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種魚(342)丨馬步魚:尖尖的魚嘴,海雜魚種!

2021-02-08 魚大大

馬步魚,Hypo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鱵科下鱵魚屬的一種小型海洋魚類,又叫日本下鱵魚。民間俗稱有很多種,因略呈圓柱形又被稱為「棒魚」,因嘴部很尖,呈針型,也被稱為「針魚」。多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

日本下鱵魚(H. sajori)。圖片:shutterstock.com

馬步魚是一種海水淡水混合的海雜魚種,它在淡水裡繁殖,但生長卻是在海水裡,因為生長周期短,世代更新快,所以資源非常充足,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一帶,其中以膠東半島煙臺、威海等地的品質最好。

馬步魚身體呈修長而流線的圓柱形,最顯著的特點是那尖尖的魚嘴,上頜為三角形薄片狀,下頜呈扁平而細長的針狀喙,看上去仿佛只有下頜,這就是它英文俗名的由來。下頜的尖端為鮮紅色,這也是判斷日本下鱵魚是否新鮮的一個指標。


尖尖的下頜。圖片:jp.123rf.com

鮮食以油煎食之味佳,亦可加工成鹹幹品。肌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鮮肉入藥具有滋陰、補氣、解毒之功效,主治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結核肺),久潰瘍瘡,不易收口等症。


下鱵魚一夜幹。圖片:sakuravillage.jp


在海面群遊的日本下鱵魚。圖片:onsenmaru.com

和日本下鱵魚一樣,有著延長身體和尖尖魚嘴的這類魚,它們都是鶴鱵亞目鱵科(Hemiramphidae)和鶴鱵科(Belonidae)的成員,「鶴鱵」等同於「頜針」,兩科共有23個屬一百多種魚類。


斑鱵(Hemiramphus far),好魔性的圖。圖片:jabruson.photoshelter.com

籠統的說,下頜較長上頜很短,長成「地包天」模樣的通常屬於鱵科,這類魚大多在水體表層遊動,這樣的構造有利於捕食。下頜上頜差不多長的則屬於鶴鱵科(頜針科)。常見幾種鶴鱵亞目魚類:

間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屬鱵科下鱵魚屬魚類,俗稱水針魚、補網魚、姜公魚,英文名Asian pencil halfbeak,屬暖水性近海魚類,也可生活在河口附近進入淡水,我國沿海和內陸湖泊都有分布。體型比日本下鱵魚更加纖細,十分嬌弱,有著「出水死」的別稱。


間下鱵(H. intermedius)。圖片:fishbase.se

鱷形圓頜針魚(Tylosurus crocodilus)又叫鱷形叉尾鶴鱵、青鋸,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為鶴鱵科較大的種類,體長可達1米,骨骼和背部都呈美麗的青綠色。上下頜幾乎等長,如同鶴的喙一般,並且生有細密的小齒,常常成群遊弋於海洋表層,以小型魚類為食。

鱷形圓頜針魚(T. crocodilus)。圖片:shutterstock.com

掃碼帶您吃遍五湖四海

▼點擊閱讀原文,吃遍五湖四海!

相關焦點

  • 馬步魚的營養價值及做法大全
    馬步魚,Hypo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鱵科下鱵魚屬的一種小型海洋魚類,俗稱棒魚、日本下鱵魚 、凍針魚。很多的人都喜歡吃魚,因為魚鮮美可口,蛋白質含量高,更重要的一點除了好吃營養外,吃了還不會長肉,現在減肥可是愛美人士最為關心的。
  • 馬步魚的營養價值及做法大全
    馬步魚,Hypo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鱵科下鱵魚屬的一種小型海洋魚類,俗稱棒魚、日本下鱵魚 、凍針魚。很多的人都喜歡吃魚,因為魚鮮美可口,蛋白質含量高,更重要的一點除了好吃營養外,吃了還不會長肉,現在減肥可是愛美人士最為關心的。
  • 馬步魚排這種做法 味道才更鮮美 好吃得停不下來
    其中,馬步魚便是燒烤必不可少的海魚之一,特別是沿海城市的燒烤店,馬步魚絕對是招牌菜。這個夏天,你的燒烤食材有加上馬步魚嗎?馬步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各種營養成分。肉白皙細嫩,口味鮮香純正,含脂肪較少,且抗氧化,魚刺也少,魚肉非常的鮮美。適合煎、炸、做魚丸、包餃子等,味道都是很不錯的。
  • 這種魚很像鯽魚,但它卻是外來魚種,在南方很常見,有釣友認識嗎
    提到鯽魚這個魚種,小編相信每一位釣魚人,對它都比較熟悉吧。鯽魚作為一種雜食性的魚種,同時它們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在國內大部分地方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小編相信,不少釣魚人第一次接觸釣魚的時候,就是從釣鯽魚開始的吧。並且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鯽魚也是主要的垂釣目標魚。
  • 又一種魚被列為保護動物,網友:能釣的魚越來越少
    在江裡捕到一條怪魚,據漁民說自己捕魚十多年,還是首次得見,也不知道這魚叫什麼名字!這魚很兇猛,和一群小魚裝在一起,竟追著小鯽魚咬。剛到岸邊就有人想高價購買,漁民不清楚魚種屬性,一時沒有割愛。再三詢問買魚者,才知道這是鱸鯉,又叫大花魚。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39)長鬚闊嘴鯨
    收錄於話題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 長鬚闊嘴鯨學名:Cephalosilurus fowleri 分布:巴西全長:800mm
  • 每天認識一種魚(422)丨花身雞魚:海上奔馳,魚中佼佼者!
    ,魚皮有美容之稱。其體長可達25公分,系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沿海特別是在河口及港灣地區之淺水域至水深20~30公來以深之沙泥底棲魚種。其稚魚常出現在海面或海邊,或侵入河口,成群在水邊覓食。其外型特徵為背鰭硬棘及軟條間有深刻,背鰭棘部有一大型黑斑,尾鰭上下有斜走之黑色條紋,體側有3條成弓狀之黑色縱帶。
  • 這種魚很像鯽魚,但它卻是外來魚種,在南方很常見,有釣友認識嗎
    提到鯽魚這個魚種,小編相信每一位釣魚人,對它都比較熟悉吧。鯽魚作為一種雜食性的魚種,同時它們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在國內大部分地方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小編相信,不少釣魚人第一次接觸釣魚的時候,就是從釣鯽魚開始的吧。並且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鯽魚也是主要的垂釣目標魚。
  • 每天認識一種魚(68)丨麥穗魚:一半天使一半惡魔
    ▲點擊「漁愉魚」關注 | 每天認識一個魚下午5點半,不見不散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106)卡瑞爾帝王虎斑菠蘿
    早於1840年Heckel描述了主要分布於委內瑞拉以及哥倫比亞的heros severus魚的特徵,但貿易中以此命名的魚種基本上是印第安納紅腹菠蘿,直到2015年在委內瑞拉發現了與印第安納紅腹菠蘿共棲的另一個品種,就是現在所說的卡瑞爾菠蘿才被正式認定為真正的heros severus下的流域品種,而印第安納紅腹菠蘿則被重新命名為Heros liberifer。
  • 每天認識一種魚(604)丨大花恐龍,相當巨大的恐龍!
    它們的數量不少,價格也比較便宜,也是一種值得收藏的魚種。大花恐龍王和剛果恐龍很像,但是剛果體表沒有大花那樣交錯的紋路,而是一條條黑色的條紋,有的條紋分成叉狀,從恐龍的上方看去,好象一排「X」。剛果的頭型比斑節寬短,背鰭8個或者以上,而斑節為11個或以上。
  • 每天認識一種魚(341)丨多春魚:真的很多情嗎?
    個頭雖不大,肉質卻特別嫩滑,表面金黃,魚骨已經煎酥,配上爽口的魚醬,味道十分鮮美!煎好的魚身帶著蛋香的酥脆,魚肉的清甜鮮美,特別是當牙齒咬到一整包魚籽時,細細的魚籽在你齒間爆裂的快感。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多春魚,在古代叫「多膥魚」。膥(cūn),現在的廣東方言是蛋、卵的意思。
  • 【完全魚種手冊】認識「懵仔魚」
    因為這種魚時常張口,呆口呆面,因此取名為「懵仔魚」。俗名海竺魚、錫臘白、海乾草  、海麗仔、魚仲、懵仲。懵仔魚體長可達長達2米,重68公斤。懵仔魚3歲性成熟,壽命可以長達15歲。酸菜懵仔魚:嫩滑香濃的魚片,搭配酸菜和酸蘿蔔好吃到停不下來點擊標題賞讀往期文章:【完全魚種手冊
  • 它被稱為:花姑娘魚,難點在於釣法,詳解野釣稀缺魚種——花鮕
    在我國南方水域有一個魚種很受歡迎,武漢地區釣友稱它為:花姑娘魚。魚如其名,體態優美,烹飪後的味道也十分美味。它的學名叫做花鮕,這個名字很少見,但說起它的俗名相信就有很多釣友知道了,花骨魚、麻鯉、季郎魚是其他地區對花鮕的稱呼。
  • 新手如何品鑑熱帶海水觀賞魚,大型觀賞魚的優點
    熱帶海水觀賞魚的品鑑很多魚友們喜歡飼養熱帶觀賞魚,鮮豔的體色,靈動的遊姿。不過熱帶海洋觀賞魚種類這麼多,到底哪種更好飼養,哪一種更好看呢。熱帶海洋魚體型、體色、生活習性都不相同。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混養,但是又無從下手的新手而言,學會區分觀賞魚的種類可是非常重要哦。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52)綠面具鼠
    收錄於話題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 綠面具鼠學名:Corydoras septentrionalis    分布:委內瑞拉 奧裡諾科河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63)藍寶石關刀
    頭部有明顯的黑色條紋穿過眼部,鰓部及前半身有黃色的底色,全身覆蓋著綠色的亮條紋,各鰭會有藍色光澤,其雄性成魚各鰭有著超長的拉絲,相當華麗。藍寶石關刀屬於市場上常見的食土鯛品種之一,其性價比很高,非常適合新手玩家。
  • 海鮮指南 每天認識一條魚 · 第13期(水中熊貓)
    每天認識一條魚,海鮮指南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條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的魚鰾十分珍貴,還有「貴如黃金」之說。你能認出來它是什麼魚嗎?黃唇魚,又稱為白花魚、黃鰲魚、大澳魚、金錢鰲,屬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體長、側扁,尾柄細長、吻突出,頭部被圓鱗、體被銀元般櫛鱗,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胸鰭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
  • 每天認識一種南美魚|(54)黃金河虎
    黃金河虎是非常好飼養,相當皮實的魚,但是養活容易養出狀態相對較困難。剛剛欣賞完野生環境下漂亮的金色的黃金河虎,但往往人工飼養下,體色多數為銀色,較少發出金色的狀態。黃金河虎脾氣暴躁,會主動攻擊身材嬌小的魚,因此不適合與小型魚混養,另外同體型的魚也不能避免受到欺負,因此只建議與大型底棲魚混養較妥當,如異型、恐龍等。
  • 生出血鸚鵡跟花羅漢的魚,純正血統難成主流
    我認識一家養紫紅火口的小工作室,據說這種魚脾氣暴躁,尤其是繁殖期,咬死同類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攝影丨e不懂啊在我國臺灣省的一家漁場裡,出現了一種新型魚種。它並不是大自然直接孕育成的品種,而是雄性紅魔鬼跟雌性紫紅火口雜交的產物。