,世代更新快,所以資源非常充足,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一帶,其中以膠東半島煙臺、威海等地的品質最好。
馬步魚身體呈修長而流線的圓柱形,最顯著的特點是那尖尖的魚嘴,上頜為三角形薄片狀,下頜呈扁平而細長的針狀喙,看上去仿佛只有下頜,這就是它英文俗名的由來。下頜的尖端為鮮紅色,這也是判斷日本下鱵魚是否新鮮的一個指標。
尖尖的下頜。圖片:jp.123rf.com
鮮食以油煎食之味佳,亦可加工成鹹幹品。肌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鮮肉入藥具有滋陰、補氣、解毒之功效,主治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結核肺),久潰瘍瘡,不易收口等症。
下鱵魚一夜幹。圖片:sakuravillage.jp
在海面群遊的日本下鱵魚。圖片:onsenmaru.com
和日本下鱵魚一樣,有著延長身體和尖尖魚嘴的這類魚,它們都是鶴鱵亞目鱵科(Hemiramphidae)和鶴鱵科(Belonidae)的成員,「鶴鱵」等同於「頜針」,兩科共有23個屬一百多種魚類。
斑鱵(Hemiramphus far),好魔性的圖。圖片:jabruson.photoshelter.com
籠統的說,下頜較長上頜很短,長成「地包天」模樣的通常屬於鱵科,這類魚大多在水體表層遊動,這樣的構造有利於捕食。下頜上頜差不多長的則屬於鶴鱵科(頜針科)。常見幾種鶴鱵亞目魚類:
間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屬鱵科下鱵魚屬魚類,俗稱水針魚、補網魚、姜公魚,英文名Asian pencil halfbeak,屬暖水性近海魚類,也可生活在河口附近進入淡水,我國沿海和內陸湖泊都有分布。體型比日本下鱵魚更加纖細,十分嬌弱,有著「出水死」的別稱。
間下鱵(H. intermedius)。圖片:fishbase.se
鱷形圓頜針魚(Tylosurus crocodilus)又叫鱷形叉尾鶴鱵、青鋸,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為鶴鱵科較大的種類,體長可達1米,骨骼和背部都呈美麗的青綠色。上下頜幾乎等長,如同鶴的喙一般,並且生有細密的小齒,常常成群遊弋於海洋表層,以小型魚類為食。
鱷形圓頜針魚(T. crocodilus)。圖片:shutterstock.com
掃碼帶您吃遍五湖四海
▼點擊閱讀原文,吃遍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